請問閩南話“著猴損”到底是什麼病?學名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2-12-21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症狀、就診醫院等):請問閩南話“著猴損”到底是什麼病?學名是什麼?通常患此症的孩子症狀表現多種多樣各不同,有面黃肌瘦,食慾不振,愛鬧,有的還會吃沙土等等,有廈門古話說“猴損”72症,就象老猴72變,但共同的特點就是養不大!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一般去醫院檢查醫生也不能說出是哪裡有毛病。很多患者到醫院長期都沒辦法想得到怎樣的幫助:以前在廈門174醫院也聽過一個老醫師說過“著猴損”,但忘了請教他這病學名叫什麼,想了解這病學名是什麼病?謝謝(還有。“著猴損”這病本土廈門人誰都懂,但都不知道學名叫什麼?一般不懂閩南話的更無法理解是什麼意思咯!迫切希望您幫幫我,謝謝!)

請問閩南話“著猴損”到底是什麼病?學名是什麼?匿名使用者 2013-07-31

屬於中醫兒科“疳積”病的範疇。以神萎、面黃肌瘦、毛髮焦枯、肚大筋露、納呆便溏為主要表現的兒科病證。多見於1~5歲兒童。疳積多因飲食不節,乳食餵養不當,損傷脾胃,運化失職,營養不足,氣血精微不能濡養臟腑;或因慢性腹瀉、慢性痢疾、腸道寄生蟲等病,經久不愈,損傷脾胃等引起。常見證型有:①乳食壅滯型疳積。證見精神煩躁,夜寐不安,納呆,腹脹形瘦,腹痛,磨牙,毛髮稀疏,手足心熱,大便洩穢,小便混濁,舌苔厚膩,脈滑數。治宜消積導滯,方用保和丸、消乳丸等。②脾虛失榮型疳積。證見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發稀,厭食,腹大青筋、大便完谷不化,小便如米泔,舌淡苔膩,脈濡。治宜益氣理脾,方用肥兒丸等。③氣血兩虧型疳積。證見精神萎靡,睡時露睛,食慾不振,便秘或洩瀉完谷不化,面色�白,形瘦羸弱,四肢不溫,啼哭無力,口唇乾燥,舌淡紅少苔,脈沉細。治宜益氣養血,健脾和胃,方用人參養榮湯等。疳積是疳症和積滯的總稱。疳症是指由餵養不當,脾胃受傷,影響生長髮育的病症,相當於營養障礙的慢性疾病。積滯是由乳食內積,脾胃受損而引起的腸胃疾病,臨床以腹瀉或便秘、嘔吐、腹脹為主要症狀。古人有“無積不成疳”、“積為疳之母”的說法。對於疳證的“疳”的兩種解釋:其一為“疳”就是“甘”,這是因為本病起先多是由於過食甘而致。這是從某個側面,對本病的起始原因加以概括。其二是“疳”有“幹”的含義,這是因為本病會出現消瘦、乾癟、氣血津液不足等臨床表現。

廈門思明醫院-中醫科-林錦才副主任醫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