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的民族風情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1-07-12

內蒙古的民族風情HXSJL0614 推薦於2019-10-26

1、草原盛會一那達幕

內蒙古的民族風情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多在草原8月份舉行,源於七百年前。那達幕之日商販雲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主要傳統運動專案有賽馬、摔跤、射箭。

2、蒙古包

內蒙古的民族風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一詞來自於滿族人對蒙古族住所的稱呼,是遊牧生活的產物。

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製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綁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

3、祭敖包

內蒙古的民族風情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傳統的習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現形式之一。錫林郭勒盟是祭敖包歷史遺存儲存較為完整的地區。 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腦包”、“鄂博”,意為“堆子”,以石塊堆積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形狀多為圓錐形,高低不等。一般處於烏拉特中旗等地點。

“敖包”最早是在茫茫無邊草原上建立起來的能識別方向、道路、邊界的標誌,後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舉行。祭祀時敖包上插樹條,上面掛有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聖的淨地。

4、獻“哈達”

內蒙古的民族風情

獻“哈達”是蒙古人民和藏族人民的一種禮節。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託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並表示謝意。

5、蒙古族敬酒

內蒙古的民族風情

蒙古族斟酒敬客考究,酒是最能表達朋友之忠誠的珍貴食品。主人將酒斟在銀碗或金盃中,託在哈達上,唱起祝酒歌,表達自己的真誠與感情,此時客人應隨即接過酒,能飲則飲,不能飲則品嚐少許,然後將酒歸還主人,不可推讓,謝絕主人的敬酒。

擴充套件資料:

內蒙古自治區,通稱內蒙古,簡稱“蒙”。首府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較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

內蒙古下轄9個地級市、3個盟;另外有滿洲里、二連浩特2個計劃單列市(縣級市);52個旗(其中包括鄂倫春、鄂溫克、莫力達瓦達斡爾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17個縣,11個盟(市)轄縣級市,23個市轄區。

內蒙古地處歐亞大陸內部,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全國總面積的12。3%;截至2017年底全區常住人口為2504。8萬人;全區基本上是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全區由於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形成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的複雜多樣的氣候。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內蒙古

內蒙古的民族風情森海和你 推薦於2019-09-03

1。賽馬——蒙古族素有馬背上的民族之稱,長期遊牧生活鍛鍊了他們的騎馬技藝。其兒童從五、六歲起就學習騎馬,到十一、二歲就要隨大人騎馬放牧,十五、十六時就可進行馬上戰鬥。在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大興武功時,每家男子都要做到“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

2。射箭——弓箭最初用於狩獵和作戰,在兵器不發達的古代,弓箭的作戰威力可想而知。成吉思汗和他的軍隊正是憑藉著在當時無與匹敵的疾風驟雨般的騎射武功而統一中國,而開疆拓土的。

3。蒙古族歌舞——蒙古民族素喜歌唱,藍天綠地,遼遠開闊,揚鞭縱馬,歌從衷來。生活的每個領域:祭祀祖先、出征打仗、懷鄉思親、戀愛結婚、迎送親朋以及吃飯喝酒、生老病死,皆入歌吟唱。其民歌形式分長調和短調2類。

4。蒙古包——蒙古包是1種適應遊牧民族生活特點和北方氣候特徵的建築形式。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哪裡水肥草美就在哪裡安家,所以蒙古包結構簡單,搭建和拆遷都十分方便。蒙古包的支柱(百葉合那)是用細木棍和駝毛繩連結而成,用時拉開便成了圓形的牆,拆遷時摺疊起來又可做勒勒車的箱板。

5。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就是娛樂、遊藝、玩兒的意思,其內容包括射箭、賽馬和摔跤等。那達慕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13世紀之初,蒙古族首領們每當舉行“大呼拉爾(大聚會)時,除制定法規,升降官員,獎懲等外,還舉行規模較大的那達慕。

內蒙古的民族風情

擴充套件資料

內蒙古自治區,通稱內蒙古,簡稱“蒙”。首府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較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

內蒙古下轄9個地級市、3個盟;另外有滿洲里、二連浩特2個計劃單列市(縣級市);52個旗(其中包括鄂倫春、鄂溫克、莫力達瓦達斡爾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17個縣,11個盟(市)轄縣級市,23個市轄區。

內蒙古地處歐亞大陸內部,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全國總面積的12。3%;截至2017年底全區常住人口為2504。8萬人;全區基本上是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全區由於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形成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的複雜多樣的氣候。

內蒙古資源儲量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經濟藍皮(2015~2016)》認定內蒙古為中國大陸6個步入高收入階段和工業化後期階段的省級單位之一。2016年10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被批准為大資料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

祭敖包:蒙古族傳統宗教活動,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頭、土塊、柳條等壘築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無邊草原上建立起來的能識別方向、道路、邊界的標誌,後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舉行。祭祀時敖包上插樹條,上面掛有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聖的淨地。

蒙古族人的傳統飲食比較粗獷,以羊肉、奶、野菜及麵食為主要原料。烹調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以烤最為著名。崇尚豐滿實在,注重原料的本味。特色美食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乳酪、馬奶酒、莜麥面、資山燻雞、肉乾、哈達餅、蒙古餡餅、蜜麻葉、德興元燒麥等。

參考資料:

內蒙古-百度百科

內蒙古的民族風情許願nn 2019-02-20

1、草原盛會一那達幕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多在草原8月份舉行,源於七百年前。那達幕之日商販雲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主要傳統運動專案有賽馬、摔跤、射箭。

2、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一詞來自於滿族人對蒙古族住所的稱呼,是遊牧生活的產物。

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製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綁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

3、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傳統的習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現形式之一。錫林郭勒盟是祭敖包歷史遺存儲存較為完整的地區。 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腦包”、“鄂博”,意為“堆子”,以石塊堆積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形狀多為圓錐形,高低不等。一般處於烏拉特中旗等地點。

“敖包”最早是在茫茫無邊草原上建立起來的能識別方向、道路、邊界的標誌,後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舉行。祭祀時敖包上插樹條,上面掛有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聖的淨地。

4、獻“哈達”

獻“哈達”是蒙古人民和藏族人民的一種禮節。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託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並表示謝意。

5、蒙古族敬酒

蒙古族斟酒敬客考究,酒是最能表達朋友之忠誠的珍貴食品。主人將酒斟在銀碗或金盃中,託在哈達上,唱起祝酒歌,表達自己的真誠與感情,此時客人應隨即接過酒,能飲則飲,不能飲則品嚐少許,然後將酒歸還主人,不可推讓,謝絕主人的敬酒。

內蒙古的民族風情linjing3677 2008-02-28

這袖長衣闊的服裝,就是蒙古族喜愛穿的“袍服”。夏季的袍子多是棉布或絲綢做成的。上講究的袍子全是巧手女人的精工細作,肥瘦合體,顏色般配,盤腸秀領,緞帶滾邊兒,奼紫嫣紅,斑斕多彩,一衣著體,滿身生輝。冬季的袍子該用毛皮綴了。蒙古族匠人選擇毛長絨厚的上等羊皮,經過發酵、鏟皮等工序,直把皮子加工得潔白柔軟,毛花一抖,紛披如絮。用這樣的皮面做成的袍子輕便而溫暖。凜冽的寒冬,冰天雪地,朔天怒吼,茫茫草原地凍天寒。蒙古族牧人穿上輕暖的皮袍,或地上盤桓,或巖穴藏身,或草叢度夜,全靠它掩身護體,方可暖意融融,無病無虞。

古代蒙古族牧人常以馬背為家,逐水草而遷徙,往來頻繁,居無定所,夜裡便總是和衣而臥。一身袍服,可鋪身,上可當被。就是有蒙古族的牧民,夏夜也多半睡在勒勒車上,身子一蜷,矇頭蓋腳,這袍子可既當睡袋又當蚊帳了。

二、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食品

(一)奶茶和奶食品

蒙古民族是個剽悍勇敢的民族。你到真正的草原上去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筋腱突露、充滿豪氣?蒙古族史專家說,這固然仰賴蒙古民族追逐奔跑於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但對長期以來養育了這個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壯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喝著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中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進而熱汗淋淋,心中充滿生活的溫馨與甜蜜;喝著這樣的奶茶,遠道而來的朋友談興濃濃,長夜不倦,友誼與信任的情愫注滿胸間;喝著這樣的奶茶,闔家歡聚,笑語喧譁,草原明天更美好的藍圖便在談笑中誕生……

蒙古民族對奶茶的需求超過糧食和蔬菜。

夏季,水草豐美,是草原一年的黃金季節,也是鮮牛奶豐收的時節。鮮奶喝不了,蒙古族牧民便做成各種各樣的奶食品,諸如白油、黃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乳酪等等。其中最負盛名的要算黃油和奶豆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