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基本教義中關於“四聖諦”具體的解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1-08-19

佛教的基本教義中關於“四聖諦”具體的解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11-22 回答

1、苦諦。苦是受逼迫苦惱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輪迴的苦惱。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時的苦惱;二為壞苦,是享受快樂結束時的苦惱;三為行苦,謂不苦不樂時,為無常變化的自然規律所支配的苦惱,包括生、老、病、死在內。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五陰盛苦。佛教認為,三苦、八苦有的是社會原因造成的,有的是自然原因造成的。2、集諦。亦名習諦。集是積聚感招之意。說一切眾生,常時以來,由於貪瞋愚痴的行動,造成的善惡行為的業因,能感招將來的生死苦果。3、滅諦。亦名盡諦,為息滅、滅盡之意,滅盡三界內之煩惱業因以及生死果報,稱為滅,也稱了脫生死,從此不再受三界內的生死苦惱,達到涅槃寂滅境界,即為解脫。4、道諦。道為通達之意,也是道路的意思。這種道路是達到寂滅解脫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認為道諦是指八正道。以後大、小乘又各有發展。佛教認為依道諦去修行,就能達到寂滅解脫的滅諦。由此途徑確實可以達到解脫生死的目的。

佛教的基本教義中關於“四聖諦”具體的解釋? 流水年華 1級 2018-11-22 回答

佛法中四諦的苦,不是指人生活中的各種境遇,而是指人在經受這些境遇時,心的變化,也即是說,苦,是自己心的感受,是苦惱,而不是苦難,所謂“受苦”,是我們自己的心在感受我們各種心思各種行為,因為不滿足不如意而得到情感感受就是受苦,即我們自己在接受苦惱。

佛法認為,苦的根源是無明,是不理智的思維,而這種無明思維是各種心的妄想和執著,而各種妄想和執著實際是慾望的不能滿足,因此,是慾望的過度造成我們的苦惱,而後有苦受、樂受和沒有意義的感受。因此在佛經中,佛祖還經常說“五蘊是苦”。

所以,我們應該知和覺的,是自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