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為什麼要叫南寧?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1-10-01

南寧為什麼要叫南寧?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02-26 回答

南寧名稱的由來

南寧名稱的由來,據明朝宗濂等撰《元史》內的泰定帝《也孫鐵木耳》和《劉國傑傳》等材料記載:至元二十九年(1292),上思州(今上思縣)黃勝許反元。延祜六年(1319)六月,右江來安路(今田陽縣一帶)岑世興又起兵造反,殺歸德州(今平果縣境內)知州,奪州印。元朝廷雖多次派重兵前往鎮壓,但都未能平定。這兩支反元隊伍日益壯大,活動範圍不斷擴充套件。至治三年(1323)七月,英宗皇帝(碩德八剌)遣使者來邕州招安,以招諭逼使黃勝許、岑世興歸順。是年十二月和泰定元年(1324)六月,黃勝許、岑世興先後派代表上燕京(今北京)朝貢。泰定元年九月,為慶賀南疆綏服安寧,元朝泰定皇帝頒令改邕州路總管府兼左右兩江溪峒鎮撫為南寧路。從此,南寧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南寧白話源頭

白話是中原漢人南遷至廣東形成的方言,廣東人經商沿西江而上,到南寧定居,形成南寧白話。1840年後,南寧商埠開闢,廣東及鄰近地區的官族進入南寧經商與務工,南寧商旅雲集。1936年後,新桂系執政,南寧較安定,大批廣東羅定,高州的商販,遊民及桂東南地區手工業者紛紛進人南寧,開鋪經商,打短工,或從事手工業勞作,落籍南寧,主要在城區居住,南寧城區以講白話為主。

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由來

壯鄉素有“歌海”之稱,“歌王”、“歌匠”、“歌手”到處都有,“歌仙”劉三姐便是其中的典型。壯族人民歷來都有唱山歌的習慣,每逢節日及重大節慶活動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傳情達意。農曆的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歌圩,在這一天許多壯家姑娘、小夥,甚至是上年紀的老人都會在田間山坡上相互對唱山歌,以歌定情,以歌會友。

從1993年起廣西以壯族歌節為基礎,在每年的農曆三月三舉辦廣西國際民歌節。去年,廣西決定將廣西國際民歌節更名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主辦單位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改為南寧市人民政府,時間由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改為每年陽曆11月份。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成為集文化、經貿、旅遊為一體的大型節慶活動,成為廣西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節日。

老友面(粉)的由來

老友面(粉) 南寧市著名的傳統小吃,是酸、辣、鹹、香兼備的鮮香麵食,有祛風散寒,通竅醒食和興奮精神的作用。關於“老友面”的來歷,民間眾說紛紜。據說,在20世紀30年代,有一個食客經常去中山路一間小吃店就餐,久而久之,主客成了朋友。有一次,食客外感風寒臥床不起,店師傅聽說後便給食客做了一碗麵,放上酸筍、辣椒、豆豉、姜、蔥等,食客吃完後大汗淋漓,全身感覺舒暢放鬆,連打一串噴嚏後風寒全好了,高興之下給小吃店送去一塊上書“老友常來”牌匾。“老友面”從此得名。老友面的傳統制作方法是:先將精麵粉加雞蛋和麵,反覆搓揉,用竹槓反覆壓打,切成細麵條,再以爆香的蒜泥、豆豉、酸辣椒、酸筍、碎牛肉、醋、骨頭湯等配料與之烹煮而成。風味獨特,聞之酸辣鮮香,誘人食慾;食之開胃解膩,回香無窮,並有祛除風寒之功。主料用米粉的,稱“老友粉”。

南寧為什麼要叫南寧?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02-26 回答

南寧始建州郡於公元318年的東晉時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稱“邕州”,其間州、縣治均在邕州。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改置南寧路,“南寧”由此得名,亦簡稱“邕”。明、清兩代置南寧府及宣化縣治。民國二年廢府改南寧縣,宣化縣名同時廢止,次年易名邕寧縣,1911年至1936年曾為廣西省會所在地。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建為省轄市,稱為南寧市(邕寧縣治遷往蒲廟鎮),1950年復為廣西省會。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以來,南寧市為自治區首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