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一生和他畫的畫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體育
  • 2022-11-17

梵高的一生和他畫的畫鮮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2022-07-18

梵高在他有生之年過得並不順遂,並飽受間歇性精神失常的折磨,但殘酷的現實並沒有磨滅他心中對生活的渴望和對繪畫的熱情,即使在人生最後一年,他被關在精神病院的小房子裡,仍然不停的在繪畫。

什麼原因在他去世後,他的畫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影響力?甚至賣到了天價,我想除了他的畫本身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之外,還有他的突然離世,使他之前畫的畫都成為了這個世界上的孤品,另外,我想會不會多少也跟他的弟弟是做藝術經紀的有關呢?

在《蔣勳聊藝術大師——擁抱梵高》中梵高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滿頭紅頭髮的荷蘭畫家,像貓一樣綠色的眼睛,滿臉都是絡腮鬍,每天揹著個畫架衝進衝出……

1 梵高早期的作品

1885年梵高最重要的作品《吃馬鈴薯的人》,他透過門板的縫隙看到白天種馬鈴薯的這一家人正在吃晚飯,而桌上唯一的食物只有馬鈴薯,畫面中有5個圍坐在一個桌前,其中有一個人是完全背對著畫面的。另外左右兩邊兩組人,感覺他們像是在對話,雖然繪畫裡是沒有語言的,但這幅畫看上去像一個戲劇一樣,好像是有聲音的,彷彿能聽到他們在交談。

畫面中左邊一個女人正拿著一個叉子在分馬鈴薯,但是她停住了,眼睛瞪的大大的,看著她旁邊的男人,彷彿是在說:這個馬鈴薯這麼少,我們怎麼夠分?右邊一個年老一點的女人手裡拎著一個黑黑的壺,正在往四個碗裡倒咖啡,沒有糖也有牛奶,因為這兩樣都很貴,他們也根本吃不起。然後她旁邊一個年老的女人手上拿著一個白瓷碗,伸向這個正在倒咖啡的女人,然後臉上也透出一個奇特的表情。好像是在說:我可不可以再來一點?再多一點?

整幅畫面調子很幽暗,但在黑黑的房子裡上面吊著一個煤油燈,只有燈發出一絲光亮,這盞燈剛好照亮了桌上的馬鈴薯,所以這個畫面在整個暗色調裡最亮的就是燈和馬鈴薯,變成這個家庭裡面唯一的希望和溫暖,唯一的糧食。

梵高很早就接觸了藝術,他對藝術有非常強烈的自己的主見。他覺得藝術是關心生命為主,關心生命裡面最受苦的那些人,所以他的畫並不華美,讓你感覺到生命真正誠懇的東西。

他的藝術作品,有生之年一直沒有受到任何人的重視,可能是因為他一直在畫我們社會里大家最不願意看的角落。

在這之前,1882年時,他畫的一件早期作品《絕望》,是一個老人坐在所謂的一個壁爐前(因為很簡陋),頭低垂在兩隻手中間,表現了一種生活上的痛苦。

梵高繪畫的歷史只有7年,1879年7月,當教會將他解聘了,不能再做牧師時,1880—1882年是他最絕望的3年,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於是就開始長時間認真的畫畫。在他幾乎沒有朋友的情況下,他把繪畫當作自己的朋友。但是畫畫,他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雖然他以前在藝術經紀公司買賣過藝術品,可是並不是說他就會畫畫。於是他來到荷蘭海牙學習繪畫,因為他的堂哥在那邊,他的堂哥是一位有名的畫家,也有一個畫室,在教學生。

1883年期間,他畫的大多是生命裡的痛苦、絕望和憂傷。

2   到巴黎的梵高

1886年,他在藝術經紀公司工作的弟弟問他要不要來巴黎,於是梵高從北方的荷蘭來到了南方的巴黎。南方的環境和氣候和北方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看梵高的畫,會發現他在1886-1887年畫的畫,顏色開始明亮了起來。所以環境的影響對一個畫家的影響是很難想象的。他在巴黎的時期受到了印象派的影響。畫風從荷蘭的陰暗的、憂鬱的感覺轉換成法國的明亮和喜悅。

色彩常常代表一個人的心情,梵高在巴黎的心情改變了,他在這裡變得越來越快樂。

他畫的一張人物畫《唐基老爹》,這幅畫的背景是日本的版畫,唐基老爹這個人其實是一個在法國蒙馬特開畫具店的老闆,他的老婆很兇,因為這些貧困潦倒的畫家經常過來賒欠東西。梵高當時很喜歡日本浮世繪版畫,在法國有很多異文化,梵高在這裡,從原來荷蘭一個很鄉下的、地方的畫家,搖身一變,開始走向國際化,最後成為一位國際化、世界性的畫家。

梵高1886年以前的作品大多是工人、農民、礦工等,給人一種非常沉重的,在現實中勞動而疲倦的感覺,到1886年以後,他到了巴黎,1887年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他投靠了他的弟弟提奧,在當地是一個小有名氣的藝術經紀商人,在古比西藝術經紀公司。他忽然從以前一個非常不快樂的生活走近了一個對他來講光鮮亮麗的世界,他認識了其他許多沒有成名的畫家。

3 梵高在阿爾找到了自己的style

1888年2月,梵高收拾行囊來到了法國南部一個很偏僻的小鎮阿爾,靠近普羅旺斯的一個地方。因為巴黎天空很灰,所以他想往南走,越往南走天空越亮,他想追尋一種陽光。這種陽光不只是大自然的陽光,還包括梵高心裡面對美、對燦爛、對熱情的一種渴望。

我們說, 一個畫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一個風格,自己的一個 style 。一個畫家絕不會因為模仿他人而成名的,因為你永遠只是做別人的第二。 所以梵高很快在阿爾找到了他自己,擺脫了他在巴黎受到的那些畫家的影響,而是用粗獷的狂野的筆觸畫出了真正的梵高。真正的梵高可能只有1888-1890年的三年,因為他於1890年就自殺了。

他曾在阿爾畫過一個吊橋,至今那個吊橋還在,那個吊橋不大,是被鐵索吊起來的,可以開合,如果有船經過,可以拉起來。由於後來戰爭期間被損壞,但後來人們還是在那裡修建了一個木頭的吊橋,因為梵高畫過,現在有很多人會到那裡去旅遊。

梵高在阿爾到處畫畫、寫生,但也非常孤獨和寂寞,因為那裡很偏僻,幾乎沒有朋友,所以他一直在寫信,他靠信在和外面聯絡。梵高後來留下了很多書信,寫給他的弟弟的,還有寫給他的朋友的。後來他畫了一個郵差,因為這個郵差經常給他寄信送信,後來他們成為了好朋友。他渴望分享、傾訴,希望他的朋友高更能和他一起來過來畫畫。

他在阿爾的時候,湛藍的天空和燦爛的陽光使他畫的顏色十分亮麗,畫畫的筆觸變得很大,這個時候他最喜歡畫的素材是向日葵。

他畫的7張向日葵,分別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這些向日葵乍看好像都差不多,有的多,有些少,都以黃顏色為主,背景顏色會有所不同。

蔣勳說他最喜歡的是第四張向日葵,他認為那幅畫上面的黃顏色很豐富,黃顏色裡面帶著一種金,一種燦爛,像是梵高在追求生命的一種燃燒性,他希望生命能夠燃燒到最燦爛的狀況,像火的顏色,像星辰的顏色,像太陽的顏色。

原畫中的區域性更能把花的某種感覺呈現出現,我們知道葵花的中間有很多葵花籽,梵高在畫這部分的時候,因為葵花籽是一粒一粒的,有一種很厚實的質感,尤其是摘下來幹了的時候,那種質感更明顯,如果用畫的很不容易畫出來,他就在花蕊和綠色的葵花籽上,用油畫筆不停的觸碰那塊畫面上的顏料,所以畫布上一個一個尖尖的葵花籽的尖出來,讓花心這個部分看起來很有立體感,完全變成一個立體的雕塑。尤其是光打上去,更加顯得立體,有一種錐體的美。

他把顏料當作粘土在畫布上堆,堆的很厚很厚,最後肌理構成了一種質感,像一種火焰,也是他自己內在狂熱的自我表現。在同一時期他也開始大量的畫自畫像,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常人有所不同,他容易過度的亢奮,睡不著覺,所以這個時候他就開始畫畫,畫了很多的自畫像。他看著鏡子,也想研究自己、瞭解自己。而正是那個焦慮、亢奮、失眠的梵高是他最有創造力的時候。

其實除了畫自畫像,畫家畫的每幅畫,都是在畫他自己。

4 精神病院裡的梵高

梵高當年被關在法國南部的聖雷米療養院的一個房間裡,那裡如今已成為一個旅遊觀光地。在那間小小的房子裡有一張單人床,一個很厚木頭的門,門上有個小窗子,可以送食物的,門上有一個很大的鎖。他從1888年12月住到1890年1月才離開,也就是在這一年當中,他創作了非常驚人的偉大的作品。

他在那個很小的房間裡,對著窗戶畫畫,他畫黎明,畫日正當中,畫黃昏,畫夜晚滿天的繁星,畫出了他最偉大的作品——《星空》。

當時醫學條件有限,也根本沒有精神學科,所謂的精神病院就是修道院,他在那裡也沒有得到治療,可能只是把他關起來。能夠治療他的最偉大的藥竟然是繪畫,是藝術的創作。面對著一張張空白的畫布,面對著房間裡唯一的窗戶,他把窗外的風景,畫成一張一張精彩的繪畫。那扇窗戶真正變成了心靈的窗戶,窗外所有的風景都變成了他對生命的渴望。

那個房間的窗外有一些小小的丘陵,一些由岩石構成的小山,小山的前方是一大片的麥田,在這一年當中,這個麥田由播種到萌芽,到成長,到結穗,一堆一堆的麥穗結穗,梵高全部畫出來了,這是一年。可是每一天,從黎明第一道光照在遠遠的麥田當中,他就開始在畫,然後有云流過來,那個雲在天空中慢慢慢慢的旋轉,他就在畫那堆白雲。他一直看著那片雲,他從來沒有看過雲可以這樣舒展,這樣子收放自如,雲像過來安慰他的一隻手,裡面充滿了溫暖的感覺。

他畫的那些黎明、黃昏,其實風景沒有變,還是小山、麥田……,變的是光線。看到農民在麥田裡收割,他也畫過光禿禿收割的麥田,黃昏落日的美,然後落日下去了,整個天空變成了暗藍色,地中海的夜晚非常藍,然後一顆一顆的星開始亮起來,他觀察每一顆星從什麼位置移到什麼位置。《星空》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最孤獨、最寂寞的一個人想跟宇宙對話的熱情。

這是一個受苦的心靈,一個受折磨的心靈,一個自己在嘗試、在治療自己的心靈,可是他是一個絕對孤獨的心靈。

他在最後一年當中,畫了將近2000張畫!這是一般人不太可能達到的數目,平均一天畫3-5張畫。在這段時間,他的畫作達到了一個驚人的創作的能量,而且每一張畫都非常非常的精彩。這個時候的梵高,完全不顧學院派的技法,油畫對他來講,只是表現的一個工具而已,他可以把深厚的顏料大量的堆疊在畫布上,構成像雕塑一樣的質感,色彩非常的豔麗,非常的強烈。因此我們站在他的畫作前面,會被他強烈的情緒所感染,甚至會熱淚盈眶。

他畫的《杏花》,看起來非常像東方古代宋代的繪畫。這張畫給人感覺非常的寧靜,一點也沒有煩躁、焦慮。說明梵高有時精神十分焦慮,有時也非常非常的安靜,有時非常冷漠,有時又非常想擁抱這個世界。

這幅作品是梵高送弟弟提奧以及紀念他新出生的女兒的禮物。二月正是杏花開放的季節,家庭的新生似乎帶來了一種欣快的喜悅。

5  梵高最後的畫作

梵高最後的半年是到了法國巴黎北邊一個叫歐維的小鎮,他的朋友和親人希望他能在這邊得到更好的治療和照顧,但結果他還是自殺了。

歐維這個地方有一個歌德式尖頂的小教堂,梵高把它畫了下來,他畫的這個教堂,用了很特別的紫藍色做背景,裡面的結構有點東倒西歪的感覺,好像沒有辦法支撐起來,有點像心理學家說的那樣: 一個人所謂的正常,其實是由很多的細微的像牙籤一樣的東西在支撐著。其實我們不知道哪一根牙籤斷了之後,我們就會垮掉,就會崩潰。所謂的精神正常其實是在很多複雜的平衡當中岌岌可危的維持著。

其實這個教堂就是他自殺以後,遺體就埋葬在這個教堂的後面,現在悼念他的人們都去這個教堂。他好像看到這個教堂的時候就已經看到宿命的某些終點。

《群鴉飛過麥田》是梵高畫過的最後一幅畫。

烏鴉常常偷吃麥子,農民很恨烏鴉,所以就準備一種槍,這個槍是散彈槍,打不死人,可是聲音很大,能夠把田裡的烏鴉驚嚇飛起來,梵高就用這把槍,於1890年7月27日那天對著自己的心臟開了一槍,而他畫的這張畫裡面剛好是一群黑黑的烏鴉從金黃色的麥田裡飛起來,很多人認為這幅畫就像是他最後的輓歌,好像他已經瞭解到他要離開人間,烏鴉像一個不祥的烏雲密佈在天空上。因為這個槍是散彈槍,打不死人,只是受傷,一直流血,所以一直到29號他才去世,被埋葬在那個教堂後面,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以上內容整理自《蔣勳聊藝術大師——擁抱梵高》音訊

梵高的故事聽完後讓人感覺好心疼,我甚至在想:如果他年輕時沒有從古比西藝術經紀公司辭職,他後來的生活就不會變得如此窘迫,但一切都是由心出發,如果讓他重新選擇,他可能還是會做出和當初一樣的決定。當時他一心想成為一名牧師,但事不隨人願,牧師沒當成,之後選擇做一名無名畫家,以至於後來他的生活都是由他的弟弟提奧接濟,他和弟弟的感情很好,我覺得他的弟弟也很偉大,因為如果沒有他的無私付出和默默鼓勵,並收藏了梵高畫的畫,後來的人們也就不可能看到梵高的這些不朽畫作。

梵高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一個天才,他甚至不敢把自己稱作畫家。他的藝術知音惟有他的弟弟。梵高一生最為幸福的,也許就是他有一個懂他支援他,能夠終生接濟他的弟弟。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在世時,他的畫一文不值,得不到認可,不受人尊重。去世時,他的畫卻賣到了天價,多少人去參觀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彷彿一夜之間他成了萬人矚目的名人和偶像,命運似乎和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如果在天有靈,不知他會作何感想?

推薦我的上一篇 : 梵高的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