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包體特徵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09-13

內部包體特徵中地數媒 2020-01-16

不同產地的藍寶石寶石學特徵類似,但在產地鑑定時我們需要找出“指紋性”的產地特徵。與本章第二節所描述的基礎寶石學特徵相比,包體在產地鑑定中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以下就不同產地藍寶石的包體及特徵進行描述。

(一)克什米爾藍寶石

1。固態(礦物)包體

克什米爾藍寶石中可見各種形狀的固態包體。其中體積較小的鋯石包體最為常見,外圍輪廓有熔蝕現象,呈現渾圓狀外觀或不規則輪廓,表面呈凹坑狀,部分無色透明的鋯石周圍會伴有應力暈圈(圖5-49),鋯石的雙晶可見兩種型別:接觸雙晶;穿插雙晶。

內部包體特徵

圖5-94 克什米爾藍寶石中無色透明、柱狀的鋯石晶體,伴隨有羽狀的應力裂隙

克什米爾藍寶石中另一種具有產地意義的特殊包體是無色或綠棕色的細長針狀或柱狀韭閃石晶體(圖5-50)和墨綠色或棕色的柱狀電氣石晶體。瀝青鈾礦包體呈黑色的立方體形態,通常與鋯石或其他透明柱狀晶體依附出現;有學者認為渾圓狀的鋯石晶體伴隨有細小的黑色瀝青鈾礦晶體也是克什米爾藍寶石的特徵包體。

內部包體特徵

圖5-50 克什米爾藍寶石中長柱狀或針狀的韭角閃石晶體

此外,固態包體還有渾圓狀外觀的斜長石、無色透明的自形褐簾石晶體以及白色的針狀金紅石等。

2。空洞或流體包體

克什米爾藍寶石中的負晶非常明顯,多數負晶內部包含有小的黑色柱狀晶體(圖5-51)。克什米爾藍寶石的負晶中常含有氣液兩相包體,其中氣態為CO

2

,液態可能為液態CO

2

。因為當環境溫度較低時,克什米爾藍寶石中依然可見CO

2

氣泡。相比之下,斯里蘭卡藍寶石中CO

2

氣泡特點是在室溫下可見,一旦寶石受熱氣態包體就會消失。此外,與斯里蘭卡或馬達加斯加藍色藍寶石相比,克什米爾藍寶石中的負晶中並未發現任何針狀水鋁礦。

圖5-51 克什米爾藍寶石中“薄片”狀包體,由無數小的流體包體組成,類似“玫瑰花”的外觀

3。生長現象與色帶

多種型別的線狀包體是克什米爾藍寶石的特徵。其中較長者可以跨越其他點狀包體形成精緻的“階梯狀”或“觸角狀”圖形(圖5-52)。

內部包體特徵

圖5-52 克什米爾藍寶石中“階梯狀”或“觸角狀”的線狀包體

有些線狀包體呈平直或彎曲的“塵線”,這些“塵線”由點狀微粒組成(圖5-53),部分相互交叉。另外,還有零星或密集分佈的“雪片狀”包體,通常相互交叉出現(圖5-54),這些“塵線”可能並未沿結晶方向或特殊方向分佈。

圖5-53 克什米爾藍寶石中典型的微細白色點狀顆粒組成的線型結構

內部包體特徵

圖5-54 克什米爾藍寶石中雪片狀的包體

克什米爾藍寶石中的色帶是具有診斷性的生長結構。這些色帶邊界清晰,常有藍色和近白色或者“乳白色”的條帶交替出現(圖5-55)。“乳白色”的色帶通常會降低藍寶石的透明度,卻造就了獨特的“天鵝絨”外觀,這也是克什米爾藍寶石區別於其他產地藍寶石的原因。這種乳白色的色帶由顯微顆粒組成,可能是出溶的金紅石。它們非常細小,即使用寶石顯微鏡也很難看清單個顆粒。

內部包體特徵

圖5-55 克什米爾藍寶石中清晰的灰色條帶/角狀生長帶

4。裂隙及其他包體

裂隙呈典型的“花環狀”——細小六邊形晶體或負晶為中心,伴有橢圓形薄膜狀“衛星”暈圈。暈圈由大量細小孤立的“液滴狀”流體包體組成。該類包體與泰國/柬埔寨紅寶石中的包體相類似。

有些癒合或未癒合裂隙呈“霜狀”外觀。這種“霜狀”外觀多數是由灰白色的硬水鋁石礦物引起的。克什米爾藍寶石中雙晶罕見。表5-8詳細總結了克什米爾藍寶石內部包體特徵。

表5-8 克什米爾藍寶石內部特徵表

內部包體特徵

續表

(二)緬甸藍寶石

1。固態(礦物)包體

緬甸藍寶石中最常見的礦物包體是金紅石。不同長度的針狀金紅石(灰色或干涉色)定向分佈。多數為短到中等長度;有時長度較長並貫穿整個寶石(圖5-56)。部分金紅石呈現箭頭狀雙晶特徵。細小密集分佈的點狀包體組成生長帶/面,其中點狀包體在反射光下呈白色或灰白色(圖5-57)。

緬甸藍寶石中還可見黑色不透明片狀石墨(圖5-58)、無色透明短柱狀磷灰石(圖5-59)、渾圓粒狀鋯石;黑色不透明磁鐵礦(圖5-60)、獨居石、棕色透明不規則片狀金雲母(圖5-61)、半自形無色透明的白雲石等。

內部包體特徵

圖5-56 緬甸抹谷藍寶石中短到中等長度的針狀金紅石,並伴有干涉色

內部包體特徵

圖5-57 緬甸藍寶石中點狀的金紅石組成的生長條帶

圖5-58 緬甸藍寶石中黑色不透明片狀的石墨晶體和細長金紅石針

圖5-59 緬甸藍寶石中無色透明短柱狀磷灰石晶體

圖5-60 緬甸抹谷藍寶石中不規則形態的磁鐵礦

內部包體特徵

圖5-61 緬甸抹谷藍寶石中深棕色透明不規則片狀金雲母

2。空洞及流體包體

緬甸藍寶石中負晶相對較少,且不易觀察到(圖5-62)。

內部包體特徵

圖5-62 緬甸藍寶石中的扁平空洞沿生長層面分佈

3。生長特徵

緬甸抹谷藍寶石的顏色相對均勻,帶狀生長紋理和生長區域不易觀察到,少數樣品顯示可見明顯的生長條帶。

4。裂隙

由孤立的扁平空洞組成的癒合裂隙多數呈“起伏狀”或“褶皺狀”(圖5-63)。緬甸藍寶石中可見一種特殊裂隙型別的裂隙,即“鐘形”癒合裂隙(圖5-64)。

內部包體特徵

圖5-63 緬甸藍寶石中孤立液滴組成的指紋狀癒合裂隙

內部包體特徵

圖5-64 緬甸藍寶石中的鐘形癒合裂隙狀

部分癒合裂隙在反射光照明條件下,可見鏡面反光現象。裂隙中充填次生礦物,致使這種裂隙呈“磨砂狀”外觀(圖5-65)。拉曼光譜分析確定了充填礦物為硬水鋁石、高嶺石、一水軟鋁石的存在。

內部包體特徵

圖5-65 緬甸藍寶石中未癒合裂隙呈磨砂狀外觀並伴有干涉色

5。其他

緬甸藍寶石中常見聚片雙晶(圖5-66),雙晶面平行於菱面體方向,在兩組雙晶面接合處可見出溶的針狀硬水鋁石形成的“交面空管”。

圖5-66 緬甸藍寶石中密集排列的雙晶紋

表5-9總結了緬甸藍寶石中常見的內部特徵。

表5-9 緬甸抹谷藍寶石內部特徵表

內部包體特徵

(三)斯里蘭卡藍寶石

1。固態(礦物)包體

與緬甸藍寶石中的金紅石包體相比,斯里蘭卡藍寶石中的針狀金紅石更細長,通常被稱為“絲狀”金紅石(圖5-67)。這些針狀金紅石往往平行於底面或柱面定向分佈。個體粗大的針狀金紅石可見“箭頭狀”雙晶。其他礦物包體有:自形的八面體尖晶石;黃銅色金屬光澤的黃鐵礦(圖5-68);薄的不透明板狀石墨(圖5-69);可見度低的剛玉礦物(圖5-70);黑色八面體狀瀝青鈾礦(圖5-71);晶形完好或渾圓狀的鋯石晶體,有時會伴有小型應力裂隙(圖5-72)等。

圖5-67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針狀金紅石定向分佈且可見干涉色

內部包體特徵

圖5-68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黃銅色金屬光澤的黃鐵礦

內部包體特徵

圖5-69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六邊形黑色石墨薄片

內部包體特徵

圖5-70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低突起哨子狀剛玉晶體

內部包體特徵

圖5-71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黑色不透明八面體狀瀝青鈾礦晶體

內部包體特徵

圖5-72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四方柱四方雙錐鋯石和團塊狀包體

內部包體特徵

圖5-73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負晶內部充填長針狀硬水鋁石

2。空洞及流體包體

斯里蘭卡藍寶石可靠的鑑定特徵之一是“拉長的負晶內包含一相或多相包體”。這些負晶可能是原生的也可能是次生的。最常見的兩種形狀:六方雙錐和六方雙錐與平行雙面組成扁平晶形(圖5-73)。負晶中可能含有純的CO

2

流體包體,流體包體中最常見石墨、硬水鋁石和自然硫等晶體。

3。生長結構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有明顯的顏色分帶。常見藍灰色“生長帶”(“灰塵條帶”),由非常細小的包體組成,低倍放大條件下不易分辨單個顆粒(圖5-74)。這種內部生長結構,在克什米爾和緬甸藍寶石中不可見。

4。裂隙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另一個主要的內部特徵是:由豐富的小液滴,組成各種圖案。最常見的是發育完好的指紋狀或者網狀包體(圖5-75),有時也會顯示“地圖狀”外觀(圖5-76)。

內部包體特徵

圖5-74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平直的“灰塵狀”生長條帶

內部包體特徵

圖5-75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網狀癒合裂隙

圖5-76 斯里蘭卡藍寶石中六邊形石墨與具有鏡面反光的癒合裂隙

5。其他

相比其他產地而言,斯里蘭卡藍寶石中聚片雙晶少見。但是生長雙晶常見,多呈獨立板狀。表5-10列出了斯里蘭卡藍寶石的內部特徵。

表5-10 斯里蘭卡藍寶石內部特徵表

內部包體特徵

續表

內部包體特徵

(四)泰國藍寶石

泰國藍寶石的主要產地有北碧府的博帕雷、尖竹汶府—達勒地區、拜林和帕府。其中北碧府博帕雷藍色藍寶石的產量多,質量好,因此地位最重要。北碧府博帕雷藍寶石中可見固態包體周圍伴隨著岩漿熱液造成的玻璃態邊緣。尖竹汶府—達勒地區藍寶石中可見罕見的紅色或橙色的八面體鈾燒綠石,以及次生癒合裂隙和平行菱面體面分佈的針狀水鋁礦。拜林地區產出的藍色藍寶石的顏色純淨鮮豔。拜林藍寶石中也可見到鈾燒綠石,與尖竹汶府—達勒地區產出的藍寶石內部的鈾燒綠石比較,體積變化較大。它們可孤立出現,也可成排出現。帕府藍寶石的顏色為深藍色,有時趨於淺紫羅蘭色到深紫羅蘭藍色。帕府藍寶石的六邊形色帶明顯,中心區域的六邊形呈淺黃色到無色,而外圍部分呈藍色。

內部包體特徵

圖5-77 泰國藍寶石中天然玻璃包裹的流體包體組成癒合裂隙,可見干涉色

1。固態(礦物)包體

泰國藍寶石中最明顯的特徵是,以固態包體為中心伴有扁平狀應力裂隙。固體包體常見黃色半透明磷灰石;無色透明斜長石;晶形不完整的六邊形至渾圓狀磁黃鐵礦;方解石;黑雲母等礦物包體。

2。空洞及流體包體

泰國藍寶石中常見由天然玻璃包裹流體包體形成的癒合裂隙。其中天然玻璃與流體包體折射率差異形成“彩虹色”薄膜干涉效應(圖5-77)。

圖5-78 泰國藍寶石中色帶與生長條帶平行

3。生長結構

泰國藍寶石中生長特徵並不明顯。有時可見不等距色帶(圖5-78)。

4。其他

泰國藍寶石中聚片雙晶發育,有時可見兩組或兩組以上平行於菱面體面的雙晶交叉分佈,形成“腳手架”狀結構。雙晶夾角為86。1°和93。9°。表5-11列出了泰國藍寶石的內部特徵。

表5-11 泰國藍寶石內部特徵表

內部包體特徵

續表

(五)美國蒙大拿藍寶石

根據產地及成礦型別,美國藍寶石的內部包體特徵大致分為兩類。約戈藍寶石的顯著特徵是內部潔淨程度較高。雖然流體包體和固態包體也會出現,但是多數情況下缺失。其內部包體與泰國紅寶石的內部包體非常相似,包體周圍伴隨有次生癒合裂隙,呈現環礁狀圖案;色帶不發育。在約戈藍寶石中最常見的包體是各種微小晶體顆粒。金紅石常呈深紅色,具金屬光澤(圖5-79)。桿狀和膝狀雙晶常見。無色晶體微粒周圍也常伴有細小的六邊形輪廓的指紋狀包體。雲母包體常呈淺棕色拉長狀。尖晶石包體常見部分熔蝕現象。

內部包體特徵

圖5-79 美國蒙大拿藍寶石中針狀金紅石與六邊形生長帶

巖溪、幹楊木溪和密蘇里河礦產出的藍寶石均為次生礦。巖溪藍寶石中內部包體較少,因此常見到內部淨度較高的藍寶石。最常見的固態包體是金紅石,經過熱處理後的金紅石中的鈦元素可以擴散到藍寶石中,並在金紅石周圍造成一種藍色暈圈。如果包體向外膨脹,則會產生應力裂隙,鈦元素就會進入盤狀的裂隙中,使之呈現藍色。在冷卻的過程中裂隙逐漸癒合,最後晶體周圍出現藍色的盤狀癒合裂隙。巖溪藍寶石常有一個深色的六邊形的核(圖5-80)。且熱處理過後顏色會更加明顯。還有一些出溶的絲狀金紅石和沿著菱面體雙晶結合面出溶的白色針狀水鋁礦。

表5-12列出了美國蒙大拿藍寶石的內部特徵。

內部包體特徵

圖5-80 美國蒙大拿藍寶石中深色六邊形核心的環形色帶|(亮域15×)

表5-12 美國蒙大拿藍寶石包體特徵表

內部包體特徵

續表

(六)巴西藍寶石

米納斯吉拉斯印第安藍寶石礦產出的藍寶石包體特徵:①渾圓狀到柱狀晶體,伴有“彗星狀”微粒群,渾圓狀晶體可能為鋯石(圖5-81);紅褐色片狀雲母晶體(圖5-82);細小的金紅石微粒聚整合霧狀。②原生和次生流體包體,多數為氣液兩相,有時可見三相包體;幾乎所有樣品中都可見次生癒合裂隙。③平直或角狀生長區域,常與明顯的色帶相關(圖5-83)。④層狀雙晶不定向分佈。⑤出溶的絲狀金紅石。內部常見固態包體:金紅石、鈦鐵礦、鋯石、白雲母、獨居石、尖晶石、黑雲母和藍晶石同質多相礦物。

內部包體特徵

圖5-81 巴西藍寶石中大量無色透明的晶體伴隨“彗星尾巴”

(七)坦尚尼亞藍寶石內部特徵

1。松蓋阿礦區

坦尚尼亞松蓋阿礦區產出藍寶石內部典型包體特徵是,各種形態、大小的金紅石,同一顆寶石中可以出現不同型別金紅石,即柱狀或拉長至渾圓狀棕褐色到黑色金紅石晶體和呈雲霧狀的出溶金紅石微粒同時出現(圖5-84)。其中一些具有金屬光澤的金紅石是剛玉在晶體生長過程中捕獲的原生包體,當其出露於表面時呈銀灰色。

內部包體特徵

圖5-82 巴西藍寶石中棕紅色的片狀雲母包體

內部包體特徵

圖5-83 巴西藍寶石中平直色帶和“彗星狀”固態包體群

其他固態包體還有鋯石,部分顆粒較大的鋯石周圍往往伴隨有應力裂隙(圖5-85),而顆粒細小的鋯石則聚集呈雲霧狀分佈(圖5-86)。松蓋阿藍寶石中另一個特殊的礦物包體是單獨或成群出現的綠簾石。部分寶石學家認為綠簾石是松蓋阿藍寶石的標誌性包體。此外,常見無色透明不規則渾圓狀長石晶體,單獨或成群出現(圖5-87)。

內部包體特徵

圖5-84 坦尚尼亞松蓋阿藍寶石中短柱狀金屬光澤的原生金紅石及周圍伴隨的細小金紅石微粒(頂光45×)

內部包體特徵

圖5-85 坦尚尼亞松蓋阿藍寶石中鋯石及伴隨的應力裂隙(暗域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86 坦尚尼亞松蓋阿藍寶石中細小無色透明鋯石晶體呈雲霧狀密集分佈(散射+斜向35×)

內部包體特徵

圖5-87 坦尚尼亞松蓋阿藍寶石中無色透明不規則渾圓狀的長石晶體成群出現(散射光照明50×)

圖5-88 坦尚尼亞松蓋阿藍寶石中癒合裂隙(亮域50×)

松蓋阿藍寶石內部可見到不同型別的裂隙:①平面或輕微起伏狀裂隙;②片狀癒合裂隙伴有細小的晶體/負晶並呈現不同種類的癒合裂隙;這些癒合裂隙面上常見孤立的,液滴狀或不規則形狀的細小包體。包體有時呈枝杈狀和網狀分佈(圖5-88)。

表5-13列出了坦尚尼亞松蓋阿藍寶石中常見的內部特徵。

表5-13 坦尚尼亞松蓋阿藍寶石內部特徵表

內部包體特徵

2。通杜魯礦區

坦尚尼亞通杜魯藍寶石中最常見的固態包體是鋯石。多數鋯石體積較小,無色透明,呈拉長狀或不規則的渾圓狀,有時伴有反光羽翼狀外觀的應力裂隙(圖5-89)。無色透明且晶形完好的六方柱狀磷灰石晶體,體積較大(圖5-90)。定向排列的短到中等長度的針狀金紅石,沿生長區域分佈(圖5-91),區域性形成與斯里蘭卡藍寶石相似的“補丁狀”。金色或紅棕色不規則渾圓狀或片狀獨居石晶體(圖5-92)。部分礦物包體伴有彗星狀尾翼,這些尾翼是由非常細小反光微粒組成的(圖5-93)。

通杜魯藍寶石中還常見形態各異的負晶和癒合裂隙(圖5-94)。負晶的大小和形態變化較大,有些體積較大的負晶周圍常伴有應力裂隙,部分負晶反光明顯。癒合裂隙分佈不定向,往往具有霜狀外觀,且指紋狀結構不發育。

內部包體特徵

圖5-89 坦尚尼亞通杜魯藍寶石中伴有小型羽翼狀裂隙的渾圓狀透明鋯石(亮域50×)

圖5-90 坦尚尼亞通杜魯藍寶石中無色透明晶形完整的磷灰石晶體(亮域4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91 坦尚尼亞通杜魯藍寶石中密集排列的點狀—短針狀金紅石包體群呈“補丁狀”(暗域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92 坦尚尼亞通杜魯藍寶石中低突起的紅棕色片狀獨居石晶體伴有應力裂隙(散射50×)

圖5-93 坦尚尼亞通杜魯藍寶石中伴有“彗星狀”尾翼的無色透明鋯石晶體(暗域50×)

圖5-94 坦尚尼亞通杜魯藍寶石中具有霜狀外觀的高反光癒合裂隙(暗域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95 坦尚尼亞通杜魯藍寶石中跨越多個刻面的平直等距生長結構(遮掩照明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96 坦尚尼亞通杜魯藍寶石中藍色/紫羅蘭色色帶(散射32×)

在通杜魯剛玉寶石中,平直的和角狀色帶相當普遍(圖5-95)。最常見的是藍色和紫藍色藍寶石中的藍色/無色、紫藍色/紫色或藍色/紫羅蘭色色帶(圖5-96)。藍色/黃色或藍色/綠色色帶很少見。

表5-14列出了坦尚尼亞通杜魯藍寶石的內部特徵。

表5-14 坦尚尼亞通杜魯藍寶石內部特徵表

內部包體特徵

3。翁巴礦區

坦尚尼亞翁巴藍寶石中最明顯的包體是腳手架結構(圖5-97)。這種腳手架結構由平行於菱面體面方向上的三組交面空管構成,部分空管位置被水鋁礦替代。在同一平面上的兩組交面空管夾角分別為86。1°和93。9°,與菱面體晶面夾角一致。泰國藍寶石中也可見到類似結構。翁巴藍寶石中還可見大量無色透明渾圓狀鋯石晶體(圖5-98)。

內部包體特徵

圖5-97 坦尚尼亞翁巴藍寶石中平行於菱面體面的交面空管組成“腳手架”結構(暗域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98 坦尚尼亞翁巴藍寶石中大量無色透明渾圓狀鋯石晶體(暗域50×)

(八)馬達加斯加藍寶石

1。伊拉卡卡礦區

伊拉卡卡藍色藍寶石中最常見的礦物包體是金紅石。金紅石晶體多呈針狀,大小不等(圖5-99)。細小的金紅石微粒密集分佈呈雲霧狀(圖5-100),短針狀金紅石常呈“階梯狀”分佈。少量金紅石可見“箭頭狀”雙晶(圖5-101)。

圖5-99 馬達加斯加伊拉卡卡藍寶石中各種長度和形狀的金紅石(斜向3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00 馬達加斯加伊拉卡卡藍寶石中點狀金紅石呈雲霧狀密集分佈並伴有干涉色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01 馬達加斯加伊拉卡卡藍寶石中“箭頭狀”金紅石雙晶

馬達加斯加南部伊拉卡卡地區產出的藍色藍寶石中,除金紅石外,還可以出現柱狀或渾圓鵝卵石狀的磷灰石、各種渾圓狀的長石、成群分佈的渾圓狀近無色鋯石晶體(圖5-102)和孤立的黃色透明獨居石(圖5-103)。鋯石和獨居石晶體常伴隨著盤狀應力裂隙,不同之處在於鋯石往往成群分佈,而獨居石獨立存在。此外,還可見碳酸鹽、黑色不透明假六方石墨晶體、棕色透明不規則或片狀雲母和尖晶石(圖5-104)。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02 馬達加斯加伊拉卡卡藍寶石中渾圓狀無色鋯石晶體成群分佈並伴有應力裂隙(左圖:散射光50×;右圖;暗域+斜向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03 馬達加斯加伊拉卡卡藍寶石中黃色透明渾圓狀獨居石(散射光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04 馬達加斯加伊拉卡卡藍寶石中獨居石、鋯石、磷灰石、長石等多種礦物包體(暗域+遮掩照明50×)

伊拉卡卡藍色藍寶石的其他包體特徵有:成群分佈或獨立存在的細長反光管狀或纖維狀包體(圖5-105);較大的空管常充填有橙紅色“浸染物質”;伊拉卡卡藍寶石中少見雙晶;癒合裂隙形態豐富,可見細膩的面紗狀或粗糙網狀(圖5-106)等複雜圖案。

圖5-105 馬達加斯加伊拉卡卡藍寶石中束狀分佈的管狀包體(亮域45×)

圖5-106 馬達加斯加伊拉卡卡藍寶石中粗糙網狀癒合裂隙(暗域50×)

伊拉卡卡藍色藍寶石中常見各種形態的色帶,有的色帶邊界清晰平直,與生長條帶平行(圖5-107)。事實上,生長帶往往在有色和無色區域之間的過渡區域形成波浪狀分界線。伊拉卡卡含鉻的藍色藍寶石中可見到紫色熒光帶。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07 馬達加斯加伊拉卡卡藍寶石中平直生長結構(暗域+遮掩照明50×)

2。安迪拉梅納礦區

馬達加斯加安迪拉梅納礦區產出的藍寶石中固態包體種類豐富。可見短柱狀無色自形的磷灰石(圖5-108),深棕紅色透明柱狀和金紅石雙晶(圖5-109,圖5-110),黃色低突起獨居石礦物群(圖5-111),無色透明長柱狀到針狀角閃石礦物等(圖5-112)。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08 馬達加斯加安迪拉梅納藍寶石中晶形完整的磷灰石(暗域+斜向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09 馬達加斯加安迪拉梅納藍寶石中深棕紅色透明短柱狀金紅石(亮域50×)

圖5-110 馬達加斯加安迪拉梅納藍寶石中金紅石雙晶(亮域+斜向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11 馬達加斯加安迪拉梅納藍寶石中黃色獨居石群(亮域+斜向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12 馬達加斯加安迪拉梅納藍寶石中針狀角閃石礦物(散射50×)

安迪拉梅納藍寶石中有時還可見:沿生長層密集分佈的灰色細小點狀包體(圖5-113);由孤立負晶組成的癒合裂隙具有輕微起伏狀外觀(圖5-114),以及一組雙晶紋(圖5-115)。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13 馬達加斯加安迪拉梅納藍寶石中沿生長層密集分佈的灰色點狀包體(散射光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14 馬達加斯加安迪拉梅納藍寶石中由孤立負晶組成的癒合裂隙(散射50×)

圖5-115 馬達加斯加安迪拉梅納藍寶石中聚片雙晶(暗域50×)

3。安德拉努丹布礦區

許多安德拉努丹布藍寶石具有完整的晶形,且在晶體表面可見熔蝕特徵。熔蝕現象是在矽卡巖化的第二階段,由於化學環境發生變化而產生的。

安德拉努丹布藍寶石的礦物包體隨機分佈。最常見的礦物包體是方解石。無色透明方解石晶體的形狀和大小差異很大,可見渾圓狀、拉長狀或板狀形態(圖5-116)。此外,還可見無色透明的磷灰石、長石、獨居石(圖5-117),鋯石及其周圍的應力暈圈(圖5-118)。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16 馬達加斯加安德拉努丹布無色透明渾圓狀方解石晶體(亮域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17 馬達加斯加安德拉努丹布藍寶石中黃色獨居石(亮域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18 馬達加斯加安德拉努丹布藍寶石中鋯石及伴隨的應力裂隙(亮域50×)

安德拉努丹布藍寶石中常見負晶,常見形態變化大的負晶,並且內部常含有流體。頂光照明條件下,部分個體較大的負晶顯現出鏡面反光。有時,負晶面生可見晶面花紋(圖5-119)。

安德拉努丹布藍寶石中常見癒合裂隙。癒合裂隙面多呈平坦狀,可見大量流體包體組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圖5-120)。單個流體包體多呈渾圓狀或拉長狀。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19 馬達加斯加安德拉努丹布藍寶石中的負晶(亮域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20 馬達加斯加安德拉努丹布藍寶石中小的渾圓狀流體包體組成的癒合裂隙(亮域40×)

安德拉努丹布藍寶石中色帶明顯(圖5-121)。寬窄和深淺不同的藍色中心區域和六邊形輪廓共同構成六邊形生長環帶,並在生長帶中摻雜著灰色點狀包體(圖5-122)。

圖5-121 馬達加斯加安德拉努丹布藍寶石中的色帶(亮域32×)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22 馬達加斯加安德拉努丹布藍寶石中由灰色點狀包體組成的角狀生長條帶(亮域35×)

4。安齊拉納納礦區

岩漿型藍寶石具有典型的礦物包體特徵。包體組合為長石(鈉長石、鈣長石、鈉/鉀—透長石)、鋯石、金紅石、赤鐵礦、尖晶石(鐵鋁尖晶石、磁鐵礦或鈷尖晶石)、鈾燒綠石、磁黃鐵礦、矽酸釷礦、瀝青鈾石和貧矽富鐵玻璃態包體。

馬達加斯加北部安齊拉納納藍寶石中已確定的礦物包體有長石、鋯石、鈮鐵礦、鐵尖晶石、瀝青鈾礦、燒綠石等。這些包體足以證明該產地的藍寶石屬於典型的岩漿型。同屬安齊拉納納礦區的安布卓米弗希(Ambondromifehy)藍寶石中最常見的特徵包體是長石,及其周圍包圍的“花環狀”癒合裂隙。一些安布卓米弗希藍寶石含有六邊形輪廓的無色到灰色中心區,並由乳白色到藍紫色區域包圍,這一現象在其他產地很少見。表5-15列出了馬達加斯加不同礦區所產藍寶石的內部特徵。

表5-15 馬達加斯加不同礦區內部特徵表

內部包體特徵

續表

(九)澳大利亞藍寶石

對澳大利亞藍寶石內部特徵的系統研究較少,其原因是大多數澳大利亞藍寶石原石在泰國經過了熱處理,研究人員很難在澳大利亞以外的地區獲得具有產地特徵的樣品。由於澳大利亞與泰國、柬埔寨具有相類似的地質成因,所以兩者內部包體具有相似性或一致性。例如,北碧府藍色藍寶石中出現的長石晶體包體也被認為是澳大利亞藍寶石的特徵包體。

1。固態(礦物)包體

澳大利亞藍寶石中常見的固態包體有無色透明的長石晶體、自形到半自形的紅色鈾燒綠石、透明鋯石晶體等。

2。生長結構

澳大利亞藍寶石中平直,角狀色帶邊界清晰,部分呈瀰漫或渾濁的雲霧狀(圖5-123)。澳大利亞藍寶石色帶分佈主要出現在兩個方向上。最常見的是平行c軸的六邊形或三角形色帶。橫截面顏色通常越靠近中心區域顏色越深(圖5-124)。另外是與c軸形成小角度夾角的色帶,一般底部顏色深,頂部顏色淺。阿那基黃色藍寶石中常出現以黃色為核心,周圍是鋸齒狀的綠色輪廓。澳大利亞藍寶石中常見深淺交替的色帶,其中摻雜無色或淺黃色,與藍色或綠色混合後形成綠藍色細帶(圖5-125),這種顏色降低了澳大利亞藍寶石的商業價值。

玄武岩型藍寶石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可見明顯的生長環帶。藍色和綠色的藍寶石中平直或角狀色帶的顏色主要是藍色、無色或者藍色、黃色色帶的交替出現。因此,當沿著c軸觀察時,常可以見到六邊形的色帶。個別的情況下,也可見到三角形的色帶。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23 澳大利亞藍寶石中邊界清晰的角狀色帶,部分割槽域可見瀰漫的點狀包體(暗域50×)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24 澳大利亞藍寶石中深色六邊形中心區域和環形色帶(暗域6。5×)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25 澳大利亞藍寶石中藍色色帶中摻雜的淺黃色混合後形成的綠藍色色帶(暗域+斜向40×)

3。癒合裂隙及雙晶

澳大利亞藍寶石中的裂隙以次生癒合裂隙為主。部分癒合裂隙呈扭曲狀,可能經過熱處理(圖5-126)。多數癒合裂隙是由反光強的細小流體包體組成指紋狀外觀(圖5-127)。澳大利亞藍寶石常見聚片雙晶(圖5-128),並平行於菱面體{1011}。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26 澳大利亞藍寶石中扭曲狀癒合裂隙群(暗域+斜向25×)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27 澳大利亞藍寶石中由流體包體組成的癒合裂隙(暗域+斜向40×)

圖5-128 澳大利亞藍寶石中一組雙晶(暗域50×)

表5-16列出了澳大利亞藍寶石的內部特徵。

表5-16 澳大利亞藍寶石內部特徵表

(十)中國山東藍寶石

相對而言,中國山東昌樂藍寶石的包體較少,但是色帶非常發育。其中黃棕色、棕褐色藍寶石中包體數量較多,而藍色、藍綠色藍寶石中則多相包體發育。

1。固態包體

山東藍寶石中常見的固態包體有:體積較大和數量較多的鋯石;呈指紋狀分佈的剛玉微晶;紅色、深褐色或綠黑色八面體晶形或粒狀的鎂鐵尖晶石;點狀或針狀的金紅石常沿三個方向分佈(圖5-129)。此外,還有橄欖石、單斜輝石、長石、霞石、磁鐵礦、鈦鐵礦、石榴子石、利蛇紋石等。

內部包體特徵

圖5-129 中國山東昌樂藍寶石中沿三個方向分佈的點狀金紅石針(亮域32×)

2。流體包體和空洞

山東藍寶石中充填多相物質的空洞沿癒合裂隙面上成群或成面狀,呈指紋狀、彎曲管狀等。在固—氣兩相包體中,固相成分為剛玉、尖晶石、鋯石,而氣相成分全為CO

2

;在固—液兩相包體中,固相成分為碳酸鹽類,液相成分為水;在三相包體中,氣相為CO

2

;固相為利蛇紋石,液相為水。

3。生長特徵

圖5-130 中國山東昌樂藍寶中平直的藍色/黃色色帶(亮域20×;照片由李建軍提供)

六方環狀色帶是山東藍寶石的重要特徵之一,90%以上的剛玉具有六方環狀色帶(圖5-130)。部分晶體從中心至外部晶面,連續發育有寬窄疏密不等的環狀色帶;有些晶體的中心有一個深色不透明正六邊形的“核”,“核”內無色帶,“核”外發育六方環狀色帶,“核”在不同晶體中的大小差異較大。色帶的形成,代表藍寶石生長過程中介質條件的變化,尤其是FeO和TiO

2

含量的變化,藍寶石色帶的電子探針成分分析結果表明,深藍色條帶TiO

2

含量相對較低,FeO的含量相對較高,淺藍色條帶的TiO

2

含量高,FeO含量低,深淺交替,構成六方環狀色帶。

4。聚片雙晶及裂理

有些藍寶石沿c軸可見三組交叉裂理,交角60°。定向薄片偏光顯微鏡觀察見有三組平行於菱面體

內部包體特徵

晶面的聚片雙晶,裂理面為雙晶面及雙晶結合面。雙晶紋寬度在0。1~1mm之間。表5-17列出了中國山東藍寶石的內部特徵。

表5-17 山東藍寶石內部特徵表

內部包體特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