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柳園的歷史和人文,誰知道?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11-09

泰州柳園的歷史和人文,誰知道?匿名使用者 2013-06-18

1。柳園位於市區口泰路23號東城河南岸打漁灣,為古“海陵八景”之一的“南濠漁唱”。現園外柳堤環繞;園內柳樹、竹林、桂花林、廣玉蘭林相互滲透,曲徑通幽、古韻猶存,景色別緻。規劃恢復打魚灣景觀,建設茶室、柳敬亭紀念堂等。

2。泰州南門外,有一座少有人至的園林,名曰“柳園”,是為紀念泰州一代說書宗師——柳敬亭而建的。原來東、西城河夾著城南大道分別向南伸展,形成東、西兩灣,稱為打魚灣,相傳打魚灣乃柳之故居,遂在打魚灣東側、城河南岸依水而建柳園,面積約50畝,其中水面約佔15畝。柳園經數年經營,早已是佳木蔥蘢,蓊鬱成林,最妙的是選址的恰到好處,使得園內挽著一彎水泊,園外城河水又環擁著園林,常見水鳥飛掠棲息,頗有生趣。加之地處僻靜,罕有人跡,倒成了一個偶爾靜思冥想、“幽人獨往來”的好去處。

興建柳園以寄託對柳敬亭的懷念是非常有意義的。柳敬亭,這個出身平民的說書大師,活動於明末清初朝代更迭的動盪之際,一生極富傳奇色彩。本姓曹,原為塘灣曹家莊人,少時不受封建禮教的約束,避捕逃亡在外,因棲息於柳樹下,自感生涯如柳絮飄泊無依,故改姓柳。後從莫後光學說書,熟悉各階層的生活和各地方言、風俗,一生顛沛,周遊揚州、蘇州、杭州、南京等地獻藝。柳說書技藝高巧,多有記載,張岱《陶庵夢憶》中《柳敬亭說書》中寫聽說武松打虎白文,“其描寫刻畫,微入毫髮……勃 聲如巨鍾,說至筋節處,叱吒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無人,驀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甕皆甕甕有聲。”黃宗羲在《柳敬亭傳》中亦云:“五方土音,鄉俗好尚,習見習聞。再發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等等。柳不僅以說書名世,更可貴的是他憂國憂民,任俠仗義,傲骨嶙峋,正如《桃花扇》中侯朝宗所云:“人品高絕,胸襟灑脫,是我輩中人,說書乃其餘技”,故而雖布衣之身,卻周旋明季諸賢最久,生平長揖公侯,平視卿相,流傳不少佳話。他曾入抗清名將左良玉幕,為參軍,因貌醜,軍中呼為“柳麻子”,“搖頭掉舌,詼諧雜出。每夕張燈高坐,談說隋唐間遺事”。明亡後重操故業,在南京秦淮河“長吟閣”說書,他眷念故國,借古喻今,有“白髮龜年暢談天寶”的滄桑之感,一時名卿遺老爭相賦詩張之。他與“復社”諸君子交遊,與當時錢牧齋、吳梅村等名士亦過從甚密,錢詩《左寧南畫像歌為柳敬亭作》中贊“帳前接席柳麻子,海內說書妙無比,長揖能令漢祖驚,搖頭不道楚時死。”吳梅村《沁園春·贈柳敬亭》“楚漢縱橫,陳隋遊戲,舌在荒唐一笑收。誰真假,笑儒生誑世,定本《春秋》”。敬亭既為說書宗師,更為愛國奇人,流傳千古,他的故居打魚灣自然也就成為泰州人民懷念他的一個勝地了。

打魚灣原有東、西兩灣,垂楊蘆荻,夾岸傍水,漁歌互答,景色優美,古“海陵八景”中“南濠漁唱”,即是此。民初,西打魚灣有清末泰州書法家張逸君所建張氏花園,解放後逐漸荒廢蕪沒,加之周邊廠房不斷擴充套件,昔時風景蕩然無存了。今唯有東打魚灣尚依稀可尋當年風物,故在此興建柳園。園內綠化突出柳樹,配以松樹、竹林、水杉相襯,沿河沿池遍植垂柳,形成內外連綿環繞的柳堤。每值春夏季節,柳芽吐綠,柳枝依依,千絲萬縷,撩人懷思。

柳園雖好,遺憾的是,柳園至今只是勾勒了一個輪廓,雛形初具,尚未完全建成。原擬在園內建柳敬亭紀念館、戲樓和亭榭等,並建碑廊,鐫刻歷來文士名流為之撰寫的傳記、詩詞等,使之成為東城河風景區又一處重現歷史的人文景觀,與不遠的梅史館,與待建的桃園相呼應,完成泰州戲劇文化主題“梅”(梅蘭芳)“柳”(柳敬亭)“桃”(孔尚任《桃花扇》)三足鼎立、群芳並妍的佳構。可惜今之柳園,池內覆滿浮萍,水流滯塞,小徑雜草叢生,雖然野趣橫生,但終究過於蓬頭垢面,荒蕪有餘,底蘊不足。園裡還零落散放著不少蘇州麻石,問其來歷,說是當初坡子街改造時留下的舊物,有數百年曆史,移於此處,在園中錯落鋪建石徑,倒也不失為用得其所,只是還未一一鋪設妥當。柳敬亭與我等為同鄉,實乃一大幸事,柳敬亭及與柳敬亭相關的文化是泰州城、泰州人獨具的文化資源與旅遊資源,不容置疑,應當依託此大做文章,著意對今日的柳園多加裝點,突出“柳敬亭”與“柳”的特色,使柳園名副其實,使柳園家喻戶曉。

3。中國的說唱藝術界,都尊柳敬亭為宗師。古時還沒有電子傳播工具,這說書藝人便是傳播大眾文化和評說時事的公眾人物。柳敬亭是泰州人,老家在市區城南的打漁灣。上世紀80年代,侯寶林曾來此採訪柳氏遺蹟,並反覆自語:“我是尋宗來了。”

這打漁灣原是由東、西城河夾著城南大道分別向南伸展約數百米,形成東、西兩灣。垂楊傍水、漁舟夜泊,景色別緻,古“海陵八景”中的“南濠漁唱”指的就是此景。柳敬亭公園也就興建於此。頗有幾分曲徑通幽、古韻猶存的趣味。

柳敬亭本姓曹,名逢春,明神宗萬曆十五年,生於泰州曹家莊,他十五歲時犯法,被列為拘捕物件,被迫離家出逃。由於他愛聽人講故事,就學起了說書,以此謀生。約18歲那年,他流浪到江南,以敬亭山為名,並指路旁柳樹為姓,從此開始說唱藝術生涯。柳敬亭擅長說的書目有《西漢演義》、《隋唐演義》、《水滸傳》、《說岳全傳》等。柳敬亭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且善交各地文化名流,因而在民間贊柳的詩詞極多。孔尚任就把他寫進了《桃花扇》。

現在的柳園在城河南岸,周圍仍有垂柳蘆花,園內樹木成林,沿河遍植垂柳,形成內外連綿環繞的柳堤。越往園的深處走,則樹陰越密,時聞鳥雀嘰啾、遊人細語,確是個借閒覓靜的好去處。

泰州柳園的歷史和人文,誰知道?匿名使用者 2013-06-18

泰州南門外,有一座少有人至的園林,名曰“柳園”,是為紀念泰州一代說書宗師——柳敬亭而建的。原來東、西城河夾著城南大道分別向南伸展,形成東、西兩灣,稱為打魚灣,相傳打魚灣乃柳之故居,遂在打魚灣東側、城河南岸依水而建柳園,面積約50畝,其中水面約佔15畝。柳園經數年經營,早已是佳木蔥蘢,蓊鬱成林,最妙的是選址的恰到好處,使得園內挽著一彎水泊,園外城河水又環擁著園林,常見水鳥飛掠棲息,頗有生趣。加之地處僻靜,罕有人跡,倒成了一個偶爾靜思冥想、“幽人獨往來”的好去處。

興建柳園以寄託對柳敬亭的懷念是非常有意義的。柳敬亭,這個出身平民的說書大師,活動於明末清初朝代更迭的動盪之際,一生極富傳奇色彩。本姓曹,原為塘灣曹家莊人,少時不受封建禮教的約束,避捕逃亡在外,因棲息於柳樹下,自感生涯如柳絮飄泊無依,故改姓柳。後從莫後光學說書,熟悉各階層的生活和各地方言、風俗,一生顛沛,周遊揚州、蘇州、杭州、南京等地獻藝。柳說書技藝高巧,多有記載,張岱《陶庵夢憶》中《柳敬亭說書》中寫聽說武松打虎白文,“其描寫刻畫,微入毫髮……勃 聲如巨鍾,說至筋節處,叱吒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無人,驀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甕皆甕甕有聲。”黃宗羲在《柳敬亭傳》中亦云:“五方土音,鄉俗好尚,習見習聞。再發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等等。柳不僅以說書名世,更可貴的是他憂國憂民,任俠仗義,傲骨嶙峋,正如《桃花扇》中侯朝宗所云:“人品高絕,胸襟灑脫,是我輩中人,說書乃其餘技”,故而雖布衣之身,卻周旋明季諸賢最久,生平長揖公侯,平視卿相,流傳不少佳話。他曾入抗清名將左良玉幕,為參軍,因貌醜,軍中呼為“柳麻子”,“搖頭掉舌,詼諧雜出。每夕張燈高坐,談說隋唐間遺事”。明亡後重操故業,在南京秦淮河“長吟閣”說書,他眷念故國,借古喻今,有“白髮龜年暢談天寶”的滄桑之感,一時名卿遺老爭相賦詩張之。他與“復社”諸君子交遊,與當時錢牧齋、吳梅村等名士亦過從甚密,錢詩《左寧南畫像歌為柳敬亭作》中贊“帳前接席柳麻子,海內說書妙無比,長揖能令漢祖驚,搖頭不道楚時死。”吳梅村《沁園春·贈柳敬亭》“楚漢縱橫,陳隋遊戲,舌在荒唐一笑收。誰真假,笑儒生誑世,定本《春秋》”。敬亭既為說書宗師,更為愛國奇人,流傳千古,他的故居打魚灣自然也就成為泰州人民懷念他的一個勝地了。

打魚灣原有東、西兩灣,垂楊蘆荻,夾岸傍水,漁歌互答,景色優美,古“海陵八景”中“南濠漁唱”,即是此。民初,西打魚灣有清末泰州書法家張逸君所建張氏花園,解放後逐漸荒廢蕪沒,加之周邊廠房不斷擴充套件,昔時風景蕩然無存了。今唯有東打魚灣尚依稀可尋當年風物,故在此興建柳園。園內綠化突出柳樹,配以松樹、竹林、水杉相襯,沿河沿池遍植垂柳,形成內外連綿環繞的柳堤。每值春夏季節,柳芽吐綠,柳枝依依,千絲萬縷,撩人懷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