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花木蘭的介紹?越詳細越好!謝謝!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11-03

歷史上花木蘭的介紹?越詳細越好!謝謝!昝彤Aw 2021-04-15

簡介

生平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她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花木蘭像

一說花木蘭(412-502)是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人。時值太武皇帝時期(424——452年)。

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裡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二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木蘭詩》被列入中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人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蹟和形象被搬上舞臺,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衛國家,可歌可泣。

民歌

歷史上有一篇讚頌花木蘭的北朝民歌——《木蘭辭》,又稱木蘭詩,也是長篇敘事詩、詠史詩。

故里

花木蘭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有之。據瞭解,河南人說她是商丘虞城縣人,陝西人說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說她是黃陂人,安徽人說她是亳州人,江蘇人說她是泰州人,內蒙古人說她是盛樂人(今呼市和林格爾)和包頭人,河北人說她是完縣人。關於花木蘭故里的傳說就眾說紛紜。

花木蘭的故鄉到底在哪裡?歷史上曾經爭論不休。徐鵬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華活頁文選》中的文章《木蘭詩》裡指出:“關於木蘭的姓氏和籍貫……有人說她是譙郡人,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有人說她是黃州人,有人說她是商丘人。”據史料記載,無論是譙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營廓鎮周莊村小魏莊這個地方。

考證

元代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石碑,碑文後附有《木蘭辭》全詩。碑文開頭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亳之譙人也……睢陽境南,東距八十里曰營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將軍生朝。”在據《商丘縣誌·列女》卷十一記載:“木蘭姓魏氏,本處子也。世傳可汗募兵,木蘭之父耄贏,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冑箭囊。操戈躍馬而往,歷年一紀,閱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後凱還,天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家,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遂以事聞於朝。

木蘭祠

召復赴闕,欲納諸宮中。木蘭曰:‘臣無媲君之禮’,以死誓拒之,迫之不從,遂自盡。帝驚憫,追贈將軍,諡‘孝烈’”。意思是木蘭姓魏,替父從軍後辭官不受,皇上知道真相後又想把她召到後宮中,但木蘭寧死不從,自殺身亡,皇上大驚,於是追贈木蘭“將軍”稱號。現河南虞城仍建有木蘭祠,祠中設木蘭像,並倖存兩塊祠碑,一是元代《孝烈將軍像辨正記》碑,二是清朝《孝烈將軍辨誤正名記》碑,當地的各種民間傳說和歌謠中也留有木蘭從軍的故事。

葬地

木蘭祠始建於唐代,金代泰和年間(1201年-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今谷熟縣(今商丘市虞城縣)營郭鎮酒都監烏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並創塑了花木蘭像。至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重修擴建。清嘉慶十一年(1807年),由該祠僧人堅讓、堅科和其徒田何、田楨、田松等,又募資修祠立碑。由於歷代重修,祠宇佔地面積一萬平方米,祠地四百餘畝,住僧人十餘人。

考證

相關記載

花木蘭(一說其生於412年,死於502年,享年90歲;一說生於412年,在從軍

花木蘭

12年後返鄉,因不願做魏主之妃,自殺。)的故事流傳廣遠,一千多年以來有口皆碑,但對於她的姓氏、故居、出生年代,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人說是姓朱,有人說是複姓木蘭,有人說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聲猿》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一說朱文祿)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

明清以後,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再創作,“花木蘭”的藝術形象日臻完美。迄今為止,上演過木蘭戲的劇種有京劇、越劇、漢劇、崑曲、秦腔、平劇、黃梅戲等20多種,特別是大師常香玉《花木蘭》的全國巡演,“花木蘭”在民間的影響更加深遠,“花木蘭”這個稱謂在人們心中也逐漸“固定”下來。

再說“朱”姓木蘭。唐白居易在《戲題木蘭花》中雲:“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杜牧也寫有《題木蘭廟》一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推上祝明妃。”這說明木蘭的故事在唐代已經膾炙人口了。杜詩裡的木蘭廟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至今還有木蘭祠、木蘭墓和將軍坊等遺址。有木蘭山、將軍冢、忠烈廟,足以補《樂府題解》之缺。”根據上述史料,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木蘭應姓“朱”。

此外,還有“韓”姓木蘭、四川閬中人,複姓“木蘭”、鮮卑族人等說法。?查閱最具權威性的《辭海·詞語分冊》,其解釋為:“木蘭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無確證。

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歷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勳十二轉。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鹹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衛兵振旅還,以異事聞於朝。召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諡也……”花木蘭的事蹟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

年代考證

至於出生年代,姚瑩在《康輶紀行》中說她是北魏孝文帝至

花木蘭

宣武帝時人;宋翔鳳的《過庭祿》中則說她是隋恭帝時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則說她是唐初人。而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又作《木蘭詩》)等等的描述,對於花木蘭的歷史年代問題,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民間說法是:

第一種說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與了北魏出擊大漠兵伐柔然的戰爭,且表現突出,但卻無人發現她是女子。戰爭結束後,朝廷欲授予她尚書郎,被她婉言拒絕。

第二種說法是:

這種說法來自於清朝褚人獲的小說《隋唐演義》。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多載,屢建功勳。後與竇線娘交戰被擒,線娘驗明她女性身份,與之結為姐妹。竇建德兵敗,線娘請花木蘭送信給羅成,木蘭途中回鄉探望父母,不巧被可汗得知花英雄為女兒身,要招其入宮。花木蘭將書信交於妹妹花又蘭,託她代為送信後自刎身亡。(《隋唐演義》

歷史上花木蘭的介紹?越詳細越好!謝謝!林老肥兒 2018-11-06

花木蘭(412年-502年),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人,巾幗英雄,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民族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蹟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歷史背景:北魏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

歷史上花木蘭的介紹?越詳細越好!謝謝!

擴充套件資料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木蘭詩》被列入中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人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蹟和形象被搬上舞臺,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衛國家,可歌可泣。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錄於南朝陳的《古今樂錄》。僧人智匠在《古今樂錄》稱:“木蘭不知名。”長300餘字,後經隋唐文人潤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花木蘭

歷史上花木蘭的介紹?越詳細越好!謝謝!楊子電影 2018-11-04

花木蘭,魏氏女,西漢譙城(今亳州市譙城區)東魏村人。名木蘭,後稱花木蘭。其父名弧,乃漢初千夫長。木蘭秉承父志,自幼習武,尤工劍術。

木蘭墓位於亳州城東魏村北,冢丘高大,蒼松環護,翠竹成林,鄉人又為其立祠,每年四月初八為木蘭生日致祭。

木蘭戍邊之地名曲逆,即今河北省順平縣,該地人民為感激木蘭的恩德,從漢代起就為其立廟建祠,歷經多代,香煙不絕。唐朝乾封元年,唐高宗偕武則天到泰山封禪,路經亳州,遊老君廟和木蘭祠,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蘭為“孝烈將軍”。

歷史上花木蘭的介紹?越詳細越好!謝謝!

擴充套件資料

北魏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木蘭詩》被列入中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人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蹟和形象被搬上舞臺,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衛國家,可歌可泣。

參考資料:人民網-花木蘭傳說故事:巾幗英雄美名揚

歷史上花木蘭的介紹?越詳細越好!謝謝!happy12years 2013-05-18

簡介

生平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她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花木蘭像

一說花木蘭(412-502)是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人。時值太武皇帝時期(424——452年)。

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裡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二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木蘭詩》被列入中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人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蹟和形象被搬上舞臺,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衛國家,可歌可泣。

民歌

歷史上有一篇讚頌花木蘭的北朝民歌——《木蘭辭》,又稱木蘭詩,也是長篇敘事詩、詠史詩。

故里

花木蘭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有之。據瞭解,河南人說她是商丘虞城縣人,陝西人說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說她是黃陂人,安徽人說她是亳州人,江蘇人說她是泰州人,內蒙古人說她是盛樂人(今呼市和林格爾)和包頭人,河北人說她是完縣人。關於花木蘭故里的傳說就眾說紛紜。

花木蘭的故鄉到底在哪裡?歷史上曾經爭論不休。徐鵬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華活頁文選》中的文章《木蘭詩》裡指出:“關於木蘭的姓氏和籍貫……有人說她是譙郡人,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有人說她是黃州人,有人說她是商丘人。”據史料記載,無論是譙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營廓鎮周莊村小魏莊這個地方。

考證

元代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石碑,碑文後附有《木蘭辭》全詩。碑文開頭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亳之譙人也……睢陽境南,東距八十里曰營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將軍生朝。”在據《商丘縣誌·列女》卷十一記載:“木蘭姓魏氏,本處子也。世傳可汗募兵,木蘭之父耄贏,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冑箭囊。操戈躍馬而往,歷年一紀,閱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後凱還,天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家,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遂以事聞於朝。

木蘭祠

召復赴闕,欲納諸宮中。木蘭曰:‘臣無媲君之禮’,以死誓拒之,迫之不從,遂自盡。帝驚憫,追贈將軍,諡‘孝烈’”。意思是木蘭姓魏,替父從軍後辭官不受,皇上知道真相後又想把她召到後宮中,但木蘭寧死不從,自殺身亡,皇上大驚,於是追贈木蘭“將軍”稱號。現河南虞城仍建有木蘭祠,祠中設木蘭像,並倖存兩塊祠碑,一是元代《孝烈將軍像辨正記》碑,二是清朝《孝烈將軍辨誤正名記》碑,當地的各種民間傳說和歌謠中也留有木蘭從軍的故事。

葬地

木蘭祠始建於唐代,金代泰和年間(1201年-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今谷熟縣(今商丘市虞城縣)營郭鎮酒都監烏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並創塑了花木蘭像。至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重修擴建。清嘉慶十一年(1807年),由該祠僧人堅讓、堅科和其徒田何、田楨、田松等,又募資修祠立碑。由於歷代重修,祠宇佔地面積一萬平方米,祠地四百餘畝,住僧人十餘人。

考證

相關記載

花木蘭(一說其生於412年,死於502年,享年90歲;一說生於412年,在從軍

花木蘭

12年後返鄉,因不願做魏主之妃,自殺。)的故事流傳廣遠,一千多年以來有口皆碑,但對於她的姓氏、故居、出生年代,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人說是姓朱,有人說是複姓木蘭,有人說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聲猿》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一說朱文祿)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

明清以後,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再創作,“花木蘭”的藝術形象日臻完美。迄今為止,上演過木蘭戲的劇種有京劇、越劇、漢劇、崑曲、秦腔、平劇、黃梅戲等20多種,特別是大師常香玉《花木蘭》的全國巡演,“花木蘭”在民間的影響更加深遠,“花木蘭”這個稱謂在人們心中也逐漸“固定”下來。

再說“朱”姓木蘭。唐白居易在《戲題木蘭花》中雲:“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杜牧也寫有《題木蘭廟》一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推上祝明妃。”這說明木蘭的故事在唐代已經膾炙人口了。杜詩裡的木蘭廟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至今還有木蘭祠、木蘭墓和將軍坊等遺址。有木蘭山、將軍冢、忠烈廟,足以補《樂府題解》之缺。”根據上述史料,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木蘭應姓“朱”。

此外,還有“韓”姓木蘭、四川閬中人,複姓“木蘭”、鮮卑族人等說法。?查閱最具權威性的《辭海·詞語分冊》,其解釋為:“木蘭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無確證。

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歷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勳十二轉。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鹹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衛兵振旅還,以異事聞於朝。召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諡也……”花木蘭的事蹟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

年代考證

至於出生年代,姚瑩在《康輶紀行》中說她是北魏孝文帝至

花木蘭

宣武帝時人;宋翔鳳的《過庭祿》中則說她是隋恭帝時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則說她是唐初人。而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又作《木蘭詩》)等等的描述,對於花木蘭的歷史年代問題,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民間說法是:

第一種說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與了北魏出擊大漠兵伐柔然的戰爭,且表現突出,但卻無人發現她是女子。戰爭結束後,朝廷欲授予她尚書郎,被她婉言拒絕。

第二種說法是:

這種說法來自於清朝褚人獲的小說《隋唐演義》。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多載,屢建功勳。後與竇線娘交戰被擒,線娘驗明她女性身份,與之結為姐妹。竇建德兵敗,線娘請花木蘭送信給羅成,木蘭途中回鄉探望父母,不巧被可汗得知花英雄為女兒身,要招其入宮。花木蘭將書信交於妹妹花又蘭,託她代為送信後自刎身亡。(《隋唐演義》第56、57、60回)。

歷史上花木蘭的介紹?越詳細越好!謝謝!天天打醬油的醬油 2020-11-21

花木蘭,出生於公元412年卒於公元502年,至於年限有存在較大爭議,出生在現在的河南一帶,花木蘭因為代父從軍女扮男裝12年而出名,花木蘭是歷史上有名的女英雄,還是民族英雄,她是歷史上寥寥無幾的女軍人之一。

人們根據花木蘭的資料,寫了很多文學著作,特別是現在的電視劇,情節也是出自歷史上真實的花木蘭的資料。花木蘭的故事從古代文學作品花木蘭的詩可以看出,花木蘭的故事影響的一代又一代人,是個正面的積極的教材。

歷史上花木蘭的介紹?越詳細越好!謝謝!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有之。據瞭解,河南人說她是商丘虞城縣人,陝西人說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說她是黃陂人,安徽人說她是亳州人,江蘇人說她是泰州人,內蒙古人說她是盛樂人(今呼市和林格爾)和包頭人,河北人說她是完縣人。關於花木蘭故里的傳說就眾說紛紜。

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裡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二年的軍旅生活。

歷史上花木蘭的介紹?越詳細越好!謝謝!

說到這裡,也沒有人提到木蘭的花姓,那麼為什麼流傳至今的是花木蘭這個名字呢?這要追溯到元代。大家知道明代戲曲非常有名,在市井上十分受歡迎。

戲曲家徐渭在當時深受大眾喜愛,他創作的《四聲猿》認定木蘭姓花,因為戲曲推廣起來是很快的,大家口口相傳,所以一直到了今天,也是稱花木蘭。即便多部史料主張魏姓也抵不過大眾的吹捧啊。就像是現在的人追星似的,那個時代百姓對於戲曲明星的熱愛程度絲毫不輸給現在追求影視明星的小粉絲啊。

歷史上花木蘭的介紹?越詳細越好!謝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