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三絕是哪三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09-13

湖州三絕是哪三個林葉雨下 2019-03-01

一絕,塔裡塔就是指飛英塔,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年),相傳舍利子神光出現在塔頂,於是又在石塔外建木塔將石塔保護起來,形成塔內有塔的奇觀。又從佛經“舍利飛輪,英光普現”句子中取“飛英”二字作為塔名。

二絕,廟裡廟就是指府廟,府廟是一座四合院式的群體建築,有前後兩間;後間是供城隍神的;前間有門樓5間,並和戲臺相連,從廟門外望進去,似乎是“廟裡有廟”。

三絕,橋裡橋就是指潮音橋,此橋在湖州南門,橫跨於霅溪之上,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始建,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據說建橋之先,此地名潮音渡。漲水之時,渡口眾流匯合,勢大浪急,濤聲如潮,猶如普陀山潮音洞之境,所以取名“潮音”。而據清光緒《烏程縣誌》載:“舊為潮音渡,以橋東慈感寺奉觀音大士故名。”渡口建橋,仍沿用渡名,故名潮音橋。

湖州三絕是哪三個

擴充套件資料

湖州三絕同時也是重點名勝古蹟。

“塔裡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湖州市區塔下街,由內外二塔組成,內塔始建於唐中和四年(884年),外塔建於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年)。現存內外二塔均保留宋代建築風格,塔中有塔建築國內罕見。 “廟裡廟”,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北街西側。明萬曆元年六月在原府城隍廟中專設“勞公神廟”,故俗稱“廟裡廟”。 1994年修繕,1996年元旦重新開放。“橋裡橋”,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嘉靖十八年,萬曆三十三年重建。

同時湖州比較出名的還有太湖三寶。 太湖銀魚、鱭魚、白蝦素稱“三寶”,加上角魚,謂“太湖四寶”,鮮、幹皆為佐餐上品。太湖三寶以個大、味美普受歡迎。銀魚古稱“膾殘魚”,俗稱“麵條魚”,是名貴特產,清康熙年間列為貢品。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湖州三絕

參考資料來源:

浙江省民政廳-湖州市

湖州三絕是哪三個聆雨yi 2019-02-28

湖州三絕為飛英塔、府廟、潮音橋。

飛英塔(塔裡塔)、府廟(廟裡廟)、潮音橋(橋裡橋)是湖州城內3大古建築,被稱為“湖州三絕”,距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1、飛英塔。是一處始建於唐代的傳統古建築。被譽為湖州三絕之一。雄峙在湖州市東北角上。千百年來,以其“塔裡塔”的獨特結構而聞名遐邇。

2、府廟。位於浙江省湖州市人民路和北街之間。坊名緣於湖州城隍神名。宋嘉泰《吳興志》載,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知州事趙叔涔重建廟宇”。可見,湖州城隍廟始建於五代後唐,重建於南宋初。

3、潮音橋。建於明嘉靖十八年(1539),為三孔石拱橋。潮音橋外形獨特,高7米,長50米,寬5米,主孔跨徑13。2米,拱矢高6。2米,次孔跨徑10。4米,拱矢高5米,上下踏步各有27級。

湖州三絕是哪三個

擴充套件資料:

湘音橋歷史傳說:

相傳四百多年以前,潮音渡口風高浪急,過往行人靠拉渡。河東有家財主,見慈感寺修好,大批香客要從潮音渡過河,是賺錢好機會,便買了一條渡船,請個啞巴替他撐船擺渡賺銀子。啞巴有心,想借擺渡之機攢些錢在渡口架座木橋。

一年又一年,啞巴每年除上交財主船銀外,也積蓄些銀兩,便在渡口架了一座木橋,人們稱之為“啞巴橋”。這事惹怒了財主。擺渡錢賺不到,就叫手下人拆橋。啞巴拼死阻攔,被財主唆使手下人打死投入水中。於是激怒兩岸百姓,上告官府,並湊銀兩要修座更好的橋,以紀念啞巴。

官府知道眾怒難犯,出面領著眾人在木橋上造了一座石橋。石橋下又有一座木橋,這就是“橋裡橋”。年代久了,木橋已廢。為紀念這位啞巴,人們相約在橋下經過不說話。數百年來,一切行人和來往船隻,包括輪船開過,老大們都諄諄囑咐旅客不得說話,當地人對此默默相傳。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飛英塔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府廟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潮音橋

參考資料來源:

光明網-潮音橋——“湖州三絕”之“橋裡橋”

湖州三絕是哪三個白鷺展翅2010 推薦於2017-11-23

湖州三絕

為友

提起湖州古建築,當以湖州三絕為最。

一絕———塔裡塔———飛英塔

湖州一絕為“塔裡塔”,說的是飛英塔,原名舍利石塔,是唐代僧人云皎在長安得到七粒舍利子等佛家寶物回湖州後所建。時在唐中和四年(884年),至唐乾寧元年(894年)建成。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年),相傳舍利子神光出現在塔頂,於是又在石塔外建木塔將石塔保護起來,形成塔內有塔的奇觀。又從佛經“舍利飛輪,英光普現”句子中取“飛英”二字作為塔名。過了160多年,木塔在一場雷擊中化為灰燼。不久當地僧俗人等又把木塔重建。360多年後,飛英塔又遭雷劫,不但外護的木塔日見傾圮,而且裡面的石塔痕裂剝落。於是又用了9年時間把飛英塔整修一新:“金碧交輝,雄觀郡邑,凡江南浮屠無與比者”。飛英塔內石塔通高15米,五層八角。最底層是須彌座,由100多塊太湖青石雕鑿拼疊而成。須彌座上雕刻著圖案,上有高僧坐禪,下有羅漢巡行,個個栩栩如生。旁雕獅子群像,形態各現,無一雷同。再細看,石塔塔身的轉角雕出梭形輪狀的倚柱,覆盆式的柱礎,五層塔身雕有佛像48尊,反映了《妙法蓮華經》的主題:釋迦牟尼在靈鷲山說法,聽者1000尊,十方佛結跏趺坐,四眾(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起立合掌,神態肅穆虔誠。而且各個層面都有壺門狀佛龕,佛龕內雕有大幅佛傳故事。這些佛像有的手執淨瓶,有的端坐蓮花,有的合掌默唸,形態優美,出神入化,整座石塔就是一件宏大的雕刻藝術精品。

外塔呈磚木結構樓閣式,高55米,八角七層,遊客可循梯登高觀賞內石塔的各個層面。從塔頂居高臨下,向南瞭望,湖州城大街小巷盡收眼底;向北遠眺,茫茫太湖水清山秀。正如元代翰林學士趙孟頫所賦詩云:“梯飈直上幾百尺,俯視層空鳥背過,千里湖光秋色淨,萬家煙火夕陽多。”

二絕———廟裡廟———府廟

湖州二絕為“廟裡廟”,指的是湖州府廟,因在府廟中又建了一所“勞公祠”而又稱“廟裡廟”。湖州府城隍神原沒有姓名,至萬曆元年(1573年)陸穩撰《湖州府城隍勞公神廟碑》,始有尊勞鉞為湖州府城隍神的記載。勞鉞,江西德化人,成化八年(1472年)任湖州知府,在任4年。《湖州府傑》稱他為“名官”,說他“勤慎耿介,政多愷悌”,重視教育和文化建設。“為人正直,不可幹以私”。當時太湖匪患猖獗,勞鉞的前任因受賄而任其恣意妄為,勞鉞上任後,堅拒賄賂,全力緝捕盜匪,終於全數抓獲,各正其罪。傳說勞鉞去世前,似有預知,即沐浴升堂,與士大夫訣別,無疾而終。因此湖州人尊他為城隍神,並在府廟中增建“勞公祠”即“勞公神廟”來祭祀他。府廟是一座四合院式的群體建築,有前後兩間;後間是供城隍神的;前間有門樓5間,並和戲臺相連,從廟門外望進去,似乎是“廟裡有廟”。1994年,府廟得到了全面整修並在廟前新建牌坊一座。

三絕———橋裡橋———潮音橋

此橋在湖州南門,橫跨於霅溪之上,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始建,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據說建橋之先,此地名潮音渡。漲水之時,渡口眾流匯合,勢大浪急,濤聲如潮,猶如普陀山潮音洞之境,所以取名“潮音”。而據清光緒《烏程縣誌》載:“舊為潮音渡,以橋東慈感寺奉觀音大士故名。”渡口建橋,仍沿用渡名,故名潮音橋。

潮音橋為三孔石拱橋,高7米,長50米,寬5米,橋兩側置石質吳王靠,可供行人坐息。兩側次孔跨一行人道,以避免割斷沿河街道,橋上橋下均可通行人。此橋已具有立交橋的雛形。潮音橋因為是石拱古橋,不便通車,故現已在原橋之南另建一座“潮音新橋”,橋寬20米,交通稱便,而潮音橋作為古建築仍然保留,成為湖州城裡保留至今的唯一的明代古橋。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3年03月17日第七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