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與遼的澶州之戰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10-31

北宋與遼的澶州之戰香香豬518 2010-05-04

澶州之戰

經過多年與北宋的交戰,蕭燕燕(太后)早已徹底摸清了北宋政府的實力和君臣怯戰的心理。但即便如此,遼宋之間的戰爭——對燕雲十六州的領土爭端,也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蕭燕燕以政治家的高瞻遠矚,敏銳地意識到:與其這樣無休止地相互征伐下去,不如互不侵犯,和平共處。但雙方進行了這麼多年的戰爭,怎麼個“和”法,還需要講求策略。蕭燕燕深諳“進攻是最佳的防守”,所以,採取了以戰止戰,以攻求和的策略。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蕭燕燕發動了一場長驅直入北宋腹地兩千多公里的南征——澶州戰役。這是一次為後世政治家、軍事家提供種種重要啟示的偉大戰例。三十五萬大軍,分兩路進發。一路五萬人馬出西京(大同),以佯攻牽制宋軍。另一路三十萬大軍在蕭燕燕的親自率領下,直逼北宋京師。在宋遼戰爭中,宋與遼在澶州(今河南濮陽)進行的最後一戰。

宋太宗趙光義,為爭奪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兩次攻幽州(今北京)失敗後,被迫轉攻為守。真宗趙恆繼位初,宋遼戰爭仍在繼續;為防禦遼攻掠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游南北一帶),集重兵於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州)、天雄軍(今河北大名東)等縱深要地。依託黃河天險,遮蔽都城東京(今開封),並在邊地廣開方田、河道為阻障;繕完城堡,募壯勇扼守,以抗拒遼戎騎攻掠。

遼為贏得有利結局,決計大舉攻宋。景德元年八月,先以遊騎深入祁(治蒲陰,今河北安國)、深(治靜安,今河北深縣南)二州境,探察宋軍防禦部署。繼而,聖宗耶律隆緒偕其母承天太后蕭綽親至南京(即幽州,今北京)謀劃。宋察覺遼企圖後,命河北、河東諸路部署,各謹邊備。

閏九月十二日,遼軍會集固安(今屬河北)。十五日,南京統軍使蕭撻凜率先鋒軍南進,分兵攻威虜軍(治今河北徐水西北)、順安軍(今河北高陽東)、北平寨(今河北完縣東北)、保州(今河北保定),皆被宋軍擊敗。旋與聖宗、蕭太后軍會合,攻定州,被宋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王超率軍阻於唐河。

蕭太后初戰受挫,遂移師陽城澱(今河北望都東南)休整,並試圖利用宋降將王繼忠致書宋帝媾和。遼軍的大舉進攻,引起宋廷上下恐慌,參知政事王欽若、籤書樞密院事陳堯叟等勸說真宗暫避金陵(今南京)或成都。宰相寇準據理相爭,力請真宗親征禦敵。真宗納寇準議,遣將加強邢(治龍岡,今河北邢臺)、洺(治廣年,今河北永年東南)、冀、貝(今河北冀縣、清河西)兩路的防禦。

十月初,蕭撻凜南下祁、深;蕭太后率主力圍攻瀛州(今河北河間),遭宋知州李延渥頑強抗擊,10餘日未克,反喪師3萬餘眾。後撤圍南下,會蕭撻凜攻冀、貝、天雄軍。宋遂將防禦重點南移,分定州兵一部赴澶州,並命各路增援天雄軍。十一月初,遼軍自瀛州南趨天雄軍,沿途遭宋軍抗擊;同時,宋以李繼隆、石保吉分任駕前東。西兩面排陣使,加強澶州及黃河沿岸的防禦指揮。二十日,真宗離京師赴澶州督戰。時遼軍進抵天雄軍,攻城不克,轉破德清軍(今河南清奉西北)。繼逼近澶州,襲取通利軍(今河南浚縣東北)。二十二日,蕭撻凜在澶州察看地形時,中宋軍伏弩身死,軍中為之氣沮。二十六日,宋真宗抵澶州,軍心大振。

遼軍雖攻佔宋一些地方,但傷亡慘重,又失大將蕭撻凜,戰況急轉直下,處境不利,亟願罷戰言和,遂加速和談步伐,並利用宋廷怯戰弱點,脅迫宋歸還後周從遼手中收復的關南(今河北雄縣南瓦橋關、霸縣益津關、淤口等三關以南)l0縣地。宋廷雖拒割地,但又恐遼乘黃河封凍過河,危及東京,乃答應歲輸銀10萬兩、絹20萬匹,達成撤軍協議。十二月初七,互換誓書,史稱“澶淵之盟”。

澶州之戰結束了宋遼25年餘的戰爭歷史。澶淵之盟對宋雖是屈辱的協議,但客觀上促成了此後的百年和平,為雙方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流提供了條件。

北宋與遼的澶州之戰我愛吃豆豆 2010-05-05

遼宋達成澶淵之盟,兩國為兄弟國,遼還了原來佔宋的幾個城,但是宋向遼每年納歲貢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反正北宋太弱遼太強。不過錢是萬能的,有錢了遼也不打宋了

北宋與遼的澶州之戰包依林 2010-05-04

宋真宗親自督軍,並且打敗了遼國,可還是簽了條約。

北宋與遼的澶州之戰古心哥哥 2010-05-05

最後和解

北宋與遼的澶州之戰仲珊雨亭 2010-05-05

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遼國蕭太后發動了一場較大規模的南征——澶州戰役。這是一次為後世政治家、軍事家提供種種重要啟示的大戰。三十五萬大軍,分兩路進發。一路以五萬出擊西京(今大同),以佯攻牽制宋軍。另一路三十萬大軍在蕭太后的親自率領下,直逼北宋京師。在宋遼戰爭中,宋與遼在澶州(今河南濮陽)進行的最後一戰。

宋太宗為爭奪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兩次攻幽州(今北京)失敗後,被迫轉攻為守。真宗趙恆繼位初,宋遼戰爭仍在繼續;為防禦遼攻掠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游南北一帶),集重兵於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州)、天雄軍(今河北大名東)等縱深要地。依託黃河天險,遮蔽都城東京(今開封),並在邊地廣開方田、河道為阻障;繕完城堡,募壯勇扼守,以抗拒遼戎騎攻掠。

遼為贏得有利結局,決計大舉攻宋。景德元年八月,先以遊騎深入祁(治蒲陰,今河北安國)、深(治靜安,今河北深縣南)二州境,探察宋軍防禦部署。繼而,聖宗耶律隆緒偕其母承天太后蕭綽親至南京(即幽州,今北京)謀劃。宋察覺遼企圖後,命河北、河東諸路部署,各謹邊備。

閏九月十二日,遼軍會集固安(今屬河北)。十五日,南京統軍使蕭撻凜率先鋒軍南進,分兵攻威虜軍(治今河北徐水西北)、順安軍(今河北高陽東)、北平寨(今河北完縣東北)、保州(今河北保定),皆被宋軍擊敗。旋與聖宗、蕭太后軍會合,攻定州,被宋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王超率軍阻於唐河。

蕭太后初戰受挫,遂移師陽城澱(今河北望都東南)休整,並試圖利用宋降將王繼忠致書宋帝媾和。遼軍的大舉進攻,引起宋廷上下恐慌,參知政事王欽若、籤書樞密院事陳堯叟等勸說真宗暫避金陵(今南京)或成都。宰相寇準據理相爭,力請真宗親征禦敵。真宗納寇準議,遣將加強邢(治龍岡,今河北邢臺)、洺(治廣年,今河北永年東南)、冀、貝(今河北冀縣、清河西)兩路的防禦。

十月初,蕭撻凜南下祁、深;蕭太后率主力圍攻瀛州(今河北河間),遭宋知州李延渥頑強抗擊,10餘日未克,反喪師3萬餘眾。後撤圍南下,會蕭撻凜攻冀、貝、天雄軍。宋遂將防禦重點南移,分定州兵一部赴澶州,並命各路增援天雄軍。十一月初,遼軍自瀛州南趨天雄軍,沿途遭宋軍抗擊;同時,宋以李繼隆、石保吉分任駕前東。西兩面排陣使,加強澶州及黃河沿岸的防禦指揮。二十日,真宗離京師赴澶州督戰。時遼軍進抵天雄軍,攻城不克,轉破德清軍(今河南清奉西北)。繼逼近澶州,襲取通利軍(今河南浚縣東北)。二十二日,蕭撻凜在澶州察看地形時,中宋軍伏弩身死,軍中為之氣沮。二十六日,宋真宗抵澶州,軍心大振。

遼軍雖攻佔宋一些地方,但傷亡慘重,又失大將蕭撻凜,戰況急轉直下,處境不利,亟願罷戰言和,遂加速和談步伐,並利用宋廷怯戰弱點,脅迫宋歸還後周從遼手中收復的關南(今河北雄縣南瓦橋關、霸縣益津關、淤口等三關以南)l0縣地。宋廷雖拒割地,但又恐遼乘黃河封凍過河,危及東京,乃答應歲輸銀10萬兩、絹20萬匹,達成撤軍協議。十二月初七,互換誓書,史稱“澶淵之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