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為什麼不跟隨康熙皇帝一起葬在清東陵而要葬在清西陵?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10-03

雍正皇帝為什麼不跟隨康熙皇帝一起葬在清東陵而要葬在清西陵?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7-15 回答

有一種說法是雍正篡位所以害怕康熙亡靈。不敢和康熙葬一起因為雍正是一個很迷信的人。包括他不住在康熙住過的地方搬到養心殿。以前經常和康熙去的熱河自打既位後再也沒去過。

雍正皇帝為什麼不跟隨康熙皇帝一起葬在清東陵而要葬在清西陵? 木木子 1級 2013-07-16 回答

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十日,胤禛命總兵官李楠、欽天監監正明圖帶領精通風水之術的官員人等到遵化昌瑞山一帶孝陵、景陵附近相度萬年吉地,同時行知專司看護陵寢的馬蘭口總兵官協辦此事。這些人經過實地踏勘後,向皇帝奏報孝陵、景陵附近沒有理想的上吉佳壤,無可營建之處。於是胤禛又派怡親王允祥等在遵化境內的其他地方卜擇,在這年的四月,允祥發現遵化州城東北約四十里的九鳳朝陽山是一處比較理想的佳壤。於是在本月的二十八日具折,將九鳳朝陽山的有關細節情況向皇帝作了奏報,胤禛批示:“將此所奏之地交與欽天監備記檔案並行文該地方官不時巡查防護,禁止伐木挖掘及諸所毀礙之事。田地仍許照常播種,毋得攔阻,有妨農業。”不久,九鳳朝陽山就被正式確定為萬年吉地。

大約在雍正七年下半年,九鳳朝陽山破土興工,竟發現穴中之土含有沙石。穴即陵之穴位,將來地宮金井之位。營建陵寢開工破土之前要先確定穴位。破土時先從穴位開刨。對於穴中之土要求極嚴,要求土質純潔,顏色純正,土層深厚。穴中之土含有沙石乃建陵之大忌。胤禛對此十分重視,又命精通風水的大臣對九鳳朝陽山吉地再次詳加相度,發現九鳳朝陽山吉地“規模雖大但形局未全”這又是一個重大的缺陷。相度大臣認為此地“實不可用”。胤禛果斷地做出決定,廢棄九鳳朝陽山吉地,另擇他處。

這次重新相度萬年吉地,範圍很廣,曾派大臣到東北盛京一帶卜擇,選出了11處備選吉地。但重點仍是在京畿一帶往來踏勘、選看了許多地方,經過篩選,最後認為易縣泰寧山下的太平峪這個地方最為理想。相度大臣在給皇帝的奏摺中說:“相度得易州境內泰寧山太平峪萬年吉地實乾坤聚秀之區,為陰陽和會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胤禛閱畢奏疏,也認為太平峪“山脈水法,條理分明,洵為上吉之壤”,心中非常滿意。富於心計的胤禛並沒有馬上表態,因為他心裡清楚,如果把陵寢建在易縣太平峪,另闢陵區,顯然是違背子隨父葬的制度,會背上不孝的罵名。因而他表示太平峪吉地雖美,但遠離孝陵、景陵,“朕心不忍”,而且遠離祖陵是否符合古帝王陵寢規制典禮,也不清楚。於是他諭令大學士、九卿“詳細會議具奏”。大臣們很理解皇上的心意,他們從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查詢遠離祖陵,另闢陵區的例項,旁徵博引,建言立論,為在易縣建陵尋找合理合法的依據。他們聯銜向皇帝奏道:

臣等謹按帝王世紀及通志、通考諸書,歷代帝王營建之地,如夏禹在浙江之會稽,而自啟以下在山西之夏縣,少康又在河南之太康,其間相去奚止千里,……至若漢唐諸帝並在陝西,然漢高帝、文帝、景帝、武帝分建於今之咸陽、長安、高陵、興平等縣;唐高祖、太宗、高宗、元宗分建於今之三原、禮泉、乾州、蒲城等處,其間相去遠者四五百里,近者二三百里。今泰寧山太平峪萬年吉地雖與孝陵、景陵相去數百里,然易州及遵化州皆與京師密邇,同居畿輔,並列神州,實未為遙遠。”“地脈之呈瑞,關乎天運之發祥,歷數千百里蟠結之福區,開億萬斯年之厚澤。”“又泰寧山雄高群、抽脈自管涔恆嶽而來;襟帶百川,分水以拒馬、滹沱為界。相其形局,既屬大地之凝床;稽之典章,又合三代而同揆。伏乞欽派大臣,遵照定製,敬謹辦理。自集純嘏於萬年,流嘉祉於奕葉矣。

經過大臣們這番引經據典地慷慨陳述,侃侃而談,胤禛才表示“朕心始安”。於是決定泰寧山太平峪為萬年吉地,並降旨:“一應所需工料等項俱著動用內庫銀兩辦理,規模製度務從儉樸,其石像等件需用石工浩繁,頗勞人力,不必建設。”

雍正皇帝為什麼不跟隨康熙皇帝一起葬在清東陵而要葬在清西陵?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7-16 回答

清朝陵墓是一東一西。孫子服侍爺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