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修舊如舊”是什麼意思?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1-17

請問“修舊如舊”是什麼意思?芝士回答來自: 芝士回答 2021-08-20

把舊的東西修理完了,還象舊的東西。嘿嘿。 社會上許多人對“修舊如舊”的普遍理解,就是過去是什麼樣就修成什麼樣。擴大不對,縮小不對,增添現代元素也不對。如果“修舊如舊”確實被廣泛理解為這個意思,有必要推敲切磋。 其一,“修舊如舊”不符合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古建修繕的成功歷史。經查《新華字典》,“舊”的釋意是:陳舊的、過時的、過去的。這些年來,包括當下,社會對“修舊如舊”的普遍理解與檢驗標準就是原來是什麼樣就修成什麼樣,警惕與反對的主要傾向是擴建與現代化。位於香山附近的十方普覺寺,又名臥佛寺,始建於唐代,歷代都有重修。從元英宗碩德八剌起,連續4代皇帝對寺院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歷時10年,耗銀500萬兩。明代,歷經宣德、正統、成化、嘉靖、萬曆等朝5次大的修建,臥佛寺的規模趨於完整。清代乾隆年間又對其進行了大修,新建了西路行宮院和琉璃牌坊,成了現在的格局。臥佛寺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香山碧雲寺,創建於元朝,最初是耶律楚材的後裔阿勒彌“舍宅”建寺,將府邸改建而成,稱“碧雲庵”。它經擴建,200多年後成碧雲寺。清乾隆十三年,又對其進行大規模修整擴建,增加了兩層院落,建立了金剛寶座塔,建了行宮、羅漢堂。碧雲寺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負盛名的古建之一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後經明清兩代多次重修擴建。我參觀過的外省市的許多重點古建築,幾乎都有重修的過程。歷史證明,這些古建重修時加以擴建是正確的,是對優秀民族文化的繼承弘揚。這樣的例子多得不勝列舉。去看看遠在我國西部邊陲的寧夏中衛市的高廟,就有重修時迭次成規模地改建的詳細史錄。 其二,較起真兒來,“修舊如舊”是極難嚴格、科學、清晰貫徹的原則。從本意上說,“舊”是相對於“新”而言的。八達嶺長城建於明弘治十八年,即公元1505年。如果舉行了建成儀式的話,那麼,在那一瞬間它是“新”的,一瞬間過後直至今天的500多年間,它都是“舊”的。按照這幾百年間任何一天的樣子修都是“修舊如舊”。參觀過密雲司馬臺長城的遊人,絕大多數都稱讚該長城修復得好,主要標誌是儘可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狀,滿含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其實,司馬臺長城也是明代長城,修建於16世紀初。它正式開放前,我去過那裡,似乎記得有部分地段坍塌,為遊人安全計做了必要的修繕。該長城曾經有過的坍塌肯定是建成以後的事情。假定它是1630年塌的,那麼1629年還基本上完整。按1629年它不曾坍塌的樣子修,或是按1630年它坍塌後的樣子修,都是“修舊如舊”。 其三,許多情況下做不到“修舊如舊”。古建築與古建築不一樣。有不少古建築修復以後要利用,要發展旅遊業,有大量的遊人與參觀者,修復的時候必須安裝供暖、空調、電梯等設施。至於群體性的建築“修舊如舊”就更難了。北京正陽門外的天街,清末民初,街道兩旁賣炒肝、滷煮火燒的店鋪比較多,如果修復後也是這樣地“如舊”,一字兒排開的店鋪都是賣炒肝、滷煮的,實在難以想象。建不起來,建起來遊人會不滿意;作為一個投資巨大的旅遊區,也很難有經濟上的良性迴圈,很難生存下去。隨著大片《畫皮》的熱播,《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的故居所在的山東省淄博市的一個邊遠的小山莊,引起了社會的更多關注。蒲松齡的故居肯定是要“修舊如舊”的。這個小山莊該怎樣修復重建呢?如果照原來的樣子,就是一個毫無特點的明清小村落。這樣的小村落全國太多,基本上沒有旅遊價值。有專家建議:“與其讓遊客和乾巴巴的古建築合影,不如經過旅遊策劃,讓他們有機會在村中不經意地碰到狐狸精、牡丹精、菊花精。作為聊齋文化的載體,這裡應該打造成一個野草叢生、房子破敗、煙霧繚繞的地方。” 摘自——切磋“修舊如舊”(組圖) 2009-11-0807:37:00來源:北京日報跟貼0條手機看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