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亭的選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6-02

涼亭的選材手機使用者47826 2016-05-27

涼亭,是人們憑藉一定材料建造出來的,而材料的特性,也必然會對建築的造型風格產生影響。所以,涼亭的造型藝術,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所選用的材料。由於各種材料效能的差異,因此,不同材料建造的涼亭,就各自帶有非常顯著的不同特色,而同時,也必然受到所用材料特性的限制。 以石建涼亭,在我國也相當普遍,現行最早的涼亭,就是石亭。早期的石亭大多模仿木結構的做法,斗拱、月梁、明、雀替、角梁等等,皆以石材雕琢而成。如唐初建造的湖北黃梅破額山上的魯班涼亭,就是全部以石材仿造木結構的斗拱樑架而建造的。戶山秀峰前的兩座分別建於宋代和元代的石亭也是如此。明清以後,石亭逐漸擺脫了仿木結構的形式,石材的特性突出了,構造方法也相應地簡化,造型質樸、厚重,出簷平短,細部簡單。有些石亭,甚至簡單到只用四根石柱頂起一個石質的涼亭蓋。這種石塊砌築的涼亭,簡潔古樸,表現了一種堅實、粗獷的風貌。然而,有些石涼亭,為了追求錯彩鏤金、精細華麗的效果,仍然以石仿木雕刻斗拱、掛落,屋頂用石板做成歇山、方攢尖和六角攢尖等等。

南方的一些石涼亭還做成重簷,甚至達到四層重簷,鏤刻精緻,富有江南輕巧而不重的特點。 茅亭是各類涼亭的鼻祖,源於現實生活,山間路旁歇息避雨的休息棚、水車棚等,即是茅亭的原形。

此類涼亭,多用原木稍事加工以為樑柱,或覆茅草,或蓋樹皮,—派天然情趣。由於它保留著自然本色,頗具山野林泉之意,所以備受清高風雅之士賞識。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涼亭記》中對茅亭有過這樣的評價:“無薄櫨節之華,不修椽,不剪茨,不列牆,以白雲為藩離,碧山為屏風,昭其儉也。”王昌齡也曾留有“茅亭宿花影,西山鸞鶴群”的詩句,以贊其清雅雋秀之形。於是乎,不僅山野之地多築茅亭,就是豪華的宅第和皇宮禁苑內,也都建有茅亭,追求“天然去雕飾”的古樸、清幽之趣。 用竹作涼亭,唐代已有。詩人獨孤及曾作有《盧郎中尋陽竹亭記》:“伐竹為亭,其高,出於林表。”到後來,橋涼亭亦有以竹為之者。《揚州畫舫錄》中載;“梅嶺春深即長春嶺,在保障湖中。嶺在水中,架木為玉板橋,上築方亭。柱、欄、簷、瓦皆鑲以竹,故又名竹橋。”可見竹涼亭應用之廣。

由於竹不耐久,存留時間短,所以遺留下來的竹亭極少。竹亭多用綁紮輔以釘、鉚的方法建造。而有些竹亭,梁、柱等結構構件仍用木材,外包竹片,以仿竹形,其飲坐凳、椽、瓦等則全部用竹製做,既堅固,又便於修護。

竹,不僅是一種非常好的建築材料,而且挺拔秀麗、高雅柔美,和松一樣四季蒼翠,和梅一樣傲雪耐霜,質樸無華,高風亮節,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謳歌。白居易曾作《養竹記》,他說:“竹似賢,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節貞”,“固以樹德,直以立身,空以體道,貞以立志”,君子由此而思“善建不拔”、“中立不倚”、“應用虛受”、“砥礪名行”。以竹之節操品性為修身立命的典範。蘇東坡更是對竹一往情深,他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因此,在園林中,除了在涼亭旁種竹之外,用竹建涼亭,追求清麗高潔的雅趣,亦深得世人之歡心。 據《儒林外史》中記載,明代南京中山王府內的瞻園假山上,曾建有銅亭一座,下面還可以燃火取暖,立意新巧。現存的銅亭不多,著名的有:泰山的金闕、頤和園中的寶雲閣、昆明鳴鳳山金殿,以及五臺山的銅涼亭等等。嚴格地說,它們不能算涼亭,只能說是涼亭式建築,但習慣上,卻都稱它們是“銅亭”。

銅亭也是仿木結構建造的。以寶雲閣為例,它通高七點五米,重四十一萬四千斤,四面有菱花扇。柱、梁、鬥、拱、椽、瓦、寶頂,以及九龍匾額、對聯等等,都和一模一樣,它通體蟹青色,造型精美,工藝複雜,是世上少有的珍品。

涼亭的選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