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湖的史料記載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6-19

白馬湖的史料記載戀莫_後I7 2016-06-03

古代這裡曾是江海相連的前海灣,由於山洪衝擊、海潮吐納,海灣漸被泥沙堵塞,成為洩湖。全湖周長10餘公里,南宋時水面達3000餘畝,後經過多次自然淤積與圍墾,到1984年水域縮至1720畝,成為當時蕭山地區最大的湖泊。

湖中有馬湖橋,將湖水一分為二,橋東稱“東白馬湖”,水面約700畝;橋西稱“西白馬湖”,近1000畝,平均水深3米。湖中有大小不一的天然綠洲12個,茹西渡墩、王家墩、大鼻頭等,其中最大綠洲“蛤包墩”,約有180畝,道上綠樹環抱,一片清涼世界。

歷史上,白馬湖稱作“排馬湖”,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在此排馬布陣,攻打困守於傅家峙的越王勾踐,以此得名。南朝梁時(公元6世紀)白馬湖叫“西陵湖”,如酈道元《水經注》載:“固陵(即西興)有西陵湖,亦名西城湖。”清人毛奇齡《蕭山縣誌勘誤》詮釋道:“(此)即白馬湖,以地近西陵(西興),則名西陵湖;以其在(越王)城山之西,則名西城湖。”

白馬湖的史料記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