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師道的基本做法?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9-20

天師道的基本做法?匿名使用者 2013-10-14

天 師 道 團 是 典 型 的 政 教 合 一 組 織 。 它 的 教 區 稱 為 “ 治 ” , 最 初 建 有 二 十 四 治 , 後 來 又 有 擴 大 。 各 治 的 宗 教 領 袖 叫 做 “ 祭 酒 ” , 負 責 管 理 道 民 。 各 教 區 的 祭 酒 有 等 級 差 別 。 最 高 的 是 陽 平 治 、 鹿 堂 治 、 鶴 鳴 治 。 治 所 是 道 民 宗 教 活 動 和 其 他 社 會 活 動 的 中 心 。 所 有 道 民 都 要 編 入 戶 籍 , 稱 為 “ 宅 錄 ” 。 道 民 家 中 生 死 婚 嫁 都 要 注 冊 或 削 籍 。 這 個 宅 錄 不 僅 有 行 政 意 義 , 也 有 宗 教 意 義 。 在 每 年 的 三 會 日 ﹙ 最 初 是 正 月 七 日 、 七 月 七 日 、 十 月 五 日 ﹚ , 道 民 都 要 到 本 治 所 聚 會 。 那 一 天 , 神 也 降 臨 這 � , 校 對 宅 錄 。 如 果 戶 口 不 實 , 天 上 司 命 沒 有 記 錄 , 道 民 就 得 不 到 神 ﹙ 道 氣 ﹚ 的 保 護 以 免 受 鬼 怪 的 侵 害 , 也 不 能 成 仙 。道 民 修 道 也 有 階 次 。 積 累 一 定 的 功 德 以 後 就 可 以 受 道 籙 , 從 十 將 軍 籙 到 百 五 十 將 軍 籙 , 階 次 不 同 , 都 要 靠 積 累 功 德 才 能 升 遷 。 受 籙 的 高 低 標 志 � 道 士 能 支 配 的 神 兵 的 多 少 。 受 百 五 十 將 軍 籙 後 再 向 上 升 遷 就 是 散 氣 道 士 , 可 以 擔 任 傳 道 等 宗 教 事 務 。 再 向 上 升 遷 便 是 各 級 祭 酒 。 天 師 道 的 各 治 之 間 也 有 等 級 , 應 依 次 升 遷 。 道 徒 修 道 應 拜 師 。 師 徒 都 應 在 本 治 區 內 活 動 。 道 徒 家 中 要 建 靜 ﹙ 靖 ﹚ 室 。 室 內 不 立 神 像 , 只 有 香 燈 、 香 爐 、 香 案 、 書 刀 四 物 而 已 。天 師 道 的 宗 教 活 動 除 了 上 述 的 三 會 日 外 , 還 有 道 徒 自 辦 的 廚 會 。 廚 會 的 目 的 可 以 是 慶 賀 子 女 滿 月 , 可 以 是 請 願 、 謝 過 , 可 以 是 拜 師 、 謝 師 等 等 , 更 多 的 便 是 上 章 謝 罪 、 請 神 殺 鬼 。 道 民 有 病 要 吞 符 水 , 反 省 過 錯 , 還 要 請 道 士 上 章 殺 鬼 。 上 章 是 道 教 的 常 見 活 動 。 現 存 《 赤 松 子 章 歷 》 是 天 師 道 各 種 章 表 的 範 本 。 道 教 的 師 傅 要 人 手 一 冊 , 以 備 常 用 。 《 女 青 鬼 律 》 則 記 載 了 各 種 作 祟 的 鬼 怪 。 天 師 道 的 男 女 合 氣 之 術 是 一 種 帶 有 宗 教 涵 義 的 房 中 術 , 是 一 種 宗 教 實 踐 。 保 存 在 《 正 統 道 藏 》 中 的 《 上 清 黃 書 過 度 儀 》 和 《 洞 真 黃 書 》 講 述 了 施 行 的 儀 式 , 文 字 對 今 人 已 十 分 晦 澀 難 解 了 。天 師 道 是 一 種 頗 具 民 間 性 的 宗 教 組 織 。 從 它 的 戒 律 中 也 可 以 看 出 , 這 些 律 條 的 宗 教 性 內 容 並 不 多 , 大 多 數 都 與 百 姓 的 生 產 、 生 活 密 切 相 關 。 它 包 含 了 許 多 素 樸 的 倫 理 規 範 。 天 師 道 的 民 間 性 說 明 它 有 � 長 久 的 歷 史 淵 源 , 並 非 全 出 於 某 些 宗 教 思 想 家 的 創 造 。 它 的 民 間 性 也 使 它 有 � 長 久 的 生 命 力 。 中 國 某 些 鄉 村 至 今 在 祭 祀 天 地 神 時 仍 然 用 素 食 , 祭 祀 祖 先 用 肉 食 , 說 明 民 間 長 久 以 來 存 在 � 兩 種 截 然 不 同 的 祭 祀 系 統 。 天 師 道 的 某 些 節 日 以 後 成 了 中 國 各 地 的 傳 統 的 節 日 , 如 元 宵 節 即 由 道 教 的 上 元 節 發 展 而 來 。漢 中 的 天 師 道 同 時 是 一 種 政 治 割 據 。 曹 魏 政 權 徵 服 張 魯 以 後 將 他 們 遷 往 漢 中 , 客 觀 上 促 使 天 師 道 團 向 全 國 發 展 。 張 魯 去 世 以 後 , 天 師 道 組 織 渙 散 , 道 規 松 弛 , 但 這 並 沒 有 影 響 它 的 傳 播 。 張 魯 遷 往 漢 中 以 後 , 四 川 仍 有 道 教 活 動 。 與 天 師 道 同 時 , 漢 魏 之 際 在 中 國 其 他 地 區 也 有 一 些 方 士 小 集 團 的 活 動 , 如 李 家 道 、 帛 家 道 、 於 君 道 等 等 。 他 們 以 某 些 道 書 的 傳 承 或 以 煉 丹 服 食 為 主 要 的 道 術 傳 播 道 教 信 仰 。 在 南 方 , 道 教 信 仰 傳 入 了 士 族 階 級 , 在 兩 晉 南 北 朝 時 期 出 現 了 一 些 信 奉 天 師 道 的 世 家 , 如 琅 邪 王 氏 、 丹 陽 許 氏 、 丹 陽 葛 氏 等 。

天師道的基本做法?匿名使用者 2013-10-14

後人稱正一道,創立人是江蘇封縣人張陵,為漢功臣張良第八世孫,本太學諸生,自幼好道,天文地理、河洛圖緯無所不知,尤好老莊,曾任巴郡江州令,後棄官入北邙山修長生之道,常讀《黃帝九鼎丹經》,丹成於繁山,又得隱書於嵩山石室,因朝政紛亂,隱退餘杭十年,漢順帝時(126—144)於四川鶴鳴山,傳播“三官手書”,和“正一盟威”之道,為百姓治病、消災,漢安元年(142)太上親授天師《正一經》、《太平洞極之經》等,固號”天師道”。又因要求學道之人要奉獻五斗米,固後人稱為五斗米道。天師道尊崇老子為教祖,尊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以《老子想爾注》傳世教民,信奉的主要經典還有《太平洞極經》、《太清經》、《太玄經》、《正一經》、《五斗經》等,又規定教徒:一要誦習《五千文》,二不妄祀,三有罪首過,四符水治病,五用章表與鬼神為誓約,六修橋鋪路,七行黃赤之道,八置祭酒,設立二十四治以領道民,九收信米五斗等。其孫張魯,人稱系師,後歸順曹魏,被拜為鎮南將軍,得封萬戶侯,使天師道發展壯大,特別是張魯在漢中施行政教合一,使天師道不但在民間傳播而且逐漸轉向上層領域發展,這樣,天師道不僅有經典、醮儀、科戒,而且已是信徒遍佈巴蜀、漢中,成為影響很大的有組織的宗教團體,固後人均認定天師道為道教的正統,至元成宗大德八年(1340)第38代天師張宇材被授予“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後,從此,天師道又名正一道。與金元時興起的全真道併成為兩大教派,延續至今。

天師道又分為南天師和北天師。

北天師道是由北魏寇謙之改革五斗米道而形成的,其主要道場建立在今山西大同[原稱平城],他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清整原三張的五斗米道,除去三張偽法,租米錢稅以及男女合氣之術,新天師道所傳《雲中音誦新科之戒》,宣講《新科》等大道清虛之道,提倡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以服食閉練,其新天師道的做法有:一是取消蜀土宅治之號,不再沿用五斗米道以師為治的管理體制;二是廢除天師祭酒道官私置治職和世襲舊制,改革三張祖孫世襲天師之位的傳統;三是革除三張時期租米錢稅制度,道民只需交紙三十張,筆一管,墨一錠,以供修表救度之用;四是除去男女合氣之術;五是宣示“新科之戒”,提倡禮法,按儒家倫理道德規範,增訂道教戒律和齋儀;六是吸收佛教“輪迴生死”之教義,宣講善惡報應之說;七是將服餌修煉之術與符水禁咒之術如方技、符水、醫藥、卜筮、讖緯之書合而為一;八是道徒誦習道經,改“直誦”為“樂誦”,即誦經用音樂伴奏。這樣,新天師道重視醮儀,提倡禮度,改變了過去以符水療病及注重煉形的教義,特別是泰常八年[423],有道士李譜文所傳《錄圖真經》等醮儀感動太武帝,太武帝於太平真君三年[442]親自道壇,受道教符錄,使新天師道與皇權結合,一度成為國教,不斷髮展壯大。

南天師道是由簡寂先生陸修靜改革江南天師道而形成的,主要表現在他對江南天師道組織進行整頓和改造,並積極收集整理道經,制訂道教齋醮科儀,推動了南朝舊道教的改革和士族新道教的形成,特別是陸修靜在孝武帝大明五年[461]至宋明帝泰始三年[467]七年間隱居廬山修建太虛觀[後人稱簡寂觀],他以太虛觀為大本營,在此收徒佈道,不斷擴充套件太虛觀,曾先後擴建有白雲館、朝真館,煉丹井,搗藥臼,洗藥池等,太虛觀興起後,先後又建築有康王觀,崇善觀,詠真觀,昭德觀,白鶴觀,廣福觀,太平觀等數十座道觀,均規模宏大,雄偉壯觀,因而被譽之為道教“詠真第八洞天”。隨著廬山道教的擴大,其地位和聲譽不斷顯赫,逐漸成為名震南北的重要道場,使得四方高道紛至沓來,至唐宋時,先後有許堅,錢朗,孫晟,郗法遵等大批高道雲集廬山,廬山高道輩出,名聲大震於江南。為了完善齋醮科儀,他一是吸收儒家傳統的忠孝禮義等倫理道德並作為道徒必需遵守的教規,強調忠孝為先,這樣,既保證了道士嚴格遵守教戒,一心修善立功,又更加完善了宗教儀範。二是吸收佛教“三業清靜”思想,即要求去貪、忿、痴,身除殺、盜、淫等,以制定齋儀,並特別強調”齋直為求道之本”。三是注重廣收道經,著書立說。他“祖述三張,弘衍二葛”潛心道教理論研究,並著有《靈寶經目錄序》,《太上洞玄靈寶眾簡文》、《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道門科略》、《洞玄靈寶五感文》等,他將這些齋戒儀範著作和收集的道經如藥方、符圖等計1228卷,已行世有1090卷等,均採用“三洞四輔十二類”的方法,成為道教史無前例的道書分類法,他將這些道書整理整合《三洞經書目錄》,於太始七年[471]上獻朝廷,深受宋文、明二帝讚賞,使“靈寶之教,大行於世”,特別是他總括”三洞”,改革舊天師道,並提倡以齋儀為主的道教,由此其名望不斷壯大,威震江南,成為江南道教的統領,與北魏寇謙之改革的“北天師道”南北並存,而稱南天師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