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到底為什麼?

  • 作者:由 ❤風霜雪雨 發表于 旅遊
  • 2022-10-02

天坑到底為什麼?維維2010.06.18 回答

天坑的成因 天坑的成因大多分兩種,大多是塌陷型(廣西樂業天坑群等),罕見的是沖蝕型(重慶武隆後坪沖蝕 天坑天坑群等)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時具備六個條件: 一是石灰岩層要厚。只有足夠厚的岩層才能給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夠的空間。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氣帶(含氣體的岩層)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這樣地下河的流量和動力才足夠大,足以將塌落下來的石頭沖走。 五是岩層要平。從天坑四周的絕壁看就會發現,岩層與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層層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樣,只有這樣的岩層才能垮塌。 六是地殼要突起。地殼的運動就會給岩層的垮塌提供動力。 直至2010年,已經被確認的天坑達78個,其中2/3分佈在美國,當然關於天坑的考察、認定和爭論尚未停止。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分佈很廣,約佔地球總面積的10%,中國喀斯特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5%,主要分佈於南方的貴州、廣西、重慶、四川、雲南,湖北等省區,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連片的喀斯特區,但喀斯特這個術語誕生於斯洛維尼亞。

我國還有多地近日驚現“天坑”,大邑“天坑”,初步判定是由於常年抽采地下水,使砂卵石層中的細粒砂逐漸被地下水帶走,從而致使砂卵石層在一定深度範圍內形成架空結構,後在地下水位變化及自重等因素作用下,發生塌陷,致使地面下陷。

崇州“天坑”,初步判定是由於其附近曾進行過地震物探勘探,在衝擊鑽探及爆破振動影響下,卵礫石層變疏鬆,形成架空結構。隨著灌溉水不斷滲入,在地下水位變化及自重作用下發生的塌陷。大邑和崇州兩處‘天坑’,並非如村民們所傳的地震前兆,這是屬於正常的地質現象。

①物理風化作用。主要包括溫度變化引起的岩石脹縮、岩石裂隙中水的凍結和鹽類結晶引起的撐脹、岩石因荷載解除引起的膨脹等。

②化學風化作用。包括:水對岩石的溶解作用;礦物吸收水分形成新的含水礦物,從而引起岩石膨脹崩解的水化作用;礦物與水反應分解為新礦物的水解作用;岩石因受空氣或水中游離氧作用而致破壞的氧化作用。

③生物風化作用。包括動物和植物對岩石的破壞,其對岩石的機械破壞亦屬物理風化作用,其屍體分解對岩石的侵蝕亦屬化學風化作用。

至此,我懷疑:

1。發生溫度變化的並不只是外部因素,所謂的人為只是一小部分,真正改變的是地球內部的溫度,只有這樣解釋才能說明溫度對岩石的影響,,也只有這樣解釋,才能說明如此廣泛的天坑出現的原因,這也是我的主要觀點;

2。千百年來,地球上有旱有澇,如前文所說,也出現過許多“天坑”,水對岩石的溶解,是可以解釋通的,但是天下哪裡不下雨,哪裡又出現過崩塌呢?二者相對照便知道這也不是主要原因了;

3。動植物屍體的分解腐化對岩石的影響,現在看來這是影響最小的原因了,因為超大型的動植物的數量在現在這個世界上是不敢恭維的,誰會相信一隻小貓小狗就會導致直徑六七十米的地面崩塌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