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葉氏的祖先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09-08

尋葉氏的祖先 匿名使用者 9級 2009-07-19 回答

尋祖書

——廣東省新興縣葉茂公尋祖

尋葉茂公祖籍!!!

葉茂公(後人稱姜山公),原祖籍未詳。接南陽始祖葉子高世次代數未清。葉茂公是北宋進士,約在北宋後期公元1100年左右任廣東高州府電白縣知縣。配梁氏,生子南老。

其子南老,於“南渡”後移居新州(宋時新州即今新興縣,唐朝時為筠州,明清時為新興)現茂公後裔遍佈全省各地及省外,子孫數萬之眾。

根據今倖存世的編於清朝光緒年間之舊譜記載本族在元朝時編有族譜;但因金兵入侵,戰亂失守。到明末清初時期15世祖秀生公、茶山公等諸公為防日後失傳而再發出修譜,但無史資記實,只好登墳抄錄碑銘重修族譜。

按清舊譜記載:葉茂公出任電白縣知縣時,任滿將歸,告老還鄉時,適逢“南渡”之亂,回鄉不得。故土民挽留而定居,逝世之後,葬於電白,離城三十里之黃姜山(今電白縣馬踏鎮黃姜村之黃姜山)墳已失考,故後人稱之為姜山公。(注:“南渡”——為南宋初十年,公元1127~1137年)

二世祖

葉南老,宋明經迪功郎。有宋史載,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任知州。承父囑:電白是南海之緣,障厲多多,不宜長居。故移居新州(今新興縣),立基錦水(縣城錦水坊)配簡氏,生四子,伯秀、伯芳、伯榮、伯達。(伯達失)原墓葬綱雨田螺山。現遷勒竹獅子崗山。

三世祖

伯秀公,南老長子,字君實。登宋舉人。任江西吉州知州。生子德清,其後裔分兩支,傳至九世因外遷徙而失考。

伯芳公,南老公次子,字君頤。敕封承德郎。生子德剛,德剛公,字六一,宋明經,累官至推官。配陳氏。生三子,長子康養,傳至八世後,外遷徙失考。次子康錫,傳至十七、十八世於新興中黃村分兩支外遷徙,一支去恩平、一支去陽春,後失考。三子嗣翁,出繼四世祖德輝公。德剛公葬於古餘村大鳩山,查舊縣誌亦不見有此村落,究竟在何處?

伯榮公,南老公三子,字君顯。誥奉直大夫,曾任廣西橫州知州。生子德輝、德潤。德潤公後裔傳至九世外遷徙失考。德輝公由德剛公三子嗣翁承繼。嗣翁公、宋明經,遷試中特科進士,授韶州路教授。元朝時,敕封為原官,歷官四川按察司,嗣翁公後裔遍佈廣東各地及省外海外。數萬之眾。

計有:廣東省的新興縣、高明縣、鶴山縣、恩平縣、高要縣、懷集縣、德慶縣、雲浮市、陽春縣、電白縣、吳川縣、順德區、佛山市、廣州市、東莞市、深圳市、惠州市、韶關市等,省外廣西各地,海外有香港、臺灣、南洋群島一帶,東南亞泰國、越南等地。

現為尋茂公祖源,乘修編中華葉氏宗譜之機,接南陽世系世次,敬請全國各地宗親協力協助訪查,提供有效史據,完成數萬子孫厚望。謝謝!

尋祖回覆

尋廣東新興縣葉氏始祖茂公,祖籍未詳,接南陽世系世次未清一事。經多次查訪未果。新興葉氏聯誼會曾派人到省、市府檔案局、高州府,電白縣查史志,亦未有找到,原因是唐宋元時期,時間久遠,廣東氣候潮溼,史籍基本難存。省通志也非常簡略。州縣誌一般只從明清較多。曾到香港中文大學查閱四川巴蜀出版社出版的《宋進士錄》,恰巧不見廣東卷。其餘各省都有,亦未發現葉茂。另外有一次,在新興縣圖書館(廣州中山圖書館流動巡迴到新興展出)看到一本《宋史》,單本古體。出版社未詳,剛找到,只看一眼一頁上部。其它完全未看,哪家出版也未看,館中午下班時間到,工作人員不允許看。結果下午來時,該書已不翼而飛,失蹤了。守株待兔一週仍未見其出現。

首頁就是本支茂公二世祖葉南老仕職錄。(乾道六任知州)。茂公以下,連10多代,代代是仕官。2009年6月到龍川縣中華葉氏總譜編輯總部(此處有全國幾百本葉氏各地族譜),查族譜,亦未見本支茂公。7月11日到20日再到北京國家圖書館文史館去查,查有關史志,如科舉、職官類,宋(南、北)、元各朝史料,查茂公五代祖下史,五世祖嗣翁公,南宋、元兩朝連官。原韶州路教授,升四川按察司。都未有找到。何其難呢?

從官職銜史分析:南老公是迪功郎,查宋史,迪功郎是建炎年間開始授銜(北宋後期),朝官散官,九品。如有出身,追加一品。如南老公乾道六年任知州的話,應對茂公適逢南渡之亂,任滿將歸,告老還鄉不得,故留電白,逝於電白。父故後移居新州。是吻合的。

所以我們結論:茂公應出生北宋,出仕時在北宋後到南宋初。即公元1100年—1300年期間,為茂公查詢線,總始祖諸良公70代上下線。

請熱心人士及宗親幫忙幫忙。

附:茂公一世至五世科甲仕宦:

始祖

茂公登宋進士任高州府電白縣知縣。

二世

南老公應宋明經迪功郎。

三世

伯秀公登宋舉人任江西吉州知州。

伯芳公以子德剛勅封承德郎。

伯榮公誥封奉直大夫廣西橫州知州。

四世

德剛公應宋明經累官至推官。

德輝公應宋明經任廣西橫州知州。

五世

嗣翁公應宋明經廷試中特科進士。授韶州路教授。元敕為原官曆官四川升按察使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