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州地坑院散文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10-17

陝州地坑院散文成大文化17 2022-07-04

前天晚上一家人開車到地坑院看燈,還沒走到就看到路邊已停的車輛,這是車主怕沒有車位而為之。我們繼續前行,陸陸續續的人群,有的已從地坑院走出來,這是來得早的人們。偌大的停車場已經快停滿了,北邊還有一個停車場快建成。我們的車停在離地坑院一里多的地方,當我們走到地坑院門口時排隊進院的。人已成長龍。我們這是第二次來了。

“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這幾句是對地坑院的真實寫照。地坑院的建造別具匠心,向下挖坑,四壁鑿洞,與大地融為一體,院上院下綠樹成蔭,窯內窯外收放有序,曲徑通幽,渾然天成,實用、美觀、堅固,是生態建築的楷模,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裡總共有二十二個坑院,為了參觀者方便觀看,二十二個院院院相同。聽這裡的人講,這地坑院的構築是很有講究的。“山有去脈,水有流向,土有層紋”營造地坑院要與山脈、水勢、地氣相融合,要以五行八卦和主人命相來定方位,是風水學、建築學、人文學的絕妙結合,是傳統哲學思想“天人合一”的現實體現。相院、方院、下院、打窯、綠化……都有嚴格的方位、尺寸、數量要求和禁忌;窯洞的功能設定,飲水、排水都有科學合理的佈局法則。地坑院營造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從一號院往裡走,院院相扣,清一色的四合院形式。“下院子,箍窯子,娶妻子,坐炕子。”是流傳陝塬的民間小曲,也是無數莊稼漢的夢想。黃土塬上的人們有了地坑院就有了安定的家,男人在黃土地上耕作刨食,女人在地坑院裡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婚喪嫁娶、紡線織布、繡花剪紙……逐漸形成了地坑院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風情,也是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創作基地。

“皆土山,多穴居。”從史書對陝州民居的記載來看,陝塬獨特的黃土層為建造地坑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看到簡介,我知道了地坑院是中國農民土建築的絕妙之筆,地平線下的千古村落。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民居建築——地坑院,以奇特樸鎮享譽中外。

地坑院因形而名,“見樹不見人,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是對地坑院的真實寫照,體現了古人“天地相融,方圓共存,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四千多年前,陝塬先民道法自然,遵循八卦,融天地人和水土命為一體,在黃土塬上平地掘坑,四壁鑿洞,依穴而居,時代繁衍,薪火相傳,形成了“地平線下古村落”,造就了“人類穴居活化石”。

陝州地坑院景區位於黃河明珠、天鵝之城三門峽市陝州區,主要有民俗文化園、百味巷、百藝苑、藝苑窯洞賓館、生態觀光園等組成,規模宏大,景觀奇特。地坑院是光觀、度假、休閒的好去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