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陸豐甲子鎮照片另加介紹(越多越好)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11-08

求陸豐甲子鎮照片另加介紹(越多越好)Z人物 2010-05-23

甲子鎮簡介

陸豐市甲子鎮是廣東省政府批准設立的中心鎮,也是汕尾市重點鎮、陸豐市三大鎮之一,地處陸豐市東南部,位於著名的甲子漁港之濱。距陸豐市區東海鎮51公里,東隔瀛江與甲東鎮相望,西與甲西鎮相連,北與惠來縣接壤,南臨南海,是甲子港周邊兩縣五鎮的經濟、文化中心。全鎮陸地總面積14。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公里,轄14個居(村)委,其中居委會13個,村委會1個,總人口約14萬人,其中外來流動人口2。5萬多人。

甲子鎮是一個古老、發達較早的粵東重鎮。原稱甲子門,因港口有大石壁立,排列如門,與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字相符,因此取名甲子。甲子之名,始於西漢、宋元年間。當年,因為戰亂導致“北向南遷”,福建及中原一帶人民便搬遷來此聚族而居,到明朝初期,已經形成頗具規模的市鎮。為防禦倭寇海盜,明朝在甲子設所。民國時,曾有區、鎮建制。1957年劃出甲東、甲西后,定為縣直轄鎮,1958年改為人民公社,1980年10月成立鎮人民政府。甲子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丘陵地帶。地質表層以黃土為主,含沙量較多且堅實。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左右,終年溫和多雨,陽光充足。水產和土產資源十分豐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文物古蹟 待渡山

待渡山位於甲子鎮東隅嬴江岸邊。待渡山海拔不高卻滿山蒼累。山頭,天生一塊塊造型乖巧的大小石頭。山坡,一株株不知名的小樹,有柑樹般大,枝繁葉茂,婆娑多姿。樹木之間,幽徑交錯,乃文人墨客覽勝懷古之處,朋友戀人歡會抒情之所。

待渡山又名大膽山。相傳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都臨安失陷,元軍追迫,趙罡及其弟兩帝在張世傑、陸秀夫等護衛下,從福洲沿海逃至甲子,駐紮此山,意欲東進與文天祥會師,以圖東山再起,故此山得名“待渡山”。他們得到甲子進士邑人範良臣進食勞軍,賜之為右僕射,漁民鄭復翁率眾勤王,被封為都統;二帝驚魂稍定,膽量大增,故待渡山又名“大膽山”。現山上還有“進食亭”的遺蹟。為明代萬曆年間參將張萬紀、守備胡文恆駐甲子時興建。進食亭又名帝子亭,為仿木結構,面積約20平方米,內塑有陸秀夫、範良臣為宋帝進食石像,並刻有“君恩如海”四個字。進食亭下還建有一處“將軍宿”,以慰鄭復翁忠心報國而建。

站在待渡山頭面海遠眺,甲子港北與嬴江和鰲江相連,西南面群山連綿的海甲嶺延伸至右側沙灘,東南面的麒麟山,成為港口的天然屏障。甲子港全長5000米,寬處約1200米,窄處約500米,狀如馬鞍形。主航道深4米左右,漲潮時達5米,港底平坦,泥沙質。1972年在港口西側築起了攔沙壩,消除了淤積的泥沙,200噸以下的船泊可自由進出。1981年開始正式與香港通航,年吞吐量達8萬噸。港外漁場廣闊,盛產鯊魚、馬鰱、鯧魚、鰻魚、沙丁魚、大蝦、魷魚、池澤魚等,是省內的主要漁場之一。待渡山下西北邊海灣的對岸麒麟山,乃是海軍駐地。這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甲子港也是天然軍港。

甲秀樓

待渡山山頂矗立著“甲秀樓”古塔。據說甲秀樓建於清嘉慶十年(1850年)。為兩層泥塔,高15米,呈六角形,似葫蘆蓋頂,塔尖直指藍天,造形獨持,十分壯觀。樓旁立有15米高的標杆,為甲子港的颱風警報訊號。甲秀樓門口一對聯曰“書雲大手筆,鎮海小神山”,體現了甲秀樓與待渡山偉岸高拔,威鎮海隅之勢。這裡依山傍水,潮漲期到,海水如千軍萬馬湧入甲子港,氣勢不凡,場面壯觀。登樓遠眺,海天一色,歸帆返照,景色迷人,這就是陸豐八景之一的“甲子吞潮”。

烈士陵墓

位於甲子瀛城新區圓山嶺東側。為紀念革命先烈劉友仁等42位同志,於1958年7月建造該墓。該墓現為“三甲”地區青少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教育的主要

求陸豐甲子鎮照片另加介紹(越多越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