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論語,有感於子路之死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12-11

重讀論語,有感於子路之死成大文化17 2022-06-14

讀《論語》2-17,提到子路,註釋中對子路之死也有介紹:子路慾火燒高臺。蒯聵恐懼,於是命石乞、壺黶兩人打殺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意思是說,子路受傷了,纓帶斷了,子路想起老師的教導,君子死而冠不免,於是在重結纓帶的過程中被砍作肉泥。

百度了一下,子路在論語中出場的次數為47次,當屬最多,他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的夥伴,雖然在很多篇章中子路顯得好勇,甚至有些輕率,但是孔子與子路感情非常深厚,子路死後,孔子在中庭哭子路,有人祭奠子路,孔子倒頭便拜。聽說被剁成肉醬,孔子讓人“覆醢”,再也不吃肉了,看都不看了。而且每次聽到打雷,都感到心中不安。在最得意弟子顏回和兒子孔鯉死後,子路就是孔子的精神支柱,他的死給了孔子一個巨大而沉重的打擊。就在孔子的最親密夥伴和學生子路去世的次年,孔子也去世了。

那麼如何看待子路之死呢?

有人說子路太迂腐,帽帶斷了總比不上活命要緊吧,完全可以在保全生命的前提下再去整理帽帶,何必要在那麼危急的情況下去在意儀態呢?當然我是可以理解子路之舉的,人活一世,總有一些執念在心中,或是儀式,或是儀態,或是底線,如若可以輕易放棄,也就不叫執念。這就好比有的女子可以蓬頭垢面出門,有的女子必須精緻妝容示人,有的人不斷妥協只為符合眾人所言的正常,有的人寧願孤獨終老也不願將就委屈自己的內心。生而為人,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要堅持的吧,儘管世事紛繁蕪雜,總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時候,但是每一次的妥協讓步其實就是在割裂自己的執念,不能說是撕心裂肺的傷,卻也是萬般無奈的痛,妥協的次數多了,午夜夢迴的時候常常會驚疑這個人是自己嗎?

所以啊,有時候真的很羨慕子路能有這樣的勇氣堅持自己的執念,君子死而冠不免,並不是說為了正冠而寧願死,只是為了自己的執念,他認為蒯聵勾結大夫李悝發動軍事政變奪取王位這件事不合法度,明知自己去阻止是凶多吉少,依然義無反顧衝進城裡,也就是說他的執念不是冠不免,而是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他不是死於偏執,而是死於理想。

其實翻開歷史的書頁,和子路一樣心懷執念的人太多太多,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者,那些數十年如一日堅守一個理想的獨行者,有的能光耀千古,有的也隱沒人世。我們沒有資格對他們品頭論足,歷史才是最好的評判者。

致敬子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