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莊的歷史沿革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09-24

水鏡莊的歷史沿革冠力言Yw 2016-05-27

水鏡莊,著名的三國名勝,位於縣城南0。5公里處,北臨蠻河,南靠玉溪山。東漢末年名土司馬徽曾在此隱居.因司馬徽又稱水鏡先生,山莊因此而稱水鏡莊。莊前立有石碑,上書“漢水鏡棲隱處”,為清乾隆七年(1742年)南漳知縣徐彥所樹。石碑左側為“薦賢堂”,兩進平房,中隔小院,每進三間,建築莊重古樸,佔地約300多平方米。傳說劉備馬躍檀溪、襄陽脫難後逃至南漳,在水鏡莊與司馬徽相遇,司馬徽薦諸葛亮、龐統與劉備,繼而發生了三顧茅廬的故事。劉備在襄陽遇險,馬躍檀溪逃到南漳,拜問天下豪傑司馬徽,司馬徽告日“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於是產生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三國鼎立,更使司馬徽名昭千古。為懷念司馬徽,後人建起了“水鏡莊”紀念勝地。

據說,龐德公在鹿門山舉行酒會,諸友或歌或詠,很是熱鬧。司馬徽論古談今,言談灑脫超凡,令滿座寂然,敬意盈胸。龐德公舉杯上前,說:“先生數典如流水,水清似鏡,真乃水鏡先生矣。”此後,“水鏡”之名便名揚中原,隱居之地白馬洞也被稱為“水鏡莊”了。 從山下到洞口高約數十米,青石板鋪就的石階直達環山城牆。此洞深有約30米,高約8米,寬約8米,相傳有白馬常出入於此洞中,故名白馬洞,也叫聖馬洞。洞內風雨不至,冬暖夏涼。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可以讀書,可以撫琴,可以酣眠,古意甚濃。洞口闊內狹,形狀像是個大喇叭。當年,水鏡先生常在洞內撫琴,悠悠琴聲藉著巖壁的回聲,傳響于山林水壑之間,很有幾分情趣。洞壁上掛著一張古琴,據說就是司馬徽當年使用過的。遙想當年,司馬先生在此撫琴弈棋,吟詩作畫,臨風把酒,好一派自在灑脫的隱士風采。這悠悠雅意,不知影響了多少中國文人。甚至在中國入仕者內心深處,何嘗不深藏著一幅這樣的山林生活圖!入門約20米,清風瘦骨的司馬徽束古裝、佩長劍的高大塑像便躍然眼前,讓人肅然起敬。水鏡莊內,多是亭閣式建築,飛簷凌空,氣宇軒昂,金窗修戶,朱梁畫棟。司馬徽、龐德公和學生諸葛亮、徐庶、龐統玉石塑像維妙維肖,風采飄逸。水鏡祠為兩層閣樓,祠前石洞前廳明亮、幽靜,壁刻有“洞天福地”4字。據傳水鏡先生常在此弈棋、彈琴。 司馬徽隱居草廬在水鏡先生塑像東側。這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四合小院,兩進平房,中隔小院,每進3間,古樸莊重。院前小亭立有一古碑,上書“漢水鏡棲隱處”幾個大字,字型雄健。這碑是清乾隆年間知縣徐彥重建水鏡莊時所立,距今已有260多年。小院風格古雅素樸,青磚黛瓦,映著綠樹紅花,顯得極有畫意。院內綠樹掩映,花香鳥語,典雅幽靜。兩邊簷廊。

正廳是薦賢堂,相傳水鏡先生就是在這裡與劉備剪燭夜話的。走進薦賢堂,揮手論勢的水鏡先生、手按劍柄洗耳恭聽的劉皇叔塑像栩栩如生。一個是林泉高士,一個是落難英雄;一個是誠心薦言,一個是虛心聆教。若不是有這番長談,劉備怎能得臥龍、鳳雛之助,怎麼能擺脫困境、迅速崛起?

水鏡莊在清代重修後,白馬洞內供真武祖師,洞口建懸樓吊閣。光緒年間,又修建了頭天門、二天門和沿山城垣。依山面水的水鏡莊,視野開闊。左有珍珠泉,右有文峰塔,彝水洞前流,白雲頂上飛據南漳縣誌記載,每年三月十八日,“數百里,民賈期會,交易於此,遊客過縣,必登臨。”因此有“小武當”之稱。

穿過小院的角門,腳下是一道清溪,水聲潺潺,給古老的山莊平添了幾許清幽。據說,玉溪山也因此而得名。溪上有一便橋,人行其上,大有凌波微步的感覺。沿著洞後的蜿蜒小徑,直達玉溪山主峰。玉溪山是楚文化發祥地——荊山山脈的一支,南延70多公里,與玉印巖——當年楚人卞和的得玉之處遙遙相望。站在山巔,縱目望去,水鏡湖碧水長天,渾然一色,綠霧山影,宛如仙界。近處的南漳城高樓林立,人車如織;田園風光一覽無餘,山下蠻河如銀帶綿延,令人心曠神怡,塵念皆無。

司馬徽,系東漢末年襄陽城南學業堂經學大師,對學子們知之甚深,以知人薦賢(向劉備推薦伏龍、鳳雛)名揚古今中外,號稱“水鏡先生”。司馬徽原住襄陽東門外,與龐德公為鄰。舊時地方誌有他的住址。但不知何時遷往南漳水鏡莊。

司馬徽隱居的水鏡莊距南漳縣城一里許,南傍玉溪山, 北臨蠻河。水鏡莊前立有“漢水鏡棲隱處”石碑。左側有薦賢堂,兩進平房,中隔小院,每進3間,古樸莊重。玉溪山孤峰高聳,綠樹成蔭。山北麓之石壁,猶如刀削,有“三里石壁長廊”之稱。壁中有巨洞,深30米,高8米,寬8米,昔傳有白馬出洞,故名白馬洞。洞中建有水鏡祠。莊後有兩徑通白馬洞。一條沿頭天門上山,過石拱橋再登臺階,至二天門。在此仰望,灌木如雲,石壁欲傾。沿石壁向西鑿有橫道,外側築有城牆。出橫道即至會仙門,再10餘步,即入白馬洞。另一條路在頭天門之西,經過水鏡祠門樓,上有“水鏡莊”3字。兩側對聯為“彝水環繞,明鏡高懸”。進水鏡祠門樓,亦達會仙門。水鏡祠為兩層閣樓,飛簷臨空。祠前石洞前廳,明亮、幽靜,壁刻有“洞天福地”4字。據傳水鏡先生常在此弈棋、彈琴。玉溪山頂海拔263米,登山四望,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水鏡莊的歷史沿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