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斷想賞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10-02

地下森林斷想賞析楊子電影 推薦於2019-08-24

張抗抗的《地下森林斷想》是一首對火山峽谷和地下森林的讚歌。它讚美峽谷的不慕名利、自甘埋沒的深沉、堅毅的品格,“它本可以變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像德都縣的高山堰塞湖‘五大蓮池’那樣輕而易舉就可贏得人們的讚美。

可是它不,總好像期待著什麼,希望著什麼”。它期待著,在它的裡面出現森林,地下森林。散文更主要的是讚美地下森林的生命力和不爭地位但求奉獻的高尚品格。

地下森林斷想賞析

擴充套件資料

本文寫於80年代初,正是“文革”結束不久,我們國家剛剛經歷過一場巨大的浩劫,人們既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對未來充滿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們帶著這樣的心態觀察社會與自然現象,都會自然而然地將所感所悟與社會生活和社會心理大背景結合起來。

從這意義上說,本文正體現了一種時代精神。歷經浩劫而大難不死,重獲新生而百業待興,這種社會變遷與本文中的地下森林的歷史和現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文學總是仿擬現實,本文對“文革”後的社會現實就有很大的仿擬性。

例如作者說:“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總要破壞和毀滅一些什麼,但也總有一些頑強的生命,不會屈服,絕不屈服啊!”說的是大自然現象,但讓人聯想到我們中華民族經歷浩劫,損傷了肌體,卻保留和鍛鍊了靈魂和精神。

本文雖未點明這種時代精神,但聰明的讀者能悟出來。而且有時作者自己未必意識得到他的作品中的時代精神,由評論家特意點明,大家便豁然開朗,這在中外文學史上也不乏其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地下森林斷想

地下森林斷想賞析787994749 推薦於2017-12-16

《地下森林斷想》是一首對火山峽谷和地下森林的讚歌。它讚美峽谷的不慕名利、自甘埋沒的深沉、堅毅的品格,“它本可以變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像德都縣的高山堰塞湖‘五大蓮池’那樣輕而易舉就可贏得人們的讚美。可是它不。它悄然無聲地躺在這斷壁底下,並不急於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隱姓埋名,安於這荒僻的大山之間,總好像期待著什麼,希望著什麼”。它期待著,在它的裡面出現森林,地下森林。散文更主要的是讚美地下森林的生命力和不爭地位但求奉獻的高尚品格。森林的原始生命力——種子在不毛之地火山峽谷裡,企圖紮下自己的根,萌生出自己的芽。可是環境太險惡,陽光又不公平,照不到它們。它們一次次地被扼殺。可是,“總有強者活下來了,長起來了,從沒有陽光的深坑裡長起來”。千萬年的艱辛,千萬年的不懈,森林種子的生命力終於戰勝了險惡的環境,幽暗的峽谷裡柞木蒼鬱,松樹成林,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地聳立著一片蔚為壯觀的森林。它無私地奉獻給人們偉岸的成材。堅硬、挺直,決無半分媚骨。山頂的得意小草雖然比它高——地勢高,但它可以自豪地宣佈:我是森林!這裡有些近似北朝詩人左思的詠史詩句“離離原上草,鬱郁澗底松”的意蘊。

文中還讚美了給峽谷以土的風,給峽谷以種子的魚鱗松、白樺、青楊、黃菠蘿,還有滋潤了峽谷的潔淨的山泉……自然生命之歌的雄健旋律是合唱出來的。給人的審美感受是非常強烈的,你會惋惜,你會不平,你會激動,你會亢奮,你會敬佩,你會讚歎!寫“物事”宛如寫“人事”,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我們幾乎處處都聽得到作者的心跳,讀得出作者深摯的感情。她為地下森林大聲鳴不平;她為大自然生命的偉力所深深感動;她為地下森林深情的歌唱,用她的心;她敬仰峽谷深沉的品格,她欽佩峽谷堅忍的毅力……她歌頌自然生命對生活的痴烈的熱愛和不倦的追求。幾乎全是敘述的語句,同時又幾乎全是抒情的語句。分不清哪是陳述句,分不清哪是抒情句。原來,它們都很自然地融化在一起了。字裡行間洋溢的都是情,情的強烈使得我們讀者被它感染、感動。藝術感染力是相當強烈的。

散文最後有一段說:“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總要破壞和毀滅一些什麼,但也總有一些頑強的生命,不會屈服,絕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們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驕子,謝謝你的啟迪!”其實,啟迪作者的是她本人的思考,在作品裡就是想像。自然現象本來與人的內心世界沒有必然的聯絡,自然現象也不具有感情。只有文學家、藝術家才在這兩個世界中構築起橋樑,使它們溝通起來,最終給人以種種的啟迪。

我們看到,峽谷的深沉與堅韌,長風、清泉的理解與幫助,魚鱗松、白樺、青楊、黃菠蘿的仗義行俠,陽光的無情與偏私,地下森林對生命熱烈真摯的愛和它的堅硬、挺直……無不都是人的品格與稟性。

不合適可以追問。。。。。

地下森林斷想賞析393234553 2011-12-14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