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傳說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10-28

白虎傳說網友2f08487a7 2006-03-19

白虎傳說中的巴人祖先

在中國古代的星宿學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白虎星直接主宰著人間的兵戈和戰爭,是充滿殺伐之氣的戰神。

商周之際的牧野之戰中,西南地區有一支勇猛善戰的軍隊深得周武王讚譽,他們被稱為“虎賁”和“虎士”,這是早期的巴人武士。崇尚戰爭的巴人視白虎為祖先,他們的一生與白虎和戰爭如同血肉一樣不可分割。

成書於東漢時期的《後漢書》最早記載了巴人和圖騰的關係,書中記載“廩君死,魂魄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這個有關巴人圖騰起源及巴人第一任君主廩君的記載雖然摻雜著濃厚的神話色彩,卻被考古界視為破解巴人圖騰之謎的重要依據。

1998年,在山峽地區的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座巴人墓葬,《後漢書》關於巴人以人祭虎的記載,第一次得到了驗證。

在一堆巴人武士的遺骸旁邊,除了隨葬的青銅兵器外,考古學家在其腳底駭然發現了兩顆人頭,在緊鄰的一處墓穴中,兩堆骸骨身首異處,他們顯然是作為祭祀的犧牲者,作為祭品,他的身體曾被刀斧切割成數段。這兩個人是誰?他們為什麼會被用來祭祀?他們祭祀的物件是誰?是巴人的祖先?還是在巴人中擁有崇高地位的武士?考古學家認為,這兩顆人頭跟巴人以人祭虎的傳說有著密切的聯絡,對於圖騰,巴人似乎運用了他們最虔誠而殘酷的手法。

巴人的圖騰跟先皇廩君有關,關於廩君,史書少有記載,斷斷續續留下來的傳說瀰漫著神秘色彩,《後漢書》中的廩君時代,巴人已經擁有先進的漁獵經濟,部落間的軍事衝突與征服此起彼伏。這似乎透露出廩君死亡的蛛絲馬跡,考古學家猜測,作為開疆拓土並得到血祭的軍盟首領的廩君可能死於征戰,這是歷史真實中的廩君,作為一個英雄,他被後來的巴族尊為他們永遠的神祗———白虎。

在古代巴人的精神世界中,白虎與祖先有著同樣的含義,親人死後就成了祖先,而祖先似乎就是白虎。在漫長的時光中,巴人的圖騰便一直流傳下來,他們始終相信自己的靈魂與圖騰的靈魂是平等的,只是軀殼不同。

清江,古稱夷水,發源於湖北恩施縣境內,流經利川、巴東、秭歸、建始等地。沿岸峽谷聳立,連綿不絕,清江流經的地域都是歷史上的巴文化區域,今天仍然居住著巴人後裔土家人。歷史在這片神秘的地方做了一個短暫的停留,巴文化的一些遠古場景,在這裡如同活化石般地儲存了下來。

今天,土家族人在祭祀死去的親人時,跳喪者仍然仿照著老虎的跳躍、擺尾、洗臉動作,口中的歌詞也是關於虎的內容。土家吊腳樓門前的裝飾圖案中,虎有幾種形象,生動威猛。以人祭虎的習俗據說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仍有發生,今天的巴人後裔只是象徵性地在額頭上劃出血口子,以祭白虎。

湖北長陽縣,清江從這裡拐過,流向下游地區。今天,世居江岸的土家人仍時常在船中舉行祭拜活動。他們的神祗就是咫尺之遙的巴人祖山鍾離山。這些活動現在更多的帶有濃重的象徵色彩,而不再具有巴族先民中那種濃重的巫韻氛圍。

歷史是一種深刻的記憶方式,許多古代民族的宗教觀念、信仰、習俗具有超乎於想象的生命力,這正如他們種族繁衍的生命力一樣。

白虎傳說網友1e5cd93 2014-05-02

廩君,姓巴,名務相。生卒年月無考。據史書記載和地下考古文物證實,廩君是夏末商初的巴人始祖,距今大約在3500年左右。

廩君出生

廩君出生在清江河畔長陽武落鍾離山的一個巫師之家。巫師,是當時社會地位很高的人。廩君出生時,人們還過著洞居和漁獵生活,住山洞,吃獵物,非常相信鬼神,因而對巫師特別崇拜,靠他們佔兇吉,算未來,決定行止。巫師在人們心目中是“神”的代表。廩君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從小受到巫師影響和良好教育。他天資敏慧,自幼好學,進入青年時代的廩君,會捕魚,會守獵,會占卜,機智勇敢,技能過人又樂於助人,是族人中的佼佼者,逐漸成為巴氏部落的領頭人,為他未來的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姓結盟

清江兩岸的長陽,十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生生不息。到新石器時代,人類足跡更是遍佈清江兩岸。在武落鍾離山,不僅居住巴氏一族,還居住著樊氏、瞫氏、相氏、鄭氏等部落,平日裡,各部落和睦相處,相安無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清江下游至江漢平原的一些部落,開始了種植業和養殖業,逐漸強大起來,威脅著居住在武落鍾離山還處在漁獵時代的各部落。於是,年輕的巴務相決定把樊氏、瞫氏、相氏、鄭氏等四個部落聯合起來,組成一個五姓聯盟的統一部落,共同對抗外敵入侵,確保部族安全,四姓都表示同意。

五姓聯盟誰來當首領?經過五姓頭人們的反覆商量,決定用“擲劍比武”來決定領導人。他們選擇一個很大的山洞,規定目標和距離,凡擲劍擊中目標者為君。為什麼“擲”劍而不是“舞”劍?當時用的是石磨劍而不是青銅劍,因而只能“擲”而不能“舞”。擲劍的結果,只有巴務相一人擊中目標。但有些部落認為,擲劍太簡單,應該有更復雜的技能比賽才能決定誰當盟主。於是又決定到清江比賽划船。當時處在新石器時代,既沒有土陶船,也不是獨木舟,而是用竹木紮成的伐子,主要用於捕魚作業。竹木伐可大可小,可長可短,就地取材,便於扎造。清江灘多流急,駕駛這種伐子的難度很大。他們選定在武落鍾離山腳下的河段比賽。清江在這裡轉了180度的彎,水急灘險,竹木伐隨時可能觸礁而船毀人亡。比賽的結果,樊、瞫、相、鄭四姓的竹木伐都駕翻了,唯有巴務相的竹木伐到達目的地。巴務相兩比兩勝,眾皆歎服,共立巴務相為五姓聯盟的“首領”,名號“廩君”。

開發清江

五姓結盟後,成為清江中游的強大部落。由於人口迅速增加,武落鍾離山的野獸、山果和魚資源已經不能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廩君決定率各部落擴大地盤。當時清江下游的一些部落已很強大,廩君決定發揮自己善於捕魚、打獵的優勢,沿清江向西發展。

清江,古稱夷水,以鹽池為中心的中上游也稱鹽水。廩君從五姓部落中挑選出數百人組成最初的軍事力量,從武落鍾離山出發,沿清江而上,披荊斬棘,開疆擴土,同沿江兩岸居民共同開發清江。廩君乘坐竹木伐,溯流而上,邊捕魚邊前進。險灘處,把竹木伐拆卸,用人工抬運過灘,重新紮伐繼續前進。文獻記載廩君“開闢清江、有大禹之德”,他是開發清江的第一人。

長陽創世古歌中有首“向王天子一支角,吹出一條清江河”的歌謠,“向王”由巴務相的“相”字演化而來。人們為了紀念廩君,在清江兩岸修建了40餘座向王廟,以表達人們對他開發清江的懷念之情。

鹽水之戰

廩君率部溯江西行抵達鹽水下游。鹽池古稱鹽陽。這裡居住著一個強大的鹽水神女部落。鹽水神女控制著清江兩岸唯一的食鹽產地——鹽池。廩君抵達後,對食鹽垂涎三尺。但鹽水神女是個強大的部族,有魚有鹽,人多體壯,於是廩君到鹽水會見神女,希望實現統一。鹽水神女見廩君英俊瀟灑,年輕有為,頓時春心湧動,願同廩君共居。一來二住,神女夜夜到廩君處陪宿,兩人情意綿綿,如膠似漆。

這對情人後來為什麼又反目成仇?首先在政見上有分歧。廩君是有遠大政治抱負的熱血青年,想的是立國創業,而神女只想守業為安。廩君雖愛神女,但更愛自己的事業。其次是統一後的權力分配上有分歧。鹽水神女部落還處在母系時代,由女人當家作主,而廩君已進入男人當家做主的時代,因而在統一後由誰當“一把手”的問題爭論不休,發展成敵對狀態,刀戈相見。

廩君說服不了神女,決定發動武裝進攻。他們從夷水乘竹木伐過伴峽,向鹽池發起攻擊,神女率兵還擊。兩軍大戰鹽池,你衝我阻,你進我退,只殺得天昏地暗,血流遍地。兩軍大戰十餘日,神女受重傷,廩君大獲全勝,佔領了鹽池,用武力統一了鹽水神女部落。

建都夷城

廩君打敗鹽水神女後,本想繼續西進,但又不願放棄難得的食鹽資源。雖然同神女發生戰爭,但畢竟有過夫妻之恩,於是決定暫不西進,就地建國。

廩君用武力佔領了鹽池,但民心尚未全部歸順。為了安撫神女部落,廩君率部撤離鹽池,又乘竹木伐,退回到夷城。夷城前臨清江,背靠大山,森林遍佈,洞穴相連,既可捕魚,又可守獵。夷城離鹽池不過二十餘里,不佔領鹽池但可直接控制食鹽。夷城在清江中游,下有捍關,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要隘;上控鹽池,可以有魚有鹽。廩君決定在夷城依山傍水處建立“首都”。巴務相稱君,樊氏、瞫氏、相氏、鄭氏四姓稱臣,開始了古代巴國最早的雛形。

白虎歸天

英俊、智慧、忠誠、果敢的巴務相成為一代君王后,帶領部族發展製鹽業、製陶業、種植業和養殖業,振興民族經濟,使巴氏五姓很快成為強大的民族。後來,西征入川,把疆土擴大到長江南北的廣大地區,在中國西南東部建立了強大的巴國。巴國前後有近千年歷史,為秦所滅。國雖亡,人還在,世世代代,滄海桑田,才有今日的土家族。

廩君開創了古代巴國最早期的歷史,長眠在長陽。傳說,他是在清江為搶救一位落水老人而死的,廩君遇難的地方後名“巴王沱”。巴族人民在夷城為廩君舉行了隆重葬禮,遺體安葬在夷城山後的燈芯嶺。他的身軀下葬時化成一隻白虎飛向天際,後來人們把廩君墓地稱為“白虎壟”。從古代巴人到今日土家族,都把白虎當成自己的圖騰。

白虎傳說2005年11月25日 2006-03-19

什麼什麼更新啊 清楚點

白虎傳說網友961070c52 2006-03-19

我也不知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