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什麼動物?哺乳動物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農業
  • 2021-09-29

蛇是什麼動物?哺乳動物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07-30 回答

我看你是要問是胎生還是卵生吧。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是卵生。你所見到的類似胎生的現象,是有些蛇為了保護其後代在其體內將卵孵化後再生出的現象,但是它還是卵生。判斷是否胎生的主要依據不是生出時是卵還是幼體,而是根據胚胎髮育的養分來源來判斷的,卵生的動物其胚胎的養份是來自卵黃,而胎生則是來自胎盤,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蛇的類似胎生並沒有臍帶和胎盤,因此只是假象,實則卵生。順便糾正一下,白沙確實是胎生的,但是它是魚類,它是比較特殊的動物,類似於鴨嘴獸(卵生哺乳動物),是胎生但不哺乳的魚類,於鯨也不同,鯨不是魚類,而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

蛇是什麼動物?哺乳動物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07-30 回答

爬行動物。4樓的回答的太長,只要意思對,太長在看的時候會耽誤時間的。

蛇是什麼動物?哺乳動物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07-30 回答

蛇是爬行動物

爬行動物特徵是身體表面有鱗,腹部貼地爬行,用卵繁殖後代或胎生,

冷血動物(非恆溫)。

蛇是什麼動物?哺乳動物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07-31 回答

爬行動物。特徵是身體表面有鱗,腹部貼地爬行,用卵繁殖後代。

蛇是什麼動物?哺乳動物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07-31 回答

爬行動物,非哺乳動物

蛇的生殖有卵生與卵胎生兩種。蛇卵長橢圓形、卵殼堅硬,呈乳白色或淺黃色。卵多產在隱蔽良好,有一定溫度、溼度的草地、落葉、肥堆中。除眼鏡王蛇、尖吻蝮有護卵行為外,其他大多數蛇產完卵即離開產卵處,讓卵在自然條件下孵化。卵胎生的蛇,其卵在各自輸卵管內發育,然後產一仔蛇。

卵胎生,比如田螺就是

蛇是什麼動物?哺乳動物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6-07-31 回答

爬行動物

下孔亞綱Synapsida:即似哺乳爬行動物,是哺乳動物的祖先,生活於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

盤龍目Pelycosauria:早期的似哺乳爬行動物,是出現於石炭紀晚期的第一批爬行動物之一,滅絕於二疊紀。

獸孔目Therapsida:進步的似哺乳爬行動物,出現並繁盛於二疊紀,於三疊紀進化成哺乳動物,只有少數殘存到三疊紀之後。其中晚期的進步型別與哺乳動物沒有什麼差別。

哺乳動物是新生代的統治者,但是哺乳動物的歷史遠不侷限在新生代,在中生代早期就已經出現,而其起源更可追溯到古生代後期爬行動物剛出現的時期。

第一批爬行動物出現在古生代的石炭紀,這批爬行動物已經表現出了三個不同的進化方向,其中下孔類這一支向著哺乳動物的方向發展,又被稱為似哺乳爬行動物。早期的下龍類為盤龍類,其中原始的Ophiacodon(蛇齒龍,右圖)保留了很多的原始特徵,在二疊紀早期,盤龍分化出以Dimetrodon(異齒龍,左圖)為代表的肉食性的Sphenacodontia(楔齒龍)和植食性的Edaphosauria(基龍)兩支,這二者雖然食性不同,但有不少共同點,二者體型都比較大,長達三米。二者最重要的共同特徵是背上都有巨大的“帆”。關於“帆”作用,有人推測可能與調節體溫有關。基龍類沒有留下後代,楔齒龍類則進化出了進步的下孔類-獸孔類。

早期的獸孔類與楔齒龍類非常相似,而晚期的一些進步的獸孔類則與哺乳動物幾乎沒有什麼區別。獸孔類從早期的始巨鱷起,到二疊紀晚期就迅速分化出以肉食為主的獸齒類(有些晚期種類是植食性的)和植食的缺齒類。在古生代二疊紀晚期地球上第一次物種大滅絕時,獸孔類也有不少種類滅絕,但在中生代三疊紀早期,獸孔類又繁盛起來。二疊紀晚期到三疊紀早期的獸孔類種類眾多,分佈廣泛,而且佔據從肉食到植食的不同生態位,可以說是大地的主宰。二疊紀的Moschops和三疊紀的Dinodontosaurus都體大如河馬,是當時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之一。水龍獸Lystrosaurus則是世界上分佈最廣泛的動物,在很多大陸都有發現,被當做是大陸漂移的證據。獸齒類以犬頜獸Cynodont(右圖)為代表是獸孔類中最重要的類群,是哺乳動物的祖先。獸齒類和哺乳動物一樣有了牙齒的分化,並且可能已經身披毛髮,是恆溫動物了。三疊紀晚期到侏羅紀初期的一些獸齒類如三列齒獸類Tritylodontids(包括我國的卞氏獸Bienotherium)和鼬龍類Ictidosauria等與哺乳動物非常相似。三列齒獸是進步的植食性獸齒類,曾經被當做是哺乳動物中的多瘤齒獸,新近也有人將其列為原始哺乳動物的旁支。鼬龍是小型的肉食動物,是最進步的獸齒類,正處在爬行類和哺乳類的分界線上。三列齒獸和鼬龍等出現的太晚,當時已經有真正的哺乳動物出現了,所以它們不可能是哺乳動物的祖先,哺乳動物的祖先應該是更早期的一些獸齒類。在三疊紀時,另一類爬行動物-雙孔類的初龍類興起,初龍的興起可能對下孔類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在下孔類完成了對哺乳動物的進化的時候,初龍類中進步的恐龍類已經取得了優勢地位,下孔類則迅速衰落,只有少數種類殘存到侏羅紀,而下孔類的後代哺乳動物,在恐龍的統治下繼續生存了一億多年,並熬過了中生代白堊紀末的大滅絕,在恐龍滅絕後重新繁盛,成為新生代的統治者。

哺乳最早出現在三疊紀末到侏羅紀初,最早的哺乳動物是屬於原獸亞目(過去單列為始獸亞目)的卵生食蟲動物,如英國和我國的摩根錐齒獸Morganucodon,我國的中國錐齒獸Sinoconodon等,新近有人將這些最早的哺乳動物從哺乳綱排除出去,作為進化上的旁支。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後不久,獸亞目的早期成員和植食的原獸類(過去單列為異獸亞目)也開始出現。中生代的哺乳動物雖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類群,但所有這些哺乳動物都是些體型非常小的動物,在整個恐龍統治大地的一億多年時間內,哺乳動物一直是不很起眼的小型動物,直到中生代結束時也沒有一種體型超過兔子的大小。植食的原獸類即多瘤齒獸類Multituberculata(左圖)是最成功的早期哺乳動物,特徵和習性類似齧齒類,可能多數穴居,而一些種類可能樹棲。在白堊紀的蒙古,80%的哺乳動物都屬於多瘤齒獸類,而在中生代結束的時候,多瘤齒獸類依然殘存下來,直到漸新世才由於齧齒類競爭等原因而完全滅絕,其生存的時間達到1。3億年之久。

早期的獸亞綱包括對齒獸目、完獸目和蜀獸目等,這些早期的獸亞目成員可能已經是胎生的哺乳動物,其繁殖習性可能類似現代的有袋類,但它們比有袋類更加原始,尚保留一些進步爬行動物的特徵。其中對齒獸目和完獸目代表最原始的獸亞綱成員,併入祖獸下綱,蜀獸以我國四川侏羅紀的蜀獸為代表,是一個獨特的類群,單列為陰獸下綱。獸亞目的現存代表後獸下綱(有袋類)和真獸下綱(有胎盤類)均出現於白堊紀,早期的有袋類為類似現在美洲的負鼠的小型食蟲性動物,化石發現的不多,但在史前的分佈遠比現代廣泛。最早的有袋類化石發現於北美洲,在白堊紀可能在北方大陸各地都有分佈,但是後來則在北方大陸,直到南北美洲再次相連後真正的負鼠才再次進入北美洲。最早的真獸類是些於現在的食蟲目非常類似的動物,過去曾列為食蟲目的一個類群,稱為原真獸類。原真獸類現在已經不屬於食蟲目,成為一些早期真獸類的泛稱,可能包括其它各類真獸的祖先。在恐龍滅絕後,真獸類在大部分地區進化迅速,到始新世就已經達到全面繁盛,陸地上再次出現僅次於大型恐龍的巨獸,並且已經開始向海洋和天空進軍了,其中在海洋中產生了歷史上最巨大的動物。後獸在北方大陸沒落,而在大洋洲和南美洲等南方大陸則取得優勢,和其它地區的真獸類平行進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