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使者王玄策:憑一己之力滅掉天竺國,最大的受益者為何卻是吐蕃?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1-10-04

大唐使者王玄策:憑一己之力滅掉天竺國,最大的受益者為何卻是吐蕃?大娛小破事 2021-01-09

大唐使者王玄策:憑一己之力滅掉天竺國,最大的受益者為何卻是吐蕃?

在唐朝時期有這麼一個人,他一生的經歷就算是編劇也不敢這麼亂寫,只因為他的經歷實在是太過傳奇。

一位出使印度半島上中天竺的使者,在受到戰爭的威脅之時,竟然憑藉一己之力,組織一支軍隊,攻破中天竺國,生擒國王。而他的傳奇經歷,被成龍拍成電影,成為2017年的賀歲片《功夫瑜伽》。他就是南亞戰神王玄策。

一、大唐盛世,名揚四海

1。貞觀之治,國富兵強

要說到唐朝,那想必讓許多國人都為之自豪。在經歷了隋唐末年的大規模戰爭之後,以李淵為首的大唐政權建立了起來。

經歷了唐太祖李淵的執政時期之後,大唐的國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社會經濟,軍事實力都逐漸恢復到戰前的狀態。玄武門之變之後,唐軍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領導之下,開始了擴張的歷程。

大唐使者王玄策:憑一己之力滅掉天竺國,最大的受益者為何卻是吐蕃?

統一之後的唐朝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就是與東突厥勢力的決戰——定襄之戰。此戰當中,唐軍大勝,一舉殲滅了東突厥的主力,迫使其殘餘勢力歸降唐朝。

強大的東突厥勢力勢力被剿滅後,西域的那些小國家更是不在話下。為了鞏固唐朝在這些地區的統治地位,單于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先後被建立起來。

唐高宗在位前期時期,唐朝擴張速度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太宗留下來的蘇定方,程知節等將領率領唐軍千里奔襲,一舉滅掉在中亞地區的西突厥,中原王朝的版圖第一次擴張到了鹹海地區。

武周時期,在大唐邊境爆發了一場亞洲大戰,數十萬唐軍與後突厥,吐蕃等國家的軍隊爆發了空前規模的戰爭。唐軍仍然獲得了勝利,唐朝威名大振。許多國家對唐朝驚人的經濟以及軍事實力感到震驚,不遠萬里紛紛來到長安朝賀,史稱“萬國來朝”。

大唐使者王玄策:憑一己之力滅掉天竺國,最大的受益者為何卻是吐蕃?

2。南亞破碎,諸國征伐不斷

南亞次大陸上,自從印度歷史上最強大的孔雀王朝消失過後,古印度文明便岌岌可危。公元前200-公元200年,四百年的時間內,印度的西北方甚至整個恆河流域都被外族入侵,成為貴霜帝國的一部分。古印度文明到此就算是徹底消失在歷史當中了。

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半島上一直沒有出現一個相對統一的王朝,處於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混戰狀態。各國都有自己的行政機關,最高統治者以及軍隊。公元320-540年,印度半島上短暫出現了一個實力較強的王朝,文化燦爛,經濟繁榮,但只是曇花一現。

公元606年,在北印度出現了一位頗有作為的帝王——戒日王。在戒日王登基即位之間,北印度面臨著對外貿易衰落,貨幣出現了短缺,經濟衰退,政治體制僵化。在戒日王登基即位之後,北印度的糟糕局面一掃而空,整個恆河流域以及一度的北部,都成為戒日王的疆土,史稱戒日王朝。

大唐使者王玄策:憑一己之力滅掉天竺國,最大的受益者為何卻是吐蕃?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戒日王的駕崩,國家陷入到了內亂之中。大臣阿羅那趁戒日王逝世之時,奪取了國家的最高權力。國家也因此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動亂之中。在戒日王駕崩一年之後,唐朝的使團在王玄策的率領之下來到戒日王朝。隨後爆發的一場戰爭,讓印度半島上再無統一政權的出現,直到東印度公司的到來。

二、出使南亞,滅天竺,改變了歷史

1。突發意外

在戒日王在位之時,唐朝和戒日王朝就建立了外交關係。唐朝作為世界級的大國,戒日王朝只不過是一個地區大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派出使者,前往唐朝進行朝貢。

但是隨著戒日王的駕崩,戒日王朝的最高權力被權臣阿羅那奪取,自己成為了國王,史稱“中天竺”。阿羅那繼位之後,一直沒有來唐朝朝貢,這引起了唐朝的不滿。

貞觀二十一年,唐朝派出使團,在王玄策的帶領之下,前往中天竺。中天竺此時內部發生了內亂,阿羅那的叛軍為了穩定國內局勢,竟然襲擊大唐的使團,作為自己的立國之戰。王玄策的使團損失慘重。但是王玄策還是在侍衛的幫助之下,成功逃出生天。

大唐使者王玄策:憑一己之力滅掉天竺國,最大的受益者為何卻是吐蕃?

王傳策不久就遇到了另外一支軍隊——吐蕃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松贊干布派出前來救援大唐使團的吐蕃軍隊。當時吐蕃和大唐帝國是親家,松贊干布的妻子正是著名的文成公主。

大唐使團遭到襲擊,松贊干布派出軍隊進行救援也不意外。王玄策得到吐蕃軍隊的救助之後,順利來到了吐蕃,安定了下來。

松贊干布表示將會護送他回到唐朝,但是王玄策可不這麼想。唐朝向來是以牙還牙,如此屈辱,王玄策怎麼能忍。於是一個人開始踏上了反擊的旅程。王玄策以大唐帝國使臣的身份,向周邊的國家送去了一份征討中天竺,要求徵兵的檄文。

2。草船借箭,滅國虜王

遭到襲擊,孤身一人的唐朝使臣,一份檄文,真的組織起了一支近萬人的部隊。唐朝建國以來,強大的軍事力量,繁榮的經濟讓許多小國紛紛表示臣服。面對大唐使臣的檄文,自然也是一呼百應。光是尼泊爾就派出了一支七千人的騎兵部隊。

大唐使者王玄策:憑一己之力滅掉天竺國,最大的受益者為何卻是吐蕃?

就這樣,一支臨時湊起來的軍隊在一位使臣的率領之下,開始了征討中天竺的旅程。三天內,王玄策率領著軍隊連續攻克中天竺的軍事重鎮茶鎛和羅城。

中天竺的軍隊在襲擊使團的時候威風凜凜,但是在面對王玄策的進攻時不堪一擊。被斬首的中天竺士兵多達數千人,還有大量計程車兵溺死在河中。

最終的結果是,中天竺直接被滅國,國王阿羅那就這麼被王玄策活捉,送回長安,接受唐太宗的審問。面對凱旋而歸的王玄策,唐太宗自然是大喜過望,封王玄策為朝散大夫。“若婆羅門不劫掠我使人,豈為俘虜耶?”唐太宗的話當中也是充滿了戲謔和嘲諷的味道。

3。一場影響唐朝歷史的滅國戰爭

許多人都將王玄策封為大唐在南亞的戰神,是立國威的英雄好漢。但是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嗎?王玄策出使中天竺可不只是為了調查中天竺不來朝貢的原因,還有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與中天竺交好,聯手對吐蕃進行戰略上的擠壓。但是,當時的王玄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大唐使者王玄策:憑一己之力滅掉天竺國,最大的受益者為何卻是吐蕃?

事實上,這個隱藏任務可能只有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心裡清楚。唐朝在剛建立的時候,就和吐蕃進行過大規模的戰爭。唐軍勝利,吐蕃損失慘重。唐朝在青藏高原上攫取了不少利益,為長安城的安全提供了更多的戰略緩衝空間。

儘管後來松贊干布要求和唐朝和親,表示兩家永遠和好,但是唐太宗心知肚明,這樣一個高原上的統一政權,對中原王朝來說,就好像是一把達摩利斯之劍一樣懸掛在唐朝的頭上。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唐太宗當時的遠見卓識。

唐朝派出王玄策帶領使團前往中天竺進行戰略上的聯盟,就像當年西漢的張騫出使西域一樣,聯合起來對吐蕃進行戰略上的包圍。但是,中天竺發生了政變,王玄策直接率領軍隊滅掉了中天竺。所以這場戰爭事實上的最大的收益中其實是吐蕃。

大唐使者王玄策:憑一己之力滅掉天竺國,最大的受益者為何卻是吐蕃?

三、總結:

對王玄策來說,一份檄文,一個大唐使者的身份,就成功集結了一支近萬人的部隊,滅掉了襲擊唐朝使團,對大唐不敬的中天竺國,這固然值得尊敬。但看似這是一場非常漂亮的戰爭,在戰略上事實上是吐蕃借王玄策之手,除掉了自己在南方最大的威脅。

從此之後,吐蕃就可以全力對抗唐朝,而印度半島上的那些小國家,最終都被吐蕃吞併或者成為了附屬國。這也就是吐蕃在唐朝的中後期能夠將疆域擴充套件到八百萬平方公里的規模,甚至可以一路南下到孟加拉灣。

王玄策這一次印度之旅,雖然殺人立威立命,但是對唐朝的未來歷史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只不過王玄策不過是因為使團的團長,又怎麼會有唐太宗的遠見卓識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