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間架結構規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1-09-17

漢字的間架結構規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07-30 回答

間架結構規律

1、間距相等規律:

橫與橫:三、日、月、裡、國、言、平、音、重、與等

2、筆順規律:

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先中間後兩邊;先裡頭後封口;先主體後加點。

3、主筆規律:

獨體字與上下結構(包括上中下結構),首先要找出橫向的主筆,一般為橫、撇、捺、橫鉤、豎彎鉤。

4、縮短規律:

玩、此、場、攻、到、亂、取、職等字的偏旁,底部長橫要縮短,右邊的筆畫要齊平。

5、中心線規律:

首點居正:主、宇、市、京、童、莊

中直對正:常、桌、卓、卡

6、錯位規律:

凡左右結構者,右邊部分上面平而下面有向下延伸的筆畫則寫成左高右低的錯位結構

7、包圍結構組字規律:

左半包時要偏右,右半包時則偏左,上三包圍要靠上,左三包圍下橫長,下三包圍包一半,全包圍時寫中間。

全包圍:國、四、田、回、目

8、章法排列規律:

字間一線,字距相等;

漢字的間架結構規律 C.y 1級 2011-07-31 回答

顏群佩 職場新人 三級(407) | | 我的知道 | 我的訊息(2/2) | 百度首頁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問

我的回答

為我推薦的提問

知識掌門人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影片 百科

幫助 設定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學 > 學習幫助新增到蒐藏已解決

檢舉 漢字的演變圖

懸賞分:50 - 解決時間:2009-3-8 13:45

字的品種越多越好。要帶土和詳細啊!好的獎勵50分啊!

問題補充:有帶圖的沒?有的外加50分啊!

提問者: 瀠風雪 - 試用期 二級 最佳答案檢舉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商) (周) (秦) (漢)(魏晉)草書

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聲”是任何一種語言的必要組成部分。在遙遠漫長的太古時代,人類從本能的“哭聲、笑聲……”或模仿大自然的“鳥鳴、蟲叫、獸吼、風聲、雷聲、雨聲……”中逐漸分化出具有一定意義、代表一定事物的“聲音”,這就是語音的進化。例如:“ma、ba”用於代表“媽、爸”可能是從哭聲“啊……”中分化出來。語音進化到現代,已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漢語中大約有4×400=1600種聲音。語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規律,從現代語言中可以分辯出一些線索

“形”是語言的第二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遠古時代人類主要面臨的是生存和種族延續問題。在與大自然和猛獸毒蛇等的鬥爭過程中,有時需要用“形”或“畫”來表示事物。例如:遠出狩獵,為了不至於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樹幹上做一些標記。人類在狩獵時,也注意觀察野獸的足跡,以辨別出野獸的特性。另外,人類也可能出於對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對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巖洞壁上,畫上“日、月、人、山、木、屮、動物、祖先……”等圖象。

“象”是創造漢字和《易》說理預事的主要方法。“日、月”等屬於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這些基本部件相互組合,產生各種各樣的“象”,創造出更多的字。基本部件和字還可以進行更高層次的組合,產生用於表示各種事物、各種意念的諸多文字。

“數”概念是人類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人類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無”和“有”。沒水喝會渴,沒東西吃就會餓。“有→?月”字中“?”表示手,“月”表示肉。“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會捱餓。“有”進一步分化形成“一、二、三、多”等數的概念。

理”是“象、數”的擴充套件。漢字外延的演變主要是透過“理”來擴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例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裡明白、事情變得明顯……”等。

上述漢字演變的五個階段“音、形、象、數、理”,本質上也是創造漢字的五種基本方法。

在中國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型,有著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

漢字的起源有據可查的,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字型,即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時代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卜辭。因為是刻寫在形狀各異的甲骨片上,刻寫後也不好改動,所以先人們順勢就章,一氣呵成。整體效果或規矩整齊、錯落有致,或變化多姿、隨意大氣,體現了人類追求均衡對稱、和諧穩定的天性。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範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為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型。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到了漢代,漢承秦制,中央集權制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加強。漢武帝雄才大略,東征西伐,不斷擴大中央帝國的版圖,為保邊疆的永安,建立了屯兵制,這屯兵制使得中國文化在邊疆迅速地傳播和紮根。同樣也對資訊傳播的質量、速度、數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這時小篆又逐漸簡化演變成為隸書,史稱“隸變”。這種變化不僅僅是因為小篆繁雜難寫,有變革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本質原因是與中國人書寫的工具毛筆的發明和普及應用有著密切的關係。是毛筆的書寫形式把篆書的圖畫性進行了方正平直化的變革,使圖畫性質的漢字轉向抽象化,並初步形成了構成漢字基本要素的點、橫、撇、捺、豎、提、鉤、折的筆畫特點及方塊字形的外形特徵。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隨後,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型。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型。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型,後世稱為宋體。當時所刻的字型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其中顏體和柳體的筆頓高聳,已經略具橫細豎粗的一些特徵。到了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又從宋體演變為筆畫橫細豎粗、字形方正的明體。原來那時民間流行一種橫劃很細而豎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像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裡的神主牌等都採用這種字型。以後,一些刻書工人在模仿洪武體刻書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非顏非歐的膚廓體。特別是由於這種字型的筆形橫平豎直,雕刻起來的確感到容易,它與篆、隸、真、草四體有所不同,別創一格,讀起來清新悅目,因此被日益廣泛地使用,成為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型,仍稱宋體,也叫鉛字。

104回答者: 漂亮mm貝貝 - 舉人 四級 2009-2-26 18:46

我來評論>> 相關內容

• 漢字的演變圖 2008-12-8

• 漢字的演變圖(鄒) 7 2008-11-16

• 漢字的演變圖,五年級的教材 2008-11-30

• 漢字的演變(圖) 15 2007-12-27

• 漢字演變圖 2006-11-25

更多相關問題>>

檢視同主題問題: 漢字

其他回答 共 2 條

檢舉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回答者: 超越夢想jzy - 試用期 二級 2009-2-28 11:42

檢舉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商) (周) (秦) (漢)(魏晉)草書

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聲”是任何一種語言的必要組成部分。在遙遠漫長的太古時代,人類從本能的“哭聲、笑聲……”或模仿大自然的“鳥鳴、蟲叫、獸吼、風聲、雷聲、雨聲……”中逐漸分化出具有一定意義、代表一定事物的“聲音”,這就是語音的進化。例如:“ma、ba”用於代表“媽、爸”可能是從哭聲“啊……”中分化出來。語音進化到現代,已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漢語中大約有4×400=1600種聲音。語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規律,從現代語言中可以分辯出一些線索

“形”是語言的第二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遠古時代人類主要面臨的是生存和種族延續問題。在與大自然和猛獸毒蛇等的鬥爭過程中,有時需要用“形”或“畫”來表示事物。例如:遠出狩獵,為了不至於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樹幹上做一些標記。人類在狩獵時,也注意觀察野獸的足跡,以辨別出野獸的特性。另外,人類也可能出於對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對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巖洞壁上,畫上“日、月、人、山、木、屮、動物、祖先……”等圖象。

“象”是創造漢字和《易》說理預事的主要方法。“日、月”等屬於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這些基本部件相互組合,產生各種各樣的“象”,創造出更多的字。基本部件和字還可以進行更高層次的組合,產生用於表示各種事物、各種意念的諸多文字。

“數”概念是人類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人類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無”和“有”。沒水喝會渴,沒東西吃就會餓。“有→?月”字中“?”表示手,“月”表示肉。“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會捱餓。“有”進一步分化形成“一、二、三、多”等數的概念。

理”是“象、數”的擴充套件。漢字外延的演變主要是透過“理”來擴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例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裡明白、事情變得明顯……”等。

上述漢字演變的五個階段“音、形、象、數、理”,本質上也是創造漢字的五種基本方法。

在中國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型,有著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

漢字的起源有據可查的,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字型,即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時代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卜辭。因為是刻寫在形狀各異的甲骨片上,刻寫後也不好改動,所以先人們順勢就章,一氣呵成。整體效果或規矩整齊、錯落有致,或變化多姿、隨意大氣,體現了人類追求均衡對稱、和諧穩定的天性。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範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為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型。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到了漢代,漢承秦制,中央集權制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加強。漢武帝雄才大略,東征西伐,不斷擴大中央帝國的版圖,為保邊疆的永安,建立了屯兵制,這屯兵制使得中國文化在邊疆迅速地傳播和紮根。同樣也對資訊傳播的質量、速度、數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這時小篆又逐漸簡化演變成為隸書,史稱“隸變”。這種變化不僅僅是因為小篆繁雜難寫,有變革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本質原因是與中國人書寫的工具毛筆的發明和普及應用有著密切的關係。是毛筆的書寫形式把篆書的圖畫性進行了方正平直化的變革,使圖畫性質的漢字轉向抽象化,並初步形成了構成漢字基本要素的點、橫、撇、捺、豎、提、鉤、折的筆畫特點及方塊字形的外形特徵。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隨後,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型。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型。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型,後世稱為宋體。當時所刻的字型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其中顏體和柳體的筆頓高聳,已經略具橫細豎粗的一些特徵。到了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又從宋體演變為筆畫橫細豎粗、字形方正的明體。原來那時民間流行一種橫劃很細而豎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像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裡的神主牌等都採用這種字型。以後,一些刻書工人在模仿洪武體刻書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非顏非歐的膚廓體。特別是由於這種字型的筆形橫平豎直,雕刻起來的確感到容易,它與篆、隸、真、草四體有所不同,別創一格,讀起來清新悅目,因此被日益廣泛地使用,成為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型,仍稱宋體,也叫鉛字。

回答者:434478710

回答者: 434478710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009-3-7 09:16

等待您來回答

誰借我魔力學堂的號玩玩

魔力道具的聖騎,強化技能後,費魔就為0了嗎?

賽爾號11月13日攻略

賽爾號11月13日預告

魔力懷舊新手問題

有什麼新的魔力私服玩嗎?

水養仙人球要經常換水嗎

求 魔力學堂 g 最好是自動走路殺敵的啊 酬謝20

中國教育教學雜誌

《中國教育教學雜誌》是中國教育教學研究會主辦,中國科技文化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的學。。

www。edu95。com

中鼎育人高利潤學生教育代理專案

中鼎育人推出學生教育代理專案,打造中國現代中小學遠端教育聯合航母!彙集了幼兒園,小。。

www。zdedu。com。cn

來百度推廣學習幫助

©2009 baidu

漢字的間架結構規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07-30 回答

結 構 方 式 例 字 間 架 比 例

獨 體 結 構 米、日 方正

品 字 形 結 構 品、森 各部分相等

上 下 結 構 思、華 上下相等

霜、花 上小下大

基、想 上大下小

上 中 下 結 構 意、 上中下相等

褒、裹 上中下不等

左 右 結 構 村、聯 左右相等

偉、搞 左窄右寬

剛、郭 左寬右窄

左 中 右 結 構 街、坳 左中右相等

灘、傲 左中右不等

全 包 圍 結 構 圓、國 全包圍

半 包 圍 結 構 醫、叵 左包右

慶、尾 左上包右下

勻、句 右上包左下

遍、建 左下包右上

聞、閒 上包下

函、兇 下包上

參考 http://lbx777。com/ywfj/ywcs/wz/wz01。htm

黃自元書法間架結構92法

(1)上面是寶蓋的字,其餘筆畫應帽於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託狀的字,其餘筆畫應託於其上。如:至、孟、聖

(3)以左半部為主的字,左邊要高,右邊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為主的字,右邊要長,左邊要短。如:績、議、讀

(5)有橫擔的字,中橫應該寫得長些;如:喜、吾、安

(6)有豎筆貫中的字,中豎應正直不歪。如:甲、平、幹、午

(7)勾拿筆不應彎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8)勾衄筆不應直長。如:句、勻、勿

(9)橫短撇長;如:左、在、尤、龍

(10)橫長撇短;如:右、有、灰

(11)橫畫短豎畫長的字,撇捺應延伸。如:木、本、朱

(12)橫畫長豎畫短的字,撇捺應縮短。如:樂、集

(13)橫長豎短。如:十、上、下、士

(14)橫短豎長。如:才、鬥、豐、井

(15)上下有橫畫的字,應上短而下長。如:丕、正、亞

(16)左右有豎畫的字,左邊應收而右邊伸展。如:目、自、因、固

(17)左為撇畫右為豎畫的字,應左撇短右豎長。如:川、升、邦

(18)左為豎畫右為撇畫的字,左豎應手斂而右撇應放展。如:伊、侈、修

(19)有幾點的字,各點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變化。如:亦、赤、然

(20)有數橫畫的字,各橫長短要不同,使其不顯得呆板。如:三、冉

(21)由兩個相等部分組成的字,左右要均勻。如:顏、顧

(22)由三部分組成的字,中間務正。如:御、謝、樹

(23)由上下兩部分構成的字,上下兩部分各佔一半,中間稍加變化。需、留

(24)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的字,頭和尾伸縮要得當。如:章、意、素、累

(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邊取齊如:吸、呼、峰、峻

(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邊取齊。如和、知、細

(27)外為四疊的字(四個口),整個字形要正方。如:囂、器

(28)內為四疊的字,佈置要均勻、緊密。如:爽、齒

(29)斜勒筆畫不要寫平,寫平了則沒有氣勢。如:七、也

(30)平勒畫若寫斜了則不端正。如:雲、去、且、旦

(31)縱捺之字,要積聚起筆,收攏尾筆。如:丈、尺、史、又

(32)縱戈之字,最忌無力而又彎曲。武、成、或

(33)橫戈筆畫不怕彎曲。如:恩、息、必、志

(34)伸鉤之字應抱持。如:勉、旭、拋

(35)承上之“人”字,應恰在正中。天、父、外、文

(36)屈鉤筆之勢,應縮小才好。如:鳩、輝

(37)馬齒的鉤鋒,應對著四點之中。如:鳥、馬

(38)上邊為平畫的字,其頂應相齊。如:師、明、既、野、

(39)下邊為平畫的字,應與底對齊。如:朝、故、辰

(40)有幾個捺畫的字,應有縮有伸。如:談、茶、黍

(41)有幾個鉤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鉤,有的要藏筆鋒。如:禁、林、森

(42)上下有鉤提的字,下鉤明顯而上鉤要隱藏。如:哥、柔

(43)有俯鉤和仰鉤的字,俯鉤要短,仰鉤要長。如;冠、寇、宅

(44)以上部為主的字,應讓上邊寬。如:普、皆、齊

(45)縱腕筆,應彎曲而有力。如:風、飛、氣

(46)橫腕筆,應圓潤俊秀。如:先、見、元、毛

(47)縱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如;庭、居、底

(48)有並排幾個撇的字,不要寫成象一排牙齒。如:友、及、反、皮

(49)連著三撇的字,下撇應頂著上撇的中間。如;修、參、須、形

(50)三點的寫法,下點的提鋒應與上點的結尾相對應。如:治、洪、流、海

(51)以下部為主的字,下部應寬。如:表、禹

(52)以右部為主的字,右部可豐滿些。施、騰、靖

(53)以左部為主的字,左部應大些。如:敬、斂、劉

(54)以左右為主的字,中間宜小。如;弼、辯、衍、仰

(55)以中間為主的字,中部應大。如:擲、番;

(56)以上下為主的字,中間應小。如:鶯、寡

(57)卜字要寫正不要偏,與上截的中間相對。如:是、足、走

(58)土字要寫正不要偏,與下截左邊的豎畫要對正。如:者、老、考

(59)結構錯綜複雜的字,要穿插對應退讓,但不能亂。如:繁、馨

(60)結構緊密的字,佈置要得當,不要顯得擁擠雜亂。如:繼、纏

(61)當懸針的筆畫若成垂露(結尾如露珠、圓形),則不美觀。如:車、申、中、巾

(62)當垂露的若懸針,則顯得無力。如:卓、單

(63)字型雖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易、乃、母、力;

(64)字型本是正的,要寫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

(65)字本來就瘦的,字形不要寫得太短。如:身、目、耳、貝;

(66)字本來就矮的,就寫得粗壯些。如:白、工、日、四

(67)蓋下(指人)的寫法要使撇和捺勻稱。如:會、合、金、命;

(68)趁(ㄨ)的寫法要左右相稱。如:琴、吝、各、谷

(69)雖宜肥的字,但不要顯得臃腫;如:土、山、公、止

(70)雖宜瘦的字,但不要顯得太瘦。如:了、寸、才、卜

(71)筆畫少的字,要寫的豐滿些;如:上、下、千、小

(72)筆畫多的字,要寫的均勻。如:贏、鼎

(73)堆疊的字,也要消溶納實,既不擁擠,也不鬆散;如:晶、磊、森

(74)積累的字,要筆畫清晰。如:糜、零、靡

(75)下面的橫畫,應該稍微長點,以與右豎的末尾相接。如:口、日、田、

(76)末鉤應該稍微拖長一點,使之好象帶有往下的趨勢。如:丁、宇、亭

(77)走之上的字,應上略大而下稍小。如:遠、還、逮

(78)橫長撇短 的字,右邊不宜用捺。莫、矣、矢、契

(79)左豎不嫌短,右豎不嫌長;如:作、仰、衝、行

(80)左豎不嫌長,右豎不嫌短。如:臣、巨、佳

(81)寶蓋的鉤,要寫的象鳥在看它自己的胸部一樣就妙;如:官、空、宰、

(82)纂集排列的筆畫要象精工雕刻的一樣就好。如:赫、鷓、鬻(yu)

(83)從“卩”的字,以此為標準;如:印、叩、卻

(84)從“邑”(右阝)的字,以此為標準;如:郊、鄭、鄰

(85)從“阜”(左阝)的字,以此為標準。 如:阪、陔

(86)從“登”字頭的字,以此為標準。如:登、凳

(87)從“祭”字頭的字,以此為標準;如:祭、蔡、察

(88)從“聚”字底的字,以此為標準;如:聚

(89)從“豕”的字,以此為標準;如:家、象、豪

(90)從“亻”的字,以此為標準;如:仁、儀、俯、休

(91)從“彳”的字,以此為標準;如:徐、循、行、很

(92)從“亂”字中的豎彎鉤的字,以此為標準。如:乳、亂、色參考資料: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223/09/527496_16515933。shtml

漢字的間架結構規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07-30 回答

結 構 方 式 例 字 間 架 比 例

獨 體 結 構 米、日 方正

品 字 形 結 構 品、森 各部分相等

上 下 結 構 思、華 上下相等

霜、花 上小下大

基、想 上大下小

上 中 下 結 構 意、 上中下相等

褒、裹 上中下不等

左 右 結 構 村、聯 左右相等

偉、搞 左窄右寬

剛、郭 左寬右窄

左 中 右 結 構 街、坳 左中右相等

灘、傲 左中右不等

全 包 圍 結 構 圓、國 全包圍

半 包 圍 結 構 醫、叵 左包右

慶、尾 左上包右下

勻、句 右上包左下

遍、建 左下包右上

聞、閒 上包下

函、兇 下包上

參考 http://lbx777。com/ywfj/ywcs/wz/wz01。htm

黃自元書法間架結構92法

(1)上面是寶蓋的字,其餘筆畫應帽於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託狀的字,其餘筆畫應託於其上。如:至、孟、聖

(3)以左半部為主的字,左邊要高,右邊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為主的字,右邊要長,左邊要短。如:績、議、讀

(5)有橫擔的字,中橫應該寫得長些;如:喜、吾、安

(6)有豎筆貫中的字,中豎應正直不歪。如:甲、平、幹、午

(7)勾拿筆不應彎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8)勾衄筆不應直長。如:句、勻、勿

(9)橫短撇長;如:左、在、尤、龍

(10)橫長撇短;如:右、有、灰

(11)橫畫短豎畫長的字,撇捺應延伸。如:木、本、朱

(12)橫畫長豎畫短的字,撇捺應縮短。如:樂、集

(13)橫長豎短。如:十、上、下、士

(14)橫短豎長。如:才、鬥、豐、井

(15)上下有橫畫的字,應上短而下長。如:丕、正、亞

(16)左右有豎畫的字,左邊應收而右邊伸展。如:目、自、因、固

(17)左為撇畫右為豎畫的字,應左撇短右豎長。如:川、升、邦

(18)左為豎畫右為撇畫的字,左豎應手斂而右撇應放展。如:伊、侈、修

(19)有幾點的字,各點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變化。如:亦、赤、然

(20)有數橫畫的字,各橫長短要不同,使其不顯得呆板。如:三、冉

(21)由兩個相等部分組成的字,左右要均勻。如:顏、顧

(22)由三部分組成的字,中間務正。如:御、謝、樹

(23)由上下兩部分構成的字,上下兩部分各佔一半,中間稍加變化。需、留

(24)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的字,頭和尾伸縮要得當。如:章、意、素、累

(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邊取齊如:吸、呼、峰、峻

(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邊取齊。如和、知、細

(27)外為四疊的字(四個口),整個字形要正方。如:囂、器

(28)內為四疊的字,佈置要均勻、緊密。如:爽、齒

(29)斜勒筆畫不要寫平,寫平了則沒有氣勢。如:七、也

(30)平勒畫若寫斜了則不端正。如:雲、去、且、旦

(31)縱捺之字,要積聚起筆,收攏尾筆。如:丈、尺、史、又

(32)縱戈之字,最忌無力而又彎曲。武、成、或

(33)橫戈筆畫不怕彎曲。如:恩、息、必、志

(34)伸鉤之字應抱持。如:勉、旭、拋

(35)承上之“人”字,應恰在正中。天、父、外、文

(36)屈鉤筆之勢,應縮小才好。如:鳩、輝

(37)馬齒的鉤鋒,應對著四點之中。如:鳥、馬

(38)上邊為平畫的字,其頂應相齊。如:師、明、既、野、

(39)下邊為平畫的字,應與底對齊。如:朝、故、辰

(40)有幾個捺畫的字,應有縮有伸。如:談、茶、黍

(41)有幾個鉤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鉤,有的要藏筆鋒。如:禁、林、森

(42)上下有鉤提的字,下鉤明顯而上鉤要隱藏。如:哥、柔

(43)有俯鉤和仰鉤的字,俯鉤要短,仰鉤要長。如;冠、寇、宅

(44)以上部為主的字,應讓上邊寬。如:普、皆、齊

(45)縱腕筆,應彎曲而有力。如:風、飛、氣

(46)橫腕筆,應圓潤俊秀。如:先、見、元、毛

(47)縱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如;庭、居、底

(48)有並排幾個撇的字,不要寫成象一排牙齒。如:友、及、反、皮

(49)連著三撇的字,下撇應頂著上撇的中間。如;修、參、須、形

(50)三點的寫法,下點的提鋒應與上點的結尾相對應。如:治、洪、流、海

(51)以下部為主的字,下部應寬。如:表、禹

(52)以右部為主的字,右部可豐滿些。施、騰、靖

(53)以左部為主的字,左部應大些。如:敬、斂、劉

(54)以左右為主的字,中間宜小。如;弼、辯、衍、仰

(55)以中間為主的字,中部應大。如:擲、番;

(56)以上下為主的字,中間應小。如:鶯、寡

(57)卜字要寫正不要偏,與上截的中間相對。如:是、足、走

(58)土字要寫正不要偏,與下截左邊的豎畫要對正。如:者、老、考

(59)結構錯綜複雜的字,要穿插對應退讓,但不能亂。如:繁、馨

(60)結構緊密的字,佈置要得當,不要顯得擁擠雜亂。如:繼、纏

(61)當懸針的筆畫若成垂露(結尾如露珠、圓形),則不美觀。如:車、申、中、巾

(62)當垂露的若懸針,則顯得無力。如:卓、單

(63)字型雖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易、乃、母、力;

(64)字型本是正的,要寫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

(65)字本來就瘦的,字形不要寫得太短。如:身、目、耳、貝;

(66)字本來就矮的,就寫得粗壯些。如:白、工、日、四

(67)蓋下(指人)的寫法要使撇和捺勻稱。如:會、合、金、命;

(68)趁(ㄨ)的寫法要左右相稱。如:琴、吝、各、谷

(69)雖宜肥的字,但不要顯得臃腫;如:土、山、公、止

(70)雖宜瘦的字,但不要顯得太瘦。如:了、寸、才、卜

(71)筆畫少的字,要寫的豐滿些;如:上、下、千、小

(72)筆畫多的字,要寫的均勻。如:贏、鼎

(73)堆疊的字,也要消溶納實,既不擁擠,也不鬆散;如:晶、磊、森

(74)積累的字,要筆畫清晰。如:糜、零、靡

(75)下面的橫畫,應該稍微長點,以與右豎的末尾相接。如:口、日、田、

(76)末鉤應該稍微拖長一點,使之好象帶有往下的趨勢。如:丁、宇、亭

(77)走之上的字,應上略大而下稍小。如:遠、還、逮

(78)橫長撇短 的字,右邊不宜用捺。莫、矣、矢、契

(79)左豎不嫌短,右豎不嫌長;如:作、仰、衝、行

(80)左豎不嫌長,右豎不嫌短。如:臣、巨、佳

(81)寶蓋的鉤,要寫的象鳥在看它自己的胸部一樣就妙;如:官、空、宰、

(82)纂集排列的筆畫要象精工雕刻的一樣就好。如:赫、鷓、鬻(yu)

(83)從“卩”的字,以此為標準;如:印、叩、卻

(84)從“邑”(右阝)的字,以此為標準;如:郊、鄭、鄰

(85)從“阜”(左阝)的字,以此為標準。 如:阪、陔

(86)從“登”字頭的字,以此為標準。如:登、凳

(87)從“祭”字頭的字,以此為標準;如:祭、蔡、察

(88)從“聚”字底的字,以此為標準;如:聚

(89)從“豕”的字,以此為標準;如:家、象、豪

(90)從“亻”的字,以此為標準;如:仁、儀、俯、休

(91)從“彳”的字,以此為標準;如:徐、循、行、很

(92)從“亂”字中的豎彎鉤的字,以此為標準。如:乳、亂、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