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林覺民 故居觀後感 。。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1-10-14

急!!!!求林覺民 故居觀後感 。。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05-25 回答

黃花崗起義的日子。當時是農曆三月二十九。陽曆,4月27日。

而林覺民的就義日期,歷史甚至不能說清楚。只能知道4月27日被捕,而後的幾日(肯定在7日之內),被殺。所以,我們將他和他的同伴的祭奠放在同一個日子。

不知道有多少人去過福州的三坊七巷,林覺民的故居瞻仰。多少人去過廣州的黃花崗上,拜祭。

要走三坊七巷古居,就不能不走林覺民故居。而同樣是走三坊七巷古居,其他地方我可以用參觀二字,唯獨這裡,我只能用瞻仰。三坊七巷最北側,南后街與楊橋路交叉路口西行十來步,一座古宅靜立於繁華街市之中,這裡就是林覺民的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與妻書》的作者,他就是林覺民,一個集剛腸柔情於一身的奇男子。

林覺民(1887年—1911年),字意洞,號抖飛。閩侯縣人。

少年才子 林覺民自幼天資聰慧,悟性極好,愛讀莊子、屈原的文章。少年時的林覺民十分厭惡科舉考試,13歲時,他從父命,怏怏參加童子試。考場上,待試卷發下,揮筆題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翩然離去。

林覺民在廣州犧牲的時候,年僅24歲。24歲的青春,意味著什麼?在我看來,意味著人生無限豐富的可能性才剛剛如同一卷壯麗的帛畫展開了第一頁,然而林覺民卻把他的生命軌跡永遠地停在了24歲,停在了他精神之美的巔峰上。

世間難有完美的選擇,林覺民的這一選擇,的確會讓最愛他的人不免肝腸寸斷。可是,以他的見識和責任心,去與妻子做一對亂世屋簷下相伴終生的小兒女,果真會幸福麼?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世界發生了多麼深刻的變化。同樣的24歲,對於活在當下社會的中國青年來說,卻絕對是人生中最為燦爛的時段。有的讀研考G去了,有的下海經商去了,一些人在24歲裡愛情終於有了最為真實的結果,而另一大批人則可能以他們24歲的青春在事業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一點都不奇怪,我們可以肯定地說,24歲的生命是注意力稀缺的,我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關注,去忙碌,去思索。在24歲,我們不談理想;在24歲,偉大崇高與我們無緣。可以說,我們的24歲是物質的,是功利的。那麼,我的心底便浮起了一個疑問:24歲,林覺民,你又在關注什麼?

翻開林覺民那篇著名的《與妻書》,心中的疑問便被慢慢地解開了。—“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之念,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

林覺民寫完這段文字以後,便等旦償測鍛爻蹬詫拳超譁於和他生命中那一段深邃纏綿的愛情依依作別了。沒有什麼隆重的儀式,沒能執手相看淚眼,年輕的林覺民背起行囊,時間緊迫,他甚至來不及再對著故鄉的方向凝望,行色匆匆的他再也沒有回來。

自然,今人可以不認同他的選擇,畢竟每個人價值觀不同。但其字裡行間的情理交融,句句真摯。時光愈是流逝,就愈發感到文中這情懷的可貴,它承載的,不只是一位革命志士對家國的深情和在其間的抉擇,還是一個夢,天真與深沉並存,因為真切而更顯動人。

那很像多少人丟失在時光流裡的夢,一個塵世間的少年之夢。

我的覺民,那個白衣盛雪的林覺民 ,那個有些堅強革命精神的林覺民 ,那個勇敢的林覺民 ,那個了不起的帥氣的美少年 ~~

革命的槍聲響了!倒下的卻是我們僅僅只有二十四歲的風華正茂的林覺民!他的剛鐵柔情真的很能打動人們!

林覺民即使帶上了枷鎖 , 我想他是微笑的,因為他的生命有了價值 ,他是為新中國的崛起做準備, 即使是用自己的生命!

他可以去見他的朋友,和他一起從容奔赴戰場的摯友!

我想 ,當時他也是難受的 ,意映卿卿如唔!愛妻嬌兒今後依靠誰呢 ?老父在家以後怎麼辦?他是放不下的 , 但為了中國他又必需放下……

林覺民是讓我心存感動並且敬畏的人! 這其中包含著的,是用語言說不清的~~

他讓我們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他是民族的脊樑,永遠的忠魂!永遠不會被有良知的中國人所遺忘!

——————摯愛 覺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