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話的由來?和中國有關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1-10-14

越南話的由來?和中國有關嗎?新熱血燃燒 2013-02-13

越南首都河內距離廣西邊境150KM內,其他不解釋了。歷史原因。

越南話的由來?和中國有關嗎?匿名使用者 2009-06-10

是的,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之前,越南人使用的是漢語,後來有個法國傳教士設計了一種拉丁字母的越語,於是在政府去中國化的情況下推廣開來。

越南人本是南越人,和兩廣土著居民同種,另外,越南歷史上有好多福建移民,自宋代起,好多王朝都由福建人後裔建立,包括紅朝志明同志。

越南話的由來?和中國有關嗎?linhaolinh 2009-06-10

河內曾經被秦始皇征服佔領過。。。。

越南話的由來?和中國有關嗎?HACSAM 推薦於2017-09-23

我聽了說的是越南語,河內音

越南語的由來

(一)漢字的出現

學過越南語的人都知道,越南語中有很多漢詞。到底越南語中漢詞佔的比例有多少呢?中外不少語言學家都在關注這個問題,並做過較為準確的統計。有的人認為不少於75%的越南語詞語借用了漢詞,有的人則認為越語詞語中漢詞佔的比例至少80%。不管怎麼說,越南語中使用了大量漢語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越南語中的每一個詞都有一個對應的漢音詞。既使用漢音詞說出來或者寫出來成一句話,稍有點文化的越南人也會明白其中的意思。那麼,越南語和漢語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這是人們關注的問題,也是中外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長期研究的課題。

早在秦朝末年,公元前207年,廣州太守趙佗脫離了秦朝政權,成立“南越國”,轄桂林郡、象郡、交趾郡三個郡,轄區大約是今天的嶺南地區至河內的紅河三角洲地區。而交趾郡所轄地域就在紅河三角洲一帶。“南越國”成立後,朝廷派出官吏到各郡任職,建立地方政權。同時,也把先進的中原文化和生產方式帶到了象郡和交趾郡。那時候的交趾郡(今越南)正處在原始社會的末期和奴隸社會的初期,越南史學上把那個時期稱之為“雄王”時代。那個時候的紅河三角洲一帶的“雄王”時代尚未形成文字——即當地的語言文字。所以,朝廷派去的官吏和當地人在語言上的交往十分困難,史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九譯乃通”。可見當時雙方的語言確實是差異很大的。後來,由於雙方交往的日益頻繁,來自北方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對當地產生了重大影響,漸漸的,紅河三角洲地區接受了來自北方的文化——即漢文化。雙方的文化(包括語言)逐步地交融成為一體。從那時候起,交趾郡地區官方使用的文字是漢字,日常使用的口頭語言則是:漢人說漢話,越人說越話,漢人與越人的交往則以漢話為主,正規場合使用的是漢語。就連越人的名字也一律使用漢字,並以說漢話和使用漢字為時尚。十九世紀以前,越南的許多史書上都把趙佗看作是越南的開國皇帝。

史學家和語言學家的研究證實:十三世紀以前,越南的史書所使用的文字全是漢字,歷史遺址所使用的文字也一樣是漢字。只有到了十三世紀,越南才創出了一種文字——喃字。越南的史學家把它看作是劃時代意義的開始——越南終於擁有了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

(二)“喃字”的產生

十三世紀,越南出現了“喃字”,而“喃字”的出現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據史料記載:陳仁宗紹寶四年(1282年)八月,“時有鱷魚至滬江。帝命刑部尚書阮詮,為文投之江中。鱷魚自去。帝以其事類韓愈,賜姓韓。詮能國語賦詩。我國賦詩,多用國語,實自此始。”滬江即紅河。人們以此記載認為阮詮是“喃字”的創始人,“喃字”也是由這年開始有的。後來在越南永福省安朗縣塔苗鄉發現了一塊治平龍應五年(1209年)報恩碑,碑文用漢字書刻,其中夾雜有24個“喃字”。這件實物確實了“喃字”出現的時間比史書記載的提早了73年。在報恩碑出現之前,必然還會有一個孕育的胚胎過程。阮詮不過是首先用“喃字”寫詩賦的人。功於此矣。

“喃字”的構成有以下幾種:

(1)會意字,用兩個漢字構成,表達一個概念,如:上人,意為頭人,人上人,下人: 意為僕人,人下人。

(2)假供字,借用一個漢字讀古音或漢越音,意思與漢字相同,如歲、卒等等。

(3)形聲字,用兩個漢字構成,一個表示讀音,一個表示意思。如“南年”,“南”字表示讀音,“年”字表示意思。

“喃字”在越南歷史上又稱為國語或國語字。有時又稱為國文。“喃字”在越南出現後,與漢字並行使用。

越南陳朝時(1225—1399),朝廷的詔書已開始使用“喃字”,出現了用“喃字”寫詩賦的著名詩人阮士顧。胡朝時(1400—1406),也用“喃字”下詔,並將中國的《無逸》、《詩經》譯成“喃字”作為教材。黎朝時(1418—1526)仍使用“喃字”,尤其是洪德年間(1470—1497),用“喃字”寫的詩賦很多。有100卷的《天南餘暇集》中就有“喃字”的詩賦。到了莫朝(1527—1599)和後黎朝(1522—1789)前期時,用“喃字”寫詩文仍很盛行。阮攸(1765—1820)用“喃字”寫的《金雲翹傳》,是越南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佳作。但是“喃字”不是科舉考試所使用的文字,科舉考試使用的文字依然是漢字。“喃字”作品大多寫的是憂國憂民的內容,有觸犯帝王龍顏的思想傾向。後黎朝玄宗帝於1662年下詔禁止使用“喃字”,並焚燒了很多“喃字”書籍。造成了越南文化的重大損失。到了西山朝(1778—1802)和阮朝(1802—1945)前期,又恢復使用了“喃字”。目前,越南的國家人文與社會科學中心設有漢喃字研究所,存有“喃字”著作1186部。

“喃字”的最大缺點是:筆畫比漢字更繁,一個字有20多筆畫的很多,書寫不容易,且浪費很多時間。其次是先學會漢文才能掌握“喃字”,而會漢文的人畢竟是少數,這就限制了“喃字”的普及和推廣,為十九世紀末出現的簡明易學的拉丁化拼音文字——即今天的越南文所代替。

(三)拉丁化拼音文字的形成和使用

十六世紀中葉開始,歐洲的傳教士來到遠東傳教,此後人數逐年增多。這些傳教士中以葡萄牙人、義大利人和法國人居多。要傳教必須要用當地的語言,這就要求他們先學會越語。

外國傳教士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學越南語要記音,要散發天主教的材料,於是他們用自己國家的語音記音,寫宗教材料,很不統一。後來,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把不同的記音方法統一起來,1651年在義大利羅馬出版《越南—葡萄牙—拉丁字典》和一本傳教書。這兩本書被視為越語字最早寫成的書(這部字典現還儲存著)。此後,葡萄牙傳教士馬桑——菲雪拉寫了一部《葡萄牙—越語字典》,可惜此書已失傳。義大利傳教士菲立西亞奴——亞隆梭於1783年編了一部《拉丁—越語字典》是一部手寫本,現儲存在羅馬傳教部的圖書館裡。此外,在巴黎的外國傳教會的博物館裡還儲存著一些詞典,如《越——西班牙詞典》、《越——拉丁詞典》。從上述的情況看,從17、18世紀至19世紀初,亞歷山德羅《越語——葡萄牙——拉丁詞典》中的越語拼寫法,仍然是天主教傳教士學習、研究、使用越語的主要基礎。這套文字與現今的越南文很近似。由此看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越南文是葡萄牙、法國、義大利傳教士共同創制的,而亞歷山德羅是集大成者,為這套文字奠定了基礎。

1820——1833年,法國牧師達貝編寫了一部《越語——拉丁、拉丁——越語字典》,並有喃字,於1838年在蘇倫坡出版。所寫的國語字與現今的越南文基本相同,此後設有什麼重大的改變。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天主教的傳教書籍都統一用達貝的書寫法。

然而,越南拉丁文的推行卻經歷了一個較為艱難和漫長的過程。十九世紀60年代,越南國語字(即拉丁,下同)還只限於天主教內部使用,印刷傳教書籍。法國人入侵越南後,覺得國語字對他們的殖民統治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工具,1878年,南越總督決定使用國語字。他認為“國語字比漢字容易學多了。它使統治官吏與本地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直接”。於是,殖民者積極鼓勵越南人學習國語字。1865年,第一張用國語字寫成的報紙——《嘉定報》出版。這是法國政府在南圻的公報,1897年停刊。南越總督簽署了一項決定,準備並創造條件,把國語字作為越南的正式文字。特別鼓勵府、縣、鄉、裡的官員學習國語字,如不會國語字者不能升級。同時,國語字還用於學校教育。1882年,南圻總督又簽署一項決定,命令在各種公文中使用國語字。國語字在南圻率先使用。法國殖民者佔領中圻和北圻後,也用同樣的方法,政策推行國語字。不同的是在北圻和中圻,國語字可以與漢字並行使用。1910年,北圻總督說:“國語字的推廣,對我們與本地人之間的關係擴大更加容易。” 同年他又發出一個通知:“在所有的公文、行政證件、身份證中,國語學和漢字並行使用。不能廢除漢字,僅用國語字代替。因為漢字任何時候都是必需的,用它來維繫家庭社會、行政組織,尤其是風俗習慣和各種思想信仰、維繫越南語民眾的精神生活和道德。”

國語字推廣後,法國殖民者又擔心它成為傳播愛國思想、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又多方限制。雖然國語字容易學,只用十來天就能學會,但是,1945年八月革命前,90%以上的越南人是文盲。

八月革命後,尤其是1954年越南北方解放後,國語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推廣。因為國語字容易學,只要會說就能拼寫,所以越南的掃盲只需十天半個月就能完成。

現行的越南文是拉丁拼寫文字,共有字母29個、音素149個、聲調6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