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志淡泊,寧靜致遠。這是出自誰的話?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1-07-15

明志淡泊,寧靜致遠。這是出自誰的話? PANDORA 5級 2008-03-29 回答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諸葛亮<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時隔千年,歷史的人和事早隨時間遠逝。然而默誦這一句,仍然感到清新澄澈,洗淨心靈。遙想諸葛孔明當年在草廬之中,必定經常久久地默對這一句話,領會著人生的真諦。

那時的孔明,躬耕南陽,心憂天下。在清風明月中讀史,在竹林泉石旁對弈,日觀風雲變幻,夜察星斗轉移,不問名利,不求聞達,胸中的傲然之志和濟世之才,已經在那青山綠水間渾然成就,當他離開臥龍岡時囑咐切勿荒廢農事,此去若大業能成,那時將回來繼續享受這田園之樂。這一去,矢志不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作為蜀國丞相,身後未留下一分私財,留下的是千古流芳的精神,以及那一句話,時時告誡後人,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淡泊是傲岸,淡泊也蘊涵著平和,淡看名利,淡看世俗,無慾無求,也無所羈勒。正因為心中無塵雜,志向才能明晰和堅定,不會被貪念侵蝕,也不會被虛榮矇蔽。寧靜則是心靈的潔淨,寧靜是一種禪意。心中寧靜,就不會困於喧囂的市井,不會被流言蜚語擾亂心智。心中寧靜,意味著能靜下心來思考,人因思考而得到靈魂的自由和永恆。淡泊與寧靜,這是同一種境界。江水澄澈千里,在平淡中執著地奔流;群山巍峨千年,在靜默中恆久地佇立。自然早已將這種境界展現給我們,如同日夜更迭,季節流轉,如同清泉流淌,松濤起伏,一切在淡然之中,一切在平靜之中。沒有慾望和雜念,一切都是和諧美好而且生生不息。這就是智慧,一種大智慧。如果人能悟到淡泊寧靜的真諦,就不會再被生活逼迫,不會再因人事而精疲力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淡泊寧靜之中,是和諧和積極的心態,淡而愈濃,近而愈遠。當放開生命的那些細枝末節,所向往的、所追求的那一種生命的形式,才真正地在我們前方,而不再是糊塗和慌亂中的一時夢幻。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把“淡泊、寧靜”當成消極理解是字面化解釋,就象把老莊哲學當成消極主義一樣。這是曲解老莊哲學。對於現代社會來說,變化頻仍,豐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種變化和誘惑中保持平靜的心態,能不能受物質和美色影響的。堅定不移去努力,甘於寂寞,保持清靜圓滿心態不停追求。這就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現在像是一個資訊過剩的時代,像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也像是一個眼球的時代,更像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能夠安靜下來,看一本書、聽一首歌、練練書法、寫一行詩、似乎也是一種奢侈。其實,只要寧靜、淡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就馬上活得充實、輕鬆,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

明志淡泊,寧靜致遠。這是出自誰的話? 小魚兒 5級 2008-03-29 回答

諸葛亮,原句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