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紓苦讀成大器名人故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2-11-22

林紓苦讀成大器名人故事愛創文化 2022-06-19

林紓(shu)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他是福州人,清末舉人。

林紓小時候家裡很窮,卻愛書如命,買不起書,就只好向別人借來自己抄,按約定的時間歸還。他曾在牆上畫了一具棺材,旁邊寫著“讀書則生,不則入棺”,把這八個字作為座右銘來鼓勵、鞭策自己。這句名言的意思是他活著就要讀書,如果不讀書,還不如死去。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讀。他每天晚上坐在母親做針線的清油燈前捧著書孜孜不倦地苦讀,一定要讀完一卷書才肯睡。由於家窮,加上讀書的勞累,他18歲時,患了肺病,連續十年經常咳血,但他臥在病床上還堅持刻苦攻讀。到22歲時,他已讀了古書2009多卷,30歲時,他讀的書已達1萬多捲了。

他曾經說:“用功學習雖是苦事,但如同四更起早,冒著黑夜向前走,會越走越光明;好遊玩雖是樂事,卻如同傍晚出門,趁黃昏走,會越走越黑暗。”

他不懂外文,但由於他的文學功底深厚,竟採用世人很少見的翻譯書的方式:先後由十多個懂外文的人口述,他作筆譯,將英、美、法、俄、日等十幾個國家的。1700餘部名著翻譯成中文,開創了中國翻譯外國文學著作的先例,影響很大。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就是他與別人合作翻譯的第一部外國長篇小說。康有為把林紓與嚴復並列為當時最傑出的翻譯家,稱讚說“譯才並世數嚴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