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小龍河的由來?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2-11-12

平谷小龍河的由來?芝士回答來自: 芝士回答 2021-08-09

對小龍河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為此筆者查閱了手頭的若干歷史資料:

《昌邑縣誌》乾隆七年版本記載:“小龍河,在縣北李伍社,回折九曲,北入渤海。”

《昌邑縣誌》康熙十一年版本記載:“小龍河,在縣北二十里李伍社,回折九曲,北入渤海。世傳小龍尋母處。”

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兵變,昌邑檔案隳燹,無從再溯。所以只好說在明朝時期此河就叫“小龍河”。

據民間流傳說法是:此河“回折九曲,形似神龍。”故名“龍河”。因與濰河相比是為小河,爰又有“小龍河”之稱。

據筆者推斷:“小龍河”名稱由來與華夏母親河“黃河”一樣無考,只能說自從盤古開天地,歷史長流到今天就叫“小龍河”。

河道考

小龍河河道走向從無文字記載,只有《柳疃鎮志》(1985年版)47頁、48頁有所簡單記載:

一、今小龍河,屬濰河古河道,上由姜家堤子村後經柳疃村東繞高隆盛村北,向西穿過“四幹”與低河匯流而入渤海。全長6。5公里。

二、小龍河古河道。此河原系濰河的一個支流,其何道長期變遷不定。據考,明正德年間以前,河道由高隆盛村轉向,經金家莊向北,經過今後官村東之楊家河、院頭河、玉皇廟河、門八河以至青鄉鄉之史家莊河、橫地河、沙家子河、尹家河而流入渤海。

在柳疃敬老院內臥有一幢石碑:方首,上端橫書“石橋碑記”四個大字,

下面豎寫碑文。其中記載有:“惟小龍河回折九曲,在柳疃街東久矣。緣前明隆慶二年,河神忽徙,水勢漸消。然每逢淮雨濰水決溢屢被灌注。”

據痴叟民間採訪與《柳疃鎮志》(1985年版)略有不同。

小龍河在明朝隆慶二年前,濰河在河東岸夏家莊北向東一個支流,在河西岸高家岔河北向西北一個支流:經郭家岔河村前、草菴村後,到溝崖村東頭向北,流經鄧家莊、劉家莊、東傅村東,在李家廟子村東轉向東北,經姜家堤子村西頭向北到閻家庵村西南分成兩個支流:

一個向北流經閻家庵村西頭、河崖村東頭、久豐屯村內、院頭村西、門八村東、史家莊村東轉向西北,經橫地村內又轉向東,到北范家莊村西轉向北,經青鄉村西、老官村村西轉向西北,經譚家莊村前、灶戶村前,在灶戶村西南轉向西北流入孟良河,然後向東,在漁爾堡村北匯入濰河而入渤海。此支流在隆慶二年濰河決口斷流淤塞,後來大部易為良田。現在斷斷續續有部分河段還能看出遺蹟。

一個支流自閻家庵村西南處向西北流經柳疃街東,在柳疃街北轉向北,流經東陳村東、高隆盛村東,在高隆盛村東北,金家莊村南轉向西,經北西高村前流入“甜水彎”,再經老官莊村南向西,在老官莊村西南流入低河而入海。後來在金家莊東南角向東,經河崖前,在河崖東南角與另一個支流貫通。

明朝隆慶二年,濰河發水,自姜家堤子村東北,傅戈莊村東南,原三官廟村南決口,在姜家堤子村後形成“老鱉灣”,再向西流入小龍河經柳疃街支流。閻家庵村西支流遂淤塞而成為良田。

民間這種說法與柳疃敬老院內“石橋碑記”記載相互認證,故而可以確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