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書法欣賞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3-01-09

王獻之書法欣賞剛陽文化 2022-06-24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書令,世稱“王大令”。他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獻之幼學於父,從小就顯露出超人才華,才氣勃發,咄咄逼人,獻之不為其父所囿,別創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銷搜冊才,四十二歲就過早病卒。王獻之繼承了王羲之的書法風格而又自出新意,在歷史上,和他父親被稱為二王,或分稱“大王”、“小王”。羲獻父子,在書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為顯,獻則以行草為能。

其行書以《鴨頭丸帖》最著。《鴨頭丸帖》是王獻之行草書作品。二行,文曰:“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共十五字,系王獻之給友人的便札。真跡現存於上海博物館。全帖用墨枯潤有致。姜夔《續書譜·用墨》說:“凡作楷,墨欲幹,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鴨頭丸帖》兩層意思,蘸墨兩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潤而枯,由濃而淡,墨色分明。從而展現出全帖的節奏起伏和氣韻自然變化。“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獻之獨創的書體,《鴨頭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王獻之書法筆法厚重勁健,遒美剛勁,筆漏備力不輸乃父,書寫速度更加快捷流暢,鋒芒更勝一籌虧宏。王獻之的書法成就在於變其父內擫筆法為外拓,變字組之間相對獨立為連綿不斷的“一筆書”。這個是一個重要的貢獻。王獻之又有「八面出鋒」之法,入筆時多有一個迅疾之至而又相當隱蔽的「點」的動作,蓄勢借力,彈出筆鋒,筆鋒高速地躍動飛舞起來,乍起乍落,層層轉身,倏爾輕提,倏爾重按,四面八方皆備鋒勢。

王獻之書法的結字更加瀟灑豪放,多外拓用筆,結構空靈瀟灑,欹側取勢。王獻之書法,非草非行。流暢便捷方面,趨向於草書。開合舒張的結構,又類似於行書。挺然出秀,務於簡易。情馳神縱,超逸優遊。

王獻之書法章法,字勢連貫,一氣呵成,整體章法,氣韻瀰漫,神采煥發。王獻之書法的章法字際關係遠不像王羲之的那麼微妙玄奧,變化的重心往往轉移到了行跡關係之上,或偏於行際茂密,或偏於行際寬舒。章法方面明顯繼承了張芝的一筆書的特點,大刀闊 斧,連綿不絕,浩浩蕩蕩。開闊了字法與章法的無窮變化,也給用筆力度的無限度增大開闢了更廣闊的空間。

學習王獻之的書法可得遒勁之力,增加書寫的力感和速度,後世米芾在王獻之的書法上用功最勤,所以他基本上繼承了王獻之的筆法和章法,當然在書寫筆法章法上更加放蕩不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