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祛除溼寒的良藥-艾葉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2-11-29

養生|祛除溼寒的良藥-艾葉醫學生jay 2022-06-24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小時候,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砍一些艾葉、菖蒲掛在門口曬乾。家裡有人感冒發燒,煮一碗艾葉雞蛋,出出汗,捂一晚上就好了。

後來遠嫁北方,懷老大時,爸爸就早早預備了一蛇皮袋幹艾草。大寶是冬天生的,媽媽就每天熬艾葉水給寶寶和我擦洗身體。那時候我還沒有感覺到艾葉的好。八年後的深秋再次懷孕生二寶時,暖氣還沒來,家裡有點點的陰冷,煮好的艾葉水泡腳讓我覺得特別舒服。後來聽學中醫的朋友科普才知道,艾葉真的是個寶貝,主要功能是祛除溼寒。坐辦公穿空調太多,穿皮鞋出汗太多,都容易溼寒積聚。煮點艾葉水泡澡泡腳效果很好。

這不今年酷暑難熬,孩子們又離不了空調,尤其老二,還喜歡光腳丫滿屋子跑。有幾次差點拉肚子。媽媽從老家帶來的艾葉留在陽臺都快三年了,拿出來煮水,給孩子泡澡,效果很不錯。第一次泡時,黑乎乎的水,小寶有點害怕,我讓她聞一聞,告訴她這會對她好,她就記住了,這是艾葉的香味,對身體好,每次泡,都不願意出來。

艾葉選方(摘自網路):

1。 治氣痢腹痛,睡臥不安:艾葉(炒)、陳皮(湯浸去白,焙)等分煎湯服之。亦可上二味搗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聖濟總錄》香艾丸)

2。 中風口噤。用熟艾灸承漿穴與頰車穴,各五壯。(《千金方》)

3。 中風口歪。用五寸長左右的小葦筒一根,一頭插入耳內,封住,一頭七壯,患左灸右,患右灸左,勝金方。(《本草綱目》)

4。 妊中作寒(大燒,發斑一由紅變黑,溺血)。用艾葉一團,如雞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兩次服。(《本草綱目》)

5。 流行傷寒(頭痛。大燒,脈盛等)。用幹艾葉三升,加水一斗,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出汗為好。(《本草綱目》)

6。 小兒爛瘡。用艾葉燒灰敷搽。(《子母秘錄》)

7。 鵝掌風。用艾四至五兩,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滾,倒入大口瓶內,將手心放在瓶口上,讓熱氣燻。水冷,熱後再燻。極為有效。(《陸氏積德堂方》)

8。 臉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升,淋水迴圈幾次取汁,濃煎成膏。常取少許敷痣上,能使痣爛脫。(《外臺秘方》)

9。 治癰疽不合,瘡口冷滯:以北艾煎湯洗後,白膠燻之。(《仁齋直指方》)

10。 治盜汗不止:熟艾二錢,白茯神三錢,烏梅三個。水一杯煎八分,臨臥溫服。(《綱目》)

11。 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葉煎服。(《聖惠方》)

12。 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團,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服。又方:熟艾燒灰。取二錢,水送服。(《千金方》)

13。 風蟲牙痛。化蠟少許,攤在紙上,鋪艾一層,捲紙成筒,燒煙燻鼻。又用口呵吸菸氣,即可止疼消腫。(《普濟方》)

14。 蟲蛇咬傷。用艾灸幾次,有效。(《集簡方》)

15。 背瘡初發。在患處先貼上溼紙,先變乾的地方是瘡頭,用艾烘灸,不計次數。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內攻了。此方被贊為神方。(《直指方》)

16。 治妊娠胎動,或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肘後方》)

艾葉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煮水洗頭可以去頭油、止癢、去屑、防脫髮,而且不傷害發質及頭皮。

把乾枯的艾草加水煮開,用艾草水潤溼頭皮,然後用毛巾把頭髮包裹起來,讓艾草水在頭皮上保留10分鐘,然後用洗髮水或者溫水沖洗乾淨,“十指為梳”用手指反覆將頭髮梳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