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之人文言文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3-01-09

清高之人文言文星恩文化 2022-11-16

1。 古代清高之人

所謂“清高”,辭海解釋為“不慕榮利,潔身自好”,應該是含有褒揚之義的,“清”即清白正直,在中國人的詞彙中,凡跟“清”字搭上關係的,往往有稱譽的意思,如:卓越才能者名為清才,志行高潔者稱為清士,儒雅文章則說清文,廉潔奉公者頌為清官,純潔之友情則譽為清交,如今清字與“高”沾上了,想來該是頂量級的稱譽了吧,然作者說“高”非是“高風亮節、德高望重”之“高”,而總要帶上“孤高或孤僻”,甚至是“孤高”。蘇軾有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謂高矣,又是多麼的孤獨啊,看來清高是要有一定的代價的,海子說“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一種與幸福生活的距離,是一種與現實格格格不入,丅高的代價就是“孤獨”。因此“清高”的名聲首先落到那些遺世寂居的文人隱士頭上。

嚴子陵: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時,在嚴陵瀨旁建了釣臺和子陵祠,並寫了一篇《嚴先生祠堂記》,讚揚他“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嚴子陵才以“高風亮節”聞於天下。南宋嘉定年間,陳山嚴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風閣,後來還辦了個高節書院,今均早已湮沒,只剩下一塊墓碑,還儲存在峙山公園裡。

何氏三高「何氏三高」是指南朝時期廬江何氏家族中的三兄弟∶何求、何點與何胤。宰相何尚之是他們的租父。何家世代信佛,及至何求三兄弟已經無意進取官場,遂一味傾心道場。他們先後皆隱居於山林寺廟中,高蹈遠行,時人稱為「三高」,「大夫多慕從之」。(見《南史》卷三十)

何求,字子有,三兄弟中的兄長,曾出任太子洗馬(太子出門時,負責前導之職),清心寡慾,崇信佛法。後辭職隱居吳地波巖寺,常以唸誦為業,足不出門,人莫能見其面。

何點,字子皙,何求之弟。少年博通群書,善談論。朝廷多次徵召出仕,皆不從。讀書之餘,喜歡和僧人們相往來,和他們一起終日談論詠賦、優遊自得。宋大明年間,何求邀請僧印法師講經說法。僧俗聽眾達七百多人。 竹林七賢魏晉間以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為代表的風流名士,逍遙山林,談玄醉酒,長歌當哭,不與統治者合作,世稱“竹林七賢”。

2。 古代清高之人

介子推介子推,重耳(獻公子)微臣。

周晉(今山西介休)人。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稱介子。

另有姓王名光之說。生年不詳,卒於晉文公元年(前636年)。

縣誌雲,文公返國,介子推“不言祿”,隱於綿山。晉文公求之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樹而死。

又據通志,介子推隱“後三十年,見東海邊賣扇”。如是,其卒年可能在晉成公年間(前607年~前600年)。

介子推的出身事蹟見諸文獻的極少,僅有奉公子重耳出亡一事。“驪姬之亂”後,晉公子重耳避難奔狄,隨行賢士五人,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

准此,則介子推早年也曾隨重耳在外逃亡19年。風餐露宿,飢寒交迫,備嘗“險阻艱難”。

重耳最終能返回晉國,立為晉君,介子推也盡了犬馬之勞。據《韓詩外傳》,謂重耳亡時,頭須(一作裡鳧須)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

重耳無糧,被圍,介於推割下自己臀部的肉供養重耳。在重耳落難之時,介子推能如此肝腦塗地,忠心耿耿,實屬難能可貴。

重耳返國,時值周室內亂,“未盡行賞”,便出兵勤王,“是以賞從亡者未至隱者介分推”。對此,介子推沒有象壺叔(一名陶叔狐)那樣,主動請賞。

他說,晉文公返國,實為天意,狐偃等“以為己力”,無異於“竊人之財”的盜賊,故“難於處矣”。介子推無視狐偃等人的夾輔之力是錯誤的,但其中絲毫沒有對晉文公的怨恨;沒有對功名利祿的豔羨。

有的卻是對狐偃,壺叔等追逐榮華富貴的鄙夷。《呂氏春秋》雲,介子推不肯受賞,曾賦詩一首,“有龍于飛,周遍天下。

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橋死於中野。”此說顯然不足信。

介子推曾對其母說:“身欲隱,焉用文之,文之,是求顯也。”如是,豈有自作詩而懸書宮門之事,當是介子推從者所為。

介子推隱居綿山後,文公曾派人多方尋找,並以綿上之田封給介子推,故綿山亦稱介山。介子推是否被晉文公燒死,尚待進一步考證。

但千百年來,勞動人民以各種形式紀念這位忠義之士;多少文人墨客、達官顯宦,登臨題詠,寓興抒懷,抒發對介子的懷戀思慕之情。清傅山有詩云:“青松白梧十里迥,狴(木字旁)青抵白詞堂幽。

晉國園陵迷草木,綿田香火動春秋。名更賣扇傳東海,身隱承顏肖故邱。

還慮寒山太枯寂,婉客分到牡丹頭。”對介子的憐惜敬仰,對君主的怨懟忿詈,具蘊之於胸次,發之於筆墨。

在介山,有“思煙臺”遺址。傳說文公焚林,有百鴉繞煙而噪,或圍在介子推周圍,用軀體遮擋烈焰。

晉人感其功德,在此築起一高臺,紀念這些義禽。據縣誌引《山堂肆考》,文公為哀悼介子推,曾下令全國,三月五日為火禁日。

相傳火禁不嚴,就會有風電之變,這便是我國數千年來寒食節的由來。在三晉歷代,人們還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廟宇,以妥介子在天之靈。

宋天禧元年(1017年),真宗詔封介子推為潔惠侯。宋王當《春秋臣傳》為介子推立傳;民國《介休縣誌》、雍正《山西通志》也為介子推立傳;胡春霖《山西名賢輯要》,介子推被收入《廉介類》。

君主詔封晉爵,人民祀之誠矣,這種矛盾現象涉及對介子推如何評價的問題。固然,作為春秋貴族,介子推的言行處處滲透著迂腐愚昧的成分,但是,介子推“捨身赴義”的潔芳善行,成為中國傳統觀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淵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種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英雄豪傑,構成中華民族的脊樑,介子推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奸偽欺罔、人世謬舉的憤懣,他的割股食君的犧牲精神,正是中華民族淳厚尚儉、信實禮讓的傳統美德的體現;從更深層次上看,在介子推身上蘊涵著對祖國的深沉赤誠的愛戀之情。晉獻公嬖驪姬,殺申生,昏於家,亂於國,而重耳則成為振興晉國的希望。

介子推的行為是他篤信愛晉國須愛重耳的自然表露。也許,正是這種對祖國的摯愛,才是人民永遠懷念介子的根本原因。

嚴子陵嚴子陵是慈溪現境最早載入史冊的人物。他原姓莊,後人因避明帝諱改姓嚴。

名遵,字子陵。今橫河鎮陳山人。

年輕時就很有名望,後來遊學長安時,結識了劉秀和侯霸等人。公元8年,王莽稱帝,法令苛細,徭役繁重,吏治腐敗,民怨沸騰。

王莽為籠絡人心,曾廣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機出來做官了,劉秀卻參加了綠林起義軍,決心推翻王莽政權。

嚴子陵當時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為所動,最後索性隱名換姓,避居僻鄉,徹底擺脫了王莽的羈絆。公元25年,劉秀終於擊敗王莽,在洛陽建立起東漢王朝,當上了皇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光武帝。

他登基後,思賢若渴,到處尋找嚴子陵。幾年後,得知嚴子陵披著羊皮隱居在齊國某個地方釣魚,便立即派人帶了聘禮,備了車子去請,一連請了三次,並親自致書雲:“古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

惟此鴻業若涉春冰,闢之瘡瘡須杖而行。若綺裡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

箕山穎水之風,非朕所敢望。”嚴子陵實在推諉不過去了,才終於來到了洛陽。

這時,侯霸已經當上了劉秀的丞相。原來他在王莽失勢時,便及時轉舵,向起義軍靠攏,以後憑著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來。

他深知劉秀十分器重嚴子陵,所以一聽。

3。 文言文自命清高翻譯

【成語】 自命清高

【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解釋】 命:認為。自以為清高。

【詞語分開解釋】

自命 : 1。自許;自己認為。 2。猶自名。

清高 : 清白高潔:操行清高|教育是清高的事業。也指孤芳自賞,不合流俗:自命清高。

【出處】 《戰國策。齊策》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還自命清高,反說富貴的是俗人。”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自命不凡、潔身自好、孤芳自賞

【反義詞】沽名釣譽、好大喜功、同流合汙出處 【原文】

齊人見田駢,曰:“聞先生高議,設為不宦,而願為役。”田駢曰:“子何聞之?”對曰:“臣聞之鄰人之女。”田駢曰:“何謂也?”對曰:“臣鄰人之女,設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則不嫁,然嫁過畢矣!今先生設為不宦,訾養千鍾,徒百人。不宦則然矣,而富過畢也!”田子辭。 【譯文】 齊國有個人去拜見學士田駢,說:“聽說先生尊崇大義,不願做官,而願為人服役。”田駢說:“您是從哪兒知道的?”回答說:“我是從鄰居之女那兒知道的。田駢說:“這是什麼意思?”回答說:“我的鄰居之女,不願出嫁,三十歲了,卻有七個兒子。不嫁雖是不嫁。可是比起出嫁的女子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先生不願做官,而俸祿千鍾,門徒百人。不做官雖是不做官,可是福裕比起做官的人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田駢聽後,很感激他。

4。 文言文翻譯題目《自命清高》

【原文】 齊人見田駢,曰:“聞先生高議,設為不宦,而願為役。”田駢曰:“子何聞之?”對曰:“臣聞之鄰人之女。”田駢曰:“何謂也?”對曰:“臣鄰人之女,設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則不嫁,然嫁過畢矣!今先生設為不宦,訾養千鍾,徒百人。不宦則然矣,而富過畢也!”田子辭。 【譯文】 齊國有個人去拜見學士田駢,說:“聽說先生尊崇大義,不願做官,而願為人服役。”田駢說:“您是從哪兒知道的?”回答說:“我是從鄰居之女那兒知道的。田駢說:“這是什麼意思?”回答說:“我的鄰居之女,不願出嫁,三十歲了,卻有七個兒子。不嫁雖是不嫁。可是比起出嫁的女子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先生不願做官,而俸祿千鍾,門徒百人。不做官雖是不做官,可是福裕比起做官的人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田駢聽後,很感激他。

自命清高

【成語】 自命清高

【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解釋】 命:認為。自以為清高。

【詞語分開解釋】 自命 : 1。自許;自己認為。 2。猶自名。 清高 : 清白高潔:操行清高|教育是清高的事業。也指孤芳自賞,不合流俗:自命清高。

【出處】 《戰國策。齊策》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還自命清高,反說富貴的是俗人。”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自命不凡、潔身自好、孤芳自賞

【反義詞】沽名釣譽、好大喜功、同流合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