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清炮艦的第一號輪船建造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2-11-22

萬年清炮艦的第一號輪船建造出門不能無太平9373 2016-06-04

1867年11月7日,比日意格晚了一個月,第二批受僱的洋員從法國來到馬尾,與上批不一樣的是,這次到來的洋員人數雖然只有4人,但均為高階職員,其中尤以原法國羅什福尓船廠的工程師達士博(Trasbot)的地位最為重要,這位法國人實際上是船政擁有的第一位真正的造船專家,也是船政第一位總工程師,對船政的早期設廠、造船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3]。

達士博到任後立刻為營造第一號輪船開始忙碌,在廠區江邊搭建起臨時的板棚,將從法國帶來的船政第一號輪船圖紙1:1放樣繪製到地板上,達士博手把手向中國工人講解,日意格則當起了法文翻譯,不厭其煩地向中國工人說明安裝方法,“分行佈線,細如繭絲,凡船身所有鬥榫銜接處莫不有圖,各不相混,曲直、尺寸志以洋字,令中國木匠一一辨識,俾按圖仿造,可以不煩言而解”[24],由於當時第一號輪船的材料幾乎都是在國外製造成型後運來中國的,因而達士博實際就是在指導工人們如何組裝。

建造輪船所需的船臺也很快開始搭建。工人們用原始的打樁機,站在雲梯上,數十人奮力拽動七百斤的鐵錘,將一根根長達6-10米的木樁慢慢砸入地面,夯實船臺的地基,“星羅棋佈,以固其基”,而後再在這塊特別加固的地面上交叉疊放枕木,枕木間用長1米多、直徑0。1米的鐵釘釘連,架成一個前高5米餘,後高半米餘,長達76。8米的枕木船臺,船臺兩側另有巨木支撐。1878年元旦來臨之前,12月30日船政第一座船臺大功告成,其餘3座相似的船臺也陸續興工。[25]

冬天的馬江之濱,數里之內都可以聽到船政廠區傳出的打樁聲,工人們喊著號子,拎動巨錘,夯實的不僅僅是船政的基礎,也是近代中國邁向海洋的基礎。

1867年12月13日,第一艘從法國裝載船政訂購物資的帆船到達馬尾,數百人用了20多天時間,將火鋸、鑽鐵機、劈鐵機等一件件祖輩們完全沒有見過的古怪機器,以及建造第一號輪船所需的鐵片、鐵條搬運就位。到了歲末,在香港等地訂購的船材木料也開始運到,日意格、胡雪巖從上海、江浙等地招募的129名工匠、水手,也陸續到廠,萬事俱備。

1868年1月18日,同治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是一個永遠值得中國人銘記的日子。這一天船政廠區旌旗獵獵,雖然時近歲末,馬江之畔卻還依稀是秋意怡人。船政大臣沈葆楨朝服冠帶偕同洋員監督日意格、船政總工程師達士博等一起祭告天后媽祖,用這一極中國化的儀式開始了船政第一艘輪船的建造。而後,沈葆楨與船政提調周開錫、夏獻綸等一起將第一號輪船的第一截龍骨捧上船政的第一座船臺,“聞者皆歡聲雷動,手舞足蹈,出自至情”,從創議開始,歷經4年光陰,在一片空地上一無所有起家的船政開始了蒸汽艦船的建造。[26]

晚於第一、二批洋員,德克碑在法國料理了機器裝運等事後,於1868年4月11日帶領最後一批外國僱員回到馬尾,計洋員5人,工匠17人。[27]連同此前兩批到達的,以其其他陸續報道者,共計45人,另有女眷8人,孩童4人,這批洋員工匠成了船政早期的技術骨幹。(不久之後,德克碑對屈居於資歷、知識不如自己的日意格之下表示不滿,兩名洋監督的關係發生危機,沈葆楨傾向於支援日意格,德克碑遂離職前往西北投入左宗棠營中,日意格另僱法國海軍軍官斯恭賽格E。D。Degonzac作為自己的技術副手)[28]

進入暑期,福建沿海多大雨、風暴,6月19日,船政面臨了一次嚴重的自然災害,晚上9點以後,西南風驟起,狂浪撲岸,正在營造第一號輪船的船臺右側前方,一塊寬約130米,縱深30餘米的江岸坍塌入水,形勢岌岌可危。警訊傳來,沈葆楨立刻親率官員、伕役奔向江岸,在船臺外圍江岸趕釘入3層木樁加以保護,最終化險為夷,後來又將江岸全部改為石岸加固。[29]從船政至此的建設來看,無論是人禍天災,可謂歷經坎坷,如若不是掌事者有堅定的決心,很可能船政事業幾次就會中道夭折。

由於大量材料都是來自海外的現成品,第一號輪船的建造過程更類似於在外國技師指導下的裝配學習過程,透過組裝來熟練中國的工人。1869年2月7日,沈葆楨上奏清廷,報告第一號輪船的船身已經完工。在報告中沈葆楨用了大量細緻的技術語言,對成果的來之不易做了說明。由於第一號輪船的結構是全木質,需要選用大量合適的木料作為船材,然而臺灣的樟木產自深山,難以運出,總工程師達士博於是親赴暹羅購買柚木。1868年10月11日第一艘運木船“華德西樂”從暹羅運到柚木500餘節,沈葆楨、日意格立刻組織第一號輪船船體施工,然而後續的運木船卻遲遲不至,於是被迫前往廈門和香港的外國船廠商購木料,但是數量極為有限,“雖俱陸續到工,而撮壤涓流,隨到隨盡。”[30]這種捉襟見肘、左騰右挪的日子過了2個月後,12月4日後續的第二艘暹羅運木船“麻勒阿三丁”到達馬尾,運來用作船肋骨的曲木270餘節,方木190餘根,以及用作船殼板的柚木板360餘片,緩解了燃眉之急。緊接著,12月10日第三艘運木船“安密俐”也到達,運來的木料更多,計有曲木1220餘節,方木220餘根,柚木板190餘片,至此船政的木料儲備終於充盈,不僅第一號輪船完全足用,還有大量木料可用於後續船隻的建造。[31]木料到齊後,利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船體終於完成,可以設想,如果木料供應及時,第一號輪船的建造速度必定會更快。沈葆楨的報告中還特別記載了一個施工細節,足見船政大臣對於造船的認真、關注程度。全船龍骨、肋骨搭建完畢,封船殼板時,由於尾部的肋骨非常彎曲,需要把船殼板也進行彎曲才能安裝。洋員們在船臺旁設立了一座特殊的筒形裝置,將柚木船板放入筒中,封閉筒口,而後用鍋爐向筒內供汽燻蒸船殼板,2個時辰後木板便柔韌如牛皮,“曲折隨心”[32]。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869年春天,船政大臣沈葆楨竟然開始自學起了物理(當時稱為格致、格物),科舉出身,滿腹聖人經典的傳統官員開始對西方科學孜孜以求,不能不說是一種巨大的轉變,也可以看出沈葆楨任事的勤勉,對於操控如此近代化的工程專案,總理大臣自己如果能夠擁有相應的基礎知識,顯然對於主持大局、監督洋員都有好處。在閱讀船政所有相關書籍時,沈葆楨還上書軍機處求助,對於如此好學的官員,軍機處樂得助力,一下子給寄來了五套新印的物理書《格物入門》,沈葆楨逐細攻讀,認為“較之前人所輯奇器圖說、近人所刊重學數等書,尤切實曉暢”,申請再下發五套,以便組織船政中國官員學習[33]。在船政學堂學生們傳來的英文、法文朗朗讀書聲中,船政官員組成的學習型集體不是吟詩作賦、對月高歌,而是一起在刻苦攻讀物理、高等數學,成了中國官場上的奇景。

1869年的春節船政廠區在繁忙中度過,除了隨機器運到而陸續興建的廠房車間外,大家的焦點都在第一號船臺上那艘日益完整的輪船身上。從正月到4月上旬,“廣招捻、鑽各匠,捻灰、穿孔、塞罅、漚釘,鐵匠打鑲鐵粱、鐵脅、鐵條等件”,將船體基本完成。4月至5月,一面製作安裝桅杆、舵葉等件,一面在洋員的悉心指導下,將蒸汽機、鍋爐安裝進船體內,同時製造安裝通風筒、螺旋槳等,第一號輪船的動力系統基本安裝完畢。5月以後工匠們在已經豎立起的桅杆上搭建桅盤,在船頭安裝起錨絞盤,以及包裹船底的銅皮。至當年6月初夏季節,第一號輪船大功告成。[34]由這一系列過程可以得知,材料到位後船政第一號輪船的建造效率相當之高。

6月10日,模樣初具的第一號輪船旁人頭攢動。先期一日,原本在第一號輪船身下的船臺枕木被撤掉,代之以木楔,此刻船體低俯在木楔胎架上,兩舷被十餘根撐柱抵住,銅皮包裹的船底外厚厚地塗抹著豬油、牛油、肥皂。船政大臣沈葆楨率提調周開錫等船政官員祭祀了媽祖、江神、土神、船神後,中午時分,在洋員總監督日意格指揮下,工匠們依序撤除船舷外的木撐,敲出船底剩餘的木楔,天藍色塗裝的第一號輪船乘勢划向江面……“一瞬之間離岸數十丈,船上人乘勢下碇,拋泊江心,萬斛艨艟,自陸入水,微波不濺,江安無聲,中外歡呼,詫為神助。”[35]

船政大臣沈葆楨親自為第一號輪船命名,稱為“萬年清”,英文譯名Wan Nien Ch’ing,寄寓著無限深意。此時,船政廠區內,舉目還大都是低矮的臨時板棚,就在這樣艱苦、簡陋的條件中,中外努力造成的第一號輪船問世了。

萬年清炮艦的第一號輪船建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