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的名言,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1-09-10

柳公權的名言,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小黑俠2 2011-12-07

柳公權:“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公為之改容,如其筆諫也

柳公權的名言,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369287831 2011-12-07

1.“心正筆正”

“心正筆正”,是柳公權對唐穆宗的委婉諫言。這句名言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去理解它的含義。

首先是從倫理觀去解析人格與書法的關係。

儒家重倫理道德,在儒學的文化座標中,書法被視為一種“心學”。劉熙載《藝概》即雲:“故書也者,心學也。”這一淵源出自漢代。揚雄《法言·問神》雲:“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所以動情乎!”揚雄看到“書”與內心世界相溝通,君子可以從“書”這一“心畫”中流美,而小人也可以在“心畫”中顯現其真面目。三國時鍾繇在《筆法》中又云:“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柳公權則又豐富發展了這一思想。他的“心正筆正”說,以新的命題將人格、倫理與書法的關係聯通起來,不僅是這一唐代書家巨擘自身的寫照,而且成功地進行了一次“筆諫”,收到了某種效果。這使後代文人大感興趣,讚頌備至。宋代蘇軾在詩中曾雲:“何當火急傳家法,欲見誠懸筆諫時。”(《柳氏二外甥求筆跡》)元代趙巖詩云:“右軍曾寫《換鵝經》,珠黍仙書骨氣清。看到柳公心正處,千年筆諫尚馳名。”(《題唐柳誠懸楷書<度人經>真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不僅如此,後人又將此說加以闡發光大。明代項穆就曾由“心正筆正”開掘,組成正心一正筆一正書的書學次序,並認為“正心”當“誠意”、“致知”、“格物”。然後透過“篤行”,達到“深造”,書法也就可以出新意、妙意、奇意(見《書法雅言·心相》)。哲學史上有“心學”,宋陸九淵、明王守仁都把“心”看作宇宙萬物的本源,提出“聖人之學,心學也,堯舜禹之相授受。”項穆認為書法,也是一種“心學”的歷程,其邏輯起點當以“正心”出發,而最終就會達到“自由的王國”。清代劉熙載又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藝概》)這些都與“心正筆正”有血肉聯絡。

“心正筆正”強調書家的品格修養,後世多以人品高下作評書的標準之一。蘇軾說過:“柳少師其言心正則筆正者,非獨諷諫,理固然也。世之小人書字雖工,而其神情終有睢盱側媚之態,不知人情隨想而見,如韓子所謂竊斧者乎?抑真爾也。然至使人見其書猶憎之,則其人可知矣。”(《東坡題跋》)因此書史上宋代權奸蔡京被排斥在書家之外,因其人品卑劣。從創作的角度看,此一命題正是深刻揭示了書法與書家內心世界的複雜微妙的關係,也是書家人格在書法中的外化和表現。由此也可觀照書家的心態,進而對其作品作出恰當的評價。

其次是從書藝技法本身去解析。

清梁同書《頻羅庵論書·復孔谷園論書》雲:“心正筆正,前人多以道學借諫為解,獨弟以為不然,只要用極軟羊毫落紙,不怕不正,不怕不著意把持,浮淺恍惚之患,自然靜矣。”其實不僅梁同書,早在宋代,姜夔在《續書譜》“用筆”一節中說:“心正則筆正”與“意在筆前,字居心後”,皆名言也。清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曾雲:柳公權曰,“心正則筆正”。筆正則鋒易正,中鋒即是正鋒。他又說:“古人謂心正則氣定,氣定則腕活,腕活則筆端,筆端則墨注,墨注則神凝,神凝則象滋,無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此正是先天一著工夫,省卻多少言思擬議,所謂一了百了也。”這些都是從技法上生髮出去,加以評述,不無道理。但其重要性不及“人品”說。

2.“顏筋柳骨”面面觀

前人評顏真卿的字多“筋”,柳公權的字多“骨”,故有“顏筋柳骨”之說。宋范仲淹誄石曼卿文雲:“延年之筆,顏筋柳骨。”

“骨”是指字剛猛有力,氣勢雄強。晉衛夫人《筆陣圖》雲:“善力者多骨,不善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書學史上多有論“骨”者。以“點如墜石”舉隅,那是說一個點要凝聚過去的運動的力量,這種力量是藝術家內心的表現,但並非劍拔弩張,而是既有力,又秀氣,這就叫做“骨”。現代美學家宗白華雲:骨,就是筆墨落紙有力、突出,從內部發揮一種力量,雖不講透視卻可以有立體感,對我們產生一種感動力量《美學與意境》。

“筋”有多義,或指筆鋒,或指執筆懸腕作書時,筋脈相連有勢而言。筋也與肉聯,稱為“筋肉”。顏、柳並稱,比較兩人顯著特點是:顏書筋肉較多,但也並非無骨,顏真卿書也重骨力;柳書露骨較著,但也並非無肉,僅是趨於瘦削而已,而柳公權特重骨法。“柳骨”一詞尚可理解為:

(一)骨力。柳公權最醉心於骨力之體現,精心於中鋒逆勢執行,細心於護頭藏尾,汲汲於將神力貫注線條之中。他增加腕力,端正筆鋒,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其筆勢鷙急,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之內;在挑踢處、撇捺處,常迅出鋒銛;在轉折處、換筆處,大都以方筆突現骨節,或以圓筆折釵股。真正的書法家都講究骨力,顏真卿在《述張旭十二筆意》中就說過“(走歷)筆(指運筆快速)則點畫皆有筋骨,字型自然雄媚”等等。柳書有許多作法即是從顏書中借鑑而來的,比如他的一些豎筆採用了弓弩之形,並左右形成向內包裹之形,其捺筆中也類有蠶頭燕尾一波三折的力的表示方式。不過顏書的骨力隱在其豐腴的肉中,由肉中透現出來;柳書的骨力,卻從瘦瘠的肉中直露出來,故以“柳骨”稱之。

(二)骨體。柳公權用筆精緻。準確、嚴謹,使他構字的每一“骨”都是無懈可擊,而“骨”之間的聯接都是一絲不苟。顏書是雄中有媚,寬博平正;歐陽詢字是險中有妍,緊結嚴正。柳書的骨體則追求秀挺與雄健結合。其字骨體端正挺拔,以瘦長取勢;中心緊攢,外部疏通;健體開張,橫豎舒展;點畫顧盼有秀氣流露,撇捺挑踢如手足健朗。

(三)骨氣。柳公權的書法立骨錚錚,煉氣清健,在挺拔的骨體內部、筆畫之間傳出一種堅貞的力量,透出清健出俗的氣韻。這是與他的審美情趣、學識、修養密切相關的,是他長期錘鍊的結果,是從其血肉心靈中孕育出來的。

“顏筋柳骨”不僅概括了顏體、柳體的主要特點,而且代表了唐楷最典範的楷法。如果把楷書的發展作一比喻,“那麼漢魏萌其芽,兩晉樹其幹,六朝發其花,隋唐結其實”(丁文雋《書法精論》)。而顏體與柳體便是最大的兩個碩果。從同處看,顏、柳之書都講究雄強的骨力,講求偉丈夫的氣概,都是盛唐氣象在書法中的留影。顏筋之美和柳骨之美,成為唐代楷書的審美標準。在顏、柳之前,楷書尚側取妍,顏柳尚正取健;前者尚雅取韻,顏柳尚俗取宜;前者法度內寓,顏柳法度外露,前者重自然天成,後者重人工安排;前者風韻流美,顏柳則氣魄壯美。這便是顏柳創造的歷史功績。

若要將“顏筋”、“柳骨”分辨高下,歷來的評論較多的是列顏於柳之上。比如宋朱長文的《續書斷》就將顏真卿列為“神品”,柳公權列為“妙品”,次之。清馮班《鈍吟書要》:“顏書勝柳書”。清周星蓮《臨池管見》雲:“顏魯公書最好,以其天趣橫生,腳踏實地,繼往開來,惟此為最。”今人商承祚曾說過:“歐陽詢(信本)用筆拘謹,褚遂良(登善)清秀有餘,剛勁不足。二者宜於小楷,不宜於寫大字。柳公權(誠懸)骨勝於肉,太過露骨。四家中以顏真卿(清臣)為全能,其字骨肉停勻,氣勢磅礴而安詳,字再寫大都能站得住,從其入手,有利無弊。”(《書法經驗談》)確實顏書恢宏的境界,與他的壯闊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在“安史之亂”的時代背景下,顏本身由書生——鬥士——統帥,由立朝——外黜——立朝的不平凡的經歷,使他的人生體驗更深,藝術體味更精,意象融鑄更多。顏書不愧“博大精深”!柳公權在這些方面當然不及顏真卿。若分高下,其原因在此。

前人論書又有貶“顏筋”、“柳骨”者。宋代米芾說:“大抵顏柳挑踢,為後世醜怪惡札之祖。”(《寶晉英光集》)他對柳之正書貶之尤甚。清康有為說:“虞、褚、薛、陸傳其遺法,唐世惟有此耳。中唐以後,斯派漸混,後世遂無嗣音者,此則顏、柳醜惡之風敗之歟?”“歐、虞、褚、薛,筆法雖未盡亡,然澆淳散樸,古意已漓,而顏、柳迭奏,撕滅盡矣!”(《廣藝舟雙揖》)如此等等。貶斥顏、柳,主要有兩點:

一是斥為“俗”。“顏筋”“柳骨”都費心安排,法度嚴正,求人工之美,這與晉代以自然生動、灑脫風神為標準者,一“雅”一“俗”可見。但“尚俗”,是與當時時代風氣相關聯,並易為民眾接受。清包世臣《藝舟雙楫》中即雲:“(顏)平原如耕牛,穩實而利民用。”而“柳書法度甚備,便初學。”《鈍吟書要》從普及書藝的觀點來看,利於民用,便於初學,“俗”又何妨!

二是斥為“古法由此亡”。顏、柳既為變法者,自然必有增損;死守古法之日,才是書法真正被扼殺之時。晚唐釋亞棲《論書》對此頗具卓識:“凡書通則變。王變白雲體,歐變右軍體,柳變歐陽體,永禪師、褚遂良、顏真卿、李邕、虞世南等,並得書中法,後皆自變其體,以傳後世,俱得垂名。若執法不變,縱能入石三分,亦被號為書奴,終非自立之體。是書家之大要。”這段話對於抱有“死守古法”的書家或評論來說,可謂當頭棒喝。

柳公權的名言,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網友2dd1b88 2011-12-07

柳公權:“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柳公權的名言,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羅衝100 2011-12-10

我不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