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完成文後各題。  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使韓非來聘。韓非者,韓之諸公...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1-11-15

閱讀下文,完成文後各題。

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使韓非來聘。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善刑名法術之學,見韓之削弱,數以書幹韓王,王不能用。於是韓非疾治國不務求人任賢,反舉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實之上,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冑之士,所養非所用,所用非所養。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五十六篇,十餘萬言。

王聞其賢,欲見之。非為韓使於秦,因上書說王曰:“今秦地方數千裡,師名百萬,號令賞罰,天下不如。臣昧死願望見大王,言所以破天下從之計。大王誠聽臣說,一舉而天下之從不破,趙不舉,韓不亡,荊、魏不臣,齊、燕不親,霸王之名不成,四鄰諸侯不朝,大王斬臣以徇國,以戒為王謀不忠者也。”王悅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法誅之。”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令早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

揚子《法言》曰:或問:“韓非作《說難》之書而卒死乎‘說難’,敢問何反也?”曰:“‘說難’蓋其所以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禮動,以義止,合則進,否則退,確乎不憂其不合也。夫說人而憂其不合,則亦無所不至矣。”或曰:“非憂說之不合,非邪?”曰:“說不由道,憂也。由道而不合,非憂也。”

臣光曰:臣聞君子親其親以及人之親,愛其國以及人之國,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為秦畫謀,而首欲覆其宗國,以售其言,罪固不容於死矣,烏足愍哉!

(節選自《資治通鑑??卷六??秦紀一》)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數以書幹韓王         幹:觸犯

B。 大王斬臣以徇國         徇:示眾

C。 以售其言         售:實現

D。 烏足愍哉         愍:憐憫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寬則寵名譽之人

兒之成,則可待乎

B。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

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

C。 今王不用,又留而歸之

入而徐趨,至而自謝

D。 敢問何反也

大王來何操

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非本是韓國的貴族公子,他為韓國的削弱和韓王的“納地效璽”而憂心,想為國效力卻得不到重用。

B.作為韓王的使者,韓非遊說秦王,竟“上書”稱憑著秦國的條件,只要推行自己的主張就能稱霸天下。

C。 揚雄認為,遊說人主當“憂”在不遵循道義,如果過分地看重說辭要符合人主的心意,就會不擇手段。

D.戰國時遊說之士的“宗國”觀念不強,以韓非為代表,他們遊說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自己的主張和價值。

閱讀下文,完成文後各題。  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使韓非來聘。韓非者,韓之諸公...口袋老師來自: 口袋老師 2015-07-06

【小題1】A

【小題2】C

【小題3】A

解析:

【小題1】A(幹:求。)

【小題2】C(而:均為連詞,表順承。A則:連詞,上句表比照,就;下句表假設的結果,就。B於:介詞,上句表被動,被;下句表物件,向。D何:語氣副詞,表疑問,怎麼;下句,疑問代詞,什麼。)

【小題3】A(韓非最感憂心的是“治國不務求人任賢”“所養非所用,所用非所養”“廉直不容於邪枉”等。)

參考譯文:

韓國國君韓安向秦國獻上領土和玉璽,請求作為秦國的附庸,派韓非出使到秦國致意。韓非是韓國的公子,精通刑名法術的學說。他看到韓國國力日益衰弱,多次上書給韓王請求錄用,韓王不能任用。於是韓非怨恨韓王治國不致力於訪求人才、任用賢能。反而選拔浮誇、淫亂的蠹蟲之輩,把他們安置在立有功勞能辦實事的人之上;國家形勢緩和時寵愛那些徒有虛名計程車人,國勢緊急時就徵用那些戴盔披甲的武士;平時供養的人不是能夠任用的人,戰時能任用的人不是平時供養的人。他為廉潔正直的人不被奸邪不正的權臣容納而悲傷,考察了以往的得失成敗的變化,撰寫了《孤憤》《五蠹》《內儲》《外儲》《說林》《說難》等五十六篇文章,十多萬字。

秦王聽說韓非的賢名,想見他。韓非替韓國出使到秦國,趁機上書遊說秦王:“現在秦國的土地方圓數千裡,軍隊號稱百萬,號令下達賞罰嚴明,天下沒有一個國家能比得上。我冒死希望拜見大王,陳說用什麼辦法打破各國合縱聯盟的大計。大王若真能聽從我的意見,那麼,您如果一舉不能將天下的合縱聯盟拆散,趙國不被佔領,韓國不被滅亡,楚國、魏國不來臣服,齊國、燕國不來親附,霸主的功名不能成就,四周鄰國不來朝拜,就請您把我殺了在全國示眾,以此告誡那些為君主出謀劃策不忠實的人。”秦王讀後,心中喜悅,但沒有任用他。李斯忌妒韓非,便對秦王說:“韓非是韓國的公子,如今您想吞併各國,韓非最終要為韓國著想,而不會替秦國效力,這是人之常情。現在您不用他,卻又讓他在秦國長期逗留後放他回去,這是自留後患啊。還不如依法殺了他。”秦王認為李斯說得對,便把韓非交給司法官吏治罪。李斯派人送毒藥給韓非,讓他及早自殺。韓非試圖親自向秦王陳述冤情,但無法見到。後來秦王后悔,派人去赦免韓非,可是韓非已經死了。

揚雄《法言》上說:有人問:“韓非著《說難》篇議論遊說之難,因而他自己最終死於‘說難’,那麼冒昧地問,他的行動與言論為什麼相違背呢?”回答說:“‘遊說之難’大概就是他致死的原因吧!”那人問:“這是為什麼?”答道:“君子依照禮儀行動,按照道義停止,所宣揚的學說合乎禮義就前進,不合乎禮義就後退。有所證實而不擔心自己的主張不符合別人的心意。去勸說別人而又顧慮自己的說詞不合別人的心意,那麼就會各種手段沒有不用的了。”有人問:“韓非正是擔心自己的主張與對方心意不合,不是嗎?”答道:“遊說他人卻不遵循道義,這是值得憂慮的。如果遵循了道義卻不合他人的心意,便不必擔心了。”

臣司馬光說:我聽說君子親近自己的親人從而推廣到親近別人的親人,熱愛自己的國家從而推廣到熱愛別人的國家,因此功勳大、名聲好,從而享有百福。現在韓非替秦國出謀獻策,卻首先要使他的祖國覆亡,來實現自己的主張,罪過本來是不被誅殺所容的,有什麼值得憐憫的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