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使用數量和型別往往反應了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1-07-31

青銅器是古代統治者地位尊卑和權力等級的象徵,一般百姓是沒有資格用的。在《禮記·曲禮下》中有這樣的記載:“凡家造,祭器為先,犧賦為次,養器為後。無田祿者,不設祭器;有田祿者,先為祭服。君子雖貧,不粥祭器;雖寒,不衣祭服;為宮室,不斬於丘木。大夫、士去國,祭器不逾竟。大夫寓祭器於大夫,士寓祭器於士。大夫、士去國,逾竟,為壇位鄉國而哭……”從這些記述來看,當時對於使用祭器或禮器的具體要求是:家中製作器物,器首先考慮祭器,最後才是生活用器;有田地的自由農民可以做祭祀穿的衣服,無田地(奴隸)不能擁有祭器,擁有祭器者即使貧困也不賣掉祭器,即使寒冷也不能穿祭祀用的服裝;(貴族)營造宮室不能伐取祖宗墳丘上的樹木,貴族離開自己的封地,祭器不能離開所在地,大夫寄放祭器在大夫家中,士寄放祭器於士家中等。這些都明確規定了擁有祭器者的行為。

在當時森嚴的等級制度背景下,不同級別的人使用、陪葬不同種類和數量的青銅器,它是區分尊卑長幼的一個標尺。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由於當時鑄造採取的是比較落後的範鑄法,一器一範,鑄造無論成功與否,澆鑄用的陶範最後都會被損壞,所以要做好一件青銅器著實不易,故器物銘文最後的文字都是“……子子孫孫永寶用”文辭格式,表示這些東西將被視為傳家之寶代代珍藏,有些窖藏中族屬風格明顯不同的器物則可能是戰爭中奪取的戰利品,這裡青銅器不僅是財富,而且是榮耀的象徵。

諸侯、貴族墓的隨葬品,以各種青銅禮器為主,但和商代相比,酒器減少,食器增多。在各種食器之中,鼎和簋是最重要的。周代的禮制規定,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東周,則是天子、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與鼎配合使用,九鼎配八,七鼎配六,五鼎配四,三鼎配二,亦有明確的規定。這在考古發掘中也得到了證明。例如,在河南省陝縣上村嶺虢國墓地中,有一些大型和中型的貴族墓分別隨葬七鼎、五鼎、三鼎或一鼎;墓的規模也依次減小。其中“七鼎墓”已被證實為虢太子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