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六體的介紹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1-07-15

製圖六體的介紹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5-27 回答

製圖六體指製圖應該遵守的六條原則或標準,但是對六體的解釋卻存在分歧,尤其對後面三體的理解眾說紛紜。製圖六體是對以往製圖經驗的總結,釋為製圖應該考慮的六個相關因素更合原意。

其中分率釋為比例尺、準望釋為座標系、道里釋為把實際路程折算到地圖上的方法,而高下、方邪及迂直指的是地形、地貌特徵,分別釋為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及道路彎曲、順直程度。後世文獻對六體記載的差異源於唐代編纂的《晉書》和《藝文類聚》。

從製圖六體分載於《四庫全書》的經、史、子、集等四部分析,乾隆以前還沒有對製圖六體的性質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地圖用途的不同,是導致古代中西方製圖理論差異的原因。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此公元三世紀裴秀的製圖六體,不僅總結歸納了中國遠古以來地圖學的豐碩成果,而且推出了自己的創造性見解,第一次為中國的地圖繪製確立起一套較為嚴格的科學規範理論體系,使中國的地圖繪製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此後中國的製圖業經後各代發展至今,取得了讓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成就,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製圖六體

製圖六體的介紹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5-27 回答

製圖六體是中國最早的地圖,它正確的闡明瞭地圖比例尺、方位和距離的關係,對中國西晉以後的地圖製作技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賈耽、宋代沈括、元代朱思本和明代的羅洪先等古代製圖學家的著名地圖,都繼承了製圖六體的原則。製圖六體,是晉代製圖學家裴秀提出的繪製地圖的六條原則。他總結了前人制圖經驗,提出了地圖製圖的六條原則,即製圖六體:一為分率,用以反映面積、長寬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為準望,用以確定地貌、地物彼此間的相互方位關係;三為道里,用以確定兩地之間道路的距離;四為高下,即相對高程;五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為迂直,即實地高低起伏與圖上距離的換算。

搜狗問問

製圖六體的介紹 peony 1級 2016-05-26 回答

原文:製圖之體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廣輪之度也。二曰準望,所以正彼此之體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數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

制宜,所以校夷險之異也。有影象而無分率,則無以審遠近之差;有分率而無準望,雖得之於一隅,必失之於他方;有準望而無道里,則施於山海絕隔之地,不能以

相通;有道里而無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則徑路之數必與遠近之實相違,失準望之正矣,故以此六者參而考之。然遠近之實定於分率,彼此之實定於準望,徑路之

實定於道里,度數之實定於高下、方邪、迂直之算。故雖有峻山鉅海之隔,絕域殊方之迥,登降詭曲之因,皆可得舉而定者。準望之法既正,則曲直遠近無所隱其形也

翻譯:製圖的原則有六種,第一是比例尺(分率),這是用來確定物體大小的。第二是拓撲關係(準望),這是用來確定事物之間彼此的位置關係的。第三是距離(道里),這是用來確定所經過的里程數的。第四是相對高程(高下),第五是地表起伏(方邪),第六是圖上地表起伏到實際的換算(迂直),這三個需要因地制宜,用來確定平坦和起伏的差異。有影象但沒有分率,就無法確認遠近的區別;有分率卻沒有準望,雖然可能在一處正確,必然在別處出錯;有準望卻沒有道里,那麼若於被山海隔絕的地方作圖,就無法使之可以通行;有道里卻沒有高下、方邪、迂直的校正,那麼路徑的長度必然與實際不符,並失去了準望的正確性,所以需要以這六個(原則)作為參考。但是,遠近的準確性由分率確定,地物彼此關係的準確性由準望確定,道路長度的準確性由道里確定,測量資料的準確性由高下,方邪,迂直的計算確定。所以即使有崇山峻嶺和大海的阻隔,絕境特殊之地的難以抵達,高差巨大的阻擋,都可以依據這些得到確定。準望一旦確定,那麼曲直遠近就無處可藏了。

高中水平翻譯,見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