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荷塘月色題詩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2-12-14

為荷塘月色題詩滿滿的愛2017.09.07 回答

被老師表揚的,呵呵

題荷花

層層葉上綴白花,如珠如星如美人。

微風送香傳波痕,遮水更見葉風致。

獻醜了。。

為荷塘月色題詩匿名使用者2017.09.07 回答

荷塘月色》的審美價值

摘要:大半個世紀以來,《荷塘月色》是一篇深受讀者喜愛的散文,本文試圖從審美的視角對作品所展示的深邃的意境美、朦朧的情感美以及充滿人性的哲思美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揭示散文受人們喜愛的深層內涵及在審美教育和精神建構上所具有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荷塘月色意境情感哲思審美

《荷塘月色》是我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於一九二七年創作的一篇抒情散文。大半個世紀以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大家閱讀它,讚賞它,無不為它神妙的境界和精美的文字所折服。因此,又被選到中學和大學的教材裡。《荷塘月色》何以有如此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本文將就此問題作一探討。

一篇散文,特別是抒情散文,既要塑造出豐富鮮明的藝術形象,還要有真摯的感情、濃郁的詩意以及發人深省的哲理、精巧的構思等,更重要的是還要有深邃的意境。可以這樣說,藝術是生活的昇華,而意境則是藝術皇冠上璀璨的明珠。一篇散文,若能創設出優美的意境,那就達到了藝術美的最高表現形式,也就有了較高的審美價值。荷塘月色之所以有不衰的藝術魅力,原因之一就在於作者創造出了符合人們審美情趣的意境。

作品突出地表現在善於捕捉人對大自然所引起的感受。作者透過細緻的觀察、精微的體驗,細膩、逼真地描繪了在蒼茫的月光這一特定環境下荷塘那有形有神、有光有色、有靜有動、綺麗迷人的特有風貌,把大自然的美傳導給讀者,使讀者讀過這篇文章後猶如進入這樣一個境界∶蒼茫的月光下,作者一個人逍遙自在、從容不迫地走著、踱著。荷塘裡的荷花也顯得迷人了,碩大的葉子,亭亭玉立,體態輕盈柔美;潔白的荷花嫋娜搖曳、欲開含羞。“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到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這時候,“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那灌木、那楊柳留下的參差、斑駁的黑影和那稀疏的像畫在葉子上的倩影,那隱現在樹梢上的遠山……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啊,靜謐、淡雅、朦朧,任何一個讀過這篇作品的人都會被這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從這裡我們似乎嗅到了淡淡的荷花的清香、薄薄的青霧的氣息,感受到了微微晚風的輕撫,溶溶清輝的沐浴。覺得身心無比舒暢,似乎進入一種無比清新、充滿情韻的境界之中,這真是一種不可言傳的美的享受。特別是那流水般的月光,潔淨、柔和、清淡、朦朧,讓人可視可觸,能使人的心靈得到淨化,精神得到昇華,情感得到滿足。這時候,縱使有滿懷的惆悵、一腔的愁思,也早已消融在這境界之中了。其實,此時作者筆下的景物,是他深入領悟自然生命與自我性靈的默契和交融,是他生命體驗和人格追求融為一體的外化。正是由於他的敏銳捕捉和留心體察,大自然的風姿神韻及萬物之間的關聯諧調,才匯聚到作者的筆下,才為我們營造出一種神與物遊、物我同化的境界。

一首美妙的樂曲,一個優美的舞蹈動作,都能直接喚起人們的美感。對語言藝術的欣賞卻不同,它需要讀者透過語言的描繪去感知作品所描繪的形象,進而產生美的感受。這就要求文學作品不光要表現出豐富的知識,告訴讀者生活的真實內容,更重要的是引發讀者的情思,讓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瑰麗的藝術王國。只有這樣,才能顯示作品的奇趣和魅力。而《荷塘月色》就達到了這樣的藝術境界,它能使讀者調動自己以往有關的經驗積累,和作者一起徜徉於藝術王國之中,從而得到美的享受。也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讀者才會對作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才會去領悟大自然化育生命、滋潤心靈、昇華人格的審美意義,作品也才會顯出它較高的審美價值。

散文具有抒情言志的功能,作者內心豐富的情感和寄託,往往藉助散文的形式去表現。因此,欣賞散文,直接面對的是宇宙間最美麗的生命——人,以及這個生命極為豐富的情感體驗。所以,要實現散文的審美功能,還需要循其語言表徵,追尋它直抒或隱含的人物情感。在這些情感的反覆認同和反覆體味中提升審美品位。義大利作家薄伽丘說過∶“經過費力才能得到的東西,要比不費力就能得到的東西更能令人喜愛。”正是基於這一點,《荷塘月色》所展示的作者內在情感的朦朧美,就需要讀者全心地去感受,才能從回味妙悟中得到美感,而審美的最大興味正在於此,所以,這也是《荷塘月色》具有不衰的藝術魅力的另一原因。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荷塘月色》中,儘管作者沒有直接寫自己如何苦悶,如何要尋求精神上的解脫,但卻使人感到處處都是作者的愁思和迷惘的追求,只不過作者運用高超的藝術手法,將自己的感情不露痕跡地融化在那詩一樣的語言之中。那淡淡的浮雲、那蒼茫的月光、那薄薄的青霧、那像籠著輕紗的夢……既組成了意境朦朧的圖畫,又表現了作者內在情感的朦朧美。其實,這何嘗不是作者的追求?在現實中受到的束縛,可以在想象中解脫。在現實中無法完成的願望,可以在想像中去實現。讀者就是透過這些去捕捉領略、想象補充、欣賞尋味這大自然的神秘之感,去感受這特殊情調的朦朧之美,這種朦朧之美還表現在對荷花的描寫上。作者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色、香、形等外部形象美,同時把荷花的氣質、神態、風韻等內在美也表現了出來。自古以來,荷花的品格,是中國知識分子嚮往和追求的極高極美的做人的境界,為文的境界,美學的境界。作者多麼希望像荷花那樣不隨流俗潔身自愛啊!可是,當時的社會現實又迫使他不能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在這進退失據的困境中,他只能把自己的苦悶、追求都發洩在文中。所以,儘管文章創造出優美的意境,但整個情調卻抑鬱傷感。而這種抑鬱、傷感的情調,朦朧的思想感情,由於表現得曲折委婉、真摯細膩,就最能誘使人產生審美的複雜心理活動。這樣,透過讀者的悉心感受,並且經過理性的思考之後,才能深刻認識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和借景抒情的寓意,才能明白作品所反映的特定的歷史內容和作者絕妙的藝術構思。只有這樣,才能引起讀者強烈的美感,從而得到再創造的美的享受。這些,都充分體現了《荷塘月色》的審美價值。

羅丹在談到其作品《思想者》時說:“藝術人的整個美,來自思想,來自意圖,來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啟發的思想和意圖。”對散文的欣賞也是如此。一篇散文,凝聚著作者對於人生世相的關注、思考和探索,並由此衍生出許許多多富有個性的情思。因此,作者探索、體驗的過程以及滲透於散文形象中的哲思之美,使讀者在拓展自己認識空間的同時,能夠多元地立體地去觀照世界,去思索生命的意義和目的,追求合理的人生和理想的社會。進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審美品位。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現代散文中極富個性色彩的一篇。其魅力不但來自於前述諸因素,還在於他以清新淡雅的筆調於看似平靜的描寫中透著一股悽苦與不甘的氣息,還在於他在困惑與掙扎中對生命價值的思索和追問。毫無疑問,《荷塘月色》最具審美特質的地方就在於這種哲思的表達,當我們把這種哲思和作者的個性及所生活的時代聯絡起來進行剖析時就會發現,作為一個有良知有追求的知識分子,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當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時,實際上他將自己分裂為兩個不同的自我,一個是現實中為五斗米折腰的我,一個是高傲、孤芳自賞、追求真善美的我,在這種情況下《荷塘月色》實際上是作者為自己營造的精神家園。如果我們把這種生命兩難境地的艱難抉擇撇開當時的背景去考察的話,其實,迷惘也好,困惑也好,掙扎也好,本來就是人生的一種狀態。對於常人來說,這種迷惘、困惑和掙扎往往只停留在現實的層面而不能自拔,而作者卻能將其昇華為藝術的形式並在自己所創造的藝術境界中得到慰藉,讓自己暫時逃離現實的困苦;不僅如此,作者用生命的靈性和人格的光彩所營造的無比清新、充滿情韻的精神世界,也會激發出每一位讀者嚮往崇高和純真的審美體驗,並將其內化為自身的精神力量和審美品格,使其心靈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滋養,這也是這篇作品的審美價值所在。

總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所展示給我們的不僅有令人嚮往的優美的境界,還有耐人尋味的生命現象,引人深思的立人之道,昭示來者的人生箴言。所以,這正是長久以來作品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之所在。

為荷塘月色題詩紅豆相思2017.09.07 回答

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揹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裡可以約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豔歌去的。採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採蓮賦》裡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裡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