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草根的書法夢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2-12-05

一個草根的書法夢剛陽文化 2022-07-16

瑋蓮

硯海蕩墨魂,縱橫見精神。

——  題記

在濰北,昌邑西北部有一個富有人文氣息的小鎮——龍池,被央視授予“中國最美鄉鎮”的稱號。

小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江北百塘鎮”之美譽,如今不僅是中國的“溴、鹽”重鎮,更是花香鳥語,道法自然,濃濃鄉野氣息的生態園。

這裡有歷史文化名村——齊西,有清代美名遠揚的“一門四學士”的故居,出過傳奇色彩的武進士齊恩銘,功勳卓著的早期同盟會會員陳幹誕生於此,有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牛群的老家,有紅色老區的革命精神,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王錫芝剪紙,這裡還是書畫之鄉。這些人文之光經歷了經濟大潮的衝擊,曾一度失色,在欲壑掙扎中,覺悟、反省,如今鳳凰涅槃,那些美麗的目光已重返家園眼眸……

在這樣的小鎮上有一位富有特色的農民書法家——趙煥禮先生,今年已經七十四歲,陽光健談,一談到書法,神采飛揚,沒有老人常見的老態,有點老來“狂”,神態裡透著自信和倔強,透著年輕人的神采。當地人稱他書法家,他總喜歡在前面加上“草根”一詞。他說:“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祖上務農,家中兄妹八人,我是老大,儘管自小天分不錯,艱苦年代,一家老小都要吃飯穿衣,初中就輟學幫父母擔起了養家的責任。自此春播夏耕秋收冬藏,與土地有了深厚的情感,是名符其實的草根。草根又最富有生命力,自喻,勉勵自己。”他深知藝術始終紮根在泥土,才有生命力。

趙老先生十六歲習了木工手藝,木匠活挑人,非有天賦的人是做不來的,他一干就是十幾年,成了南村北店吃香的手藝人,解決了養家餬口,供孩子上學之難,手藝也日臻成熟。裝屋樑,安門窗,打傢俱,刻柱雕樑,粗活細活,樣樣在行。連木工活中難度高的廟堂式古建築,傳統八仙桌等,也努力鑽研直至精通。期間還做過鐵皮匠的活計,用現在的話說,樣樣可都是純手工藝術呀!他的這些經歷為他後來的書藝生活沉澱了寶貴的財富。“聽聲類形,以耳為目,耳中見色,眼裡聞聲,畫形無象,造響無聲。”梁思成在《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中也講過,音樂、繪畫、建築之間的通感。所以說藝術之間是相通的。

趙煥禮先生自幼喜愛書法,只是生活困難時期,這夢深深藏在了心底。隨著一次次的社會改革,國富民強了,農村的生活也在一步一個臺階地上著,日子寬裕了,也有了閒錢。趙先生的兩個兒子重點大學都已畢業,都進了政府機關工作,成了家,立了業,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他這時才有了閒情,畢竟是性情中人,書法之夢也開始蠢蠢欲動了,他不相信什麼“人生五十不學藝。”他五十四歲重拾書法之夢,一發而不可收。他相信自己,農村不只生長糧食,也生長人才,農村是生活之基,藝術之源,他要走出自己的夕陽紅。

趙老先生從孩子身上進一步認識到讀書學習的重要,要寫好字,得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泛涉獵各類書籍,他如飢似渴地買書讀書,填補著知識的空白。每每見到自己喜歡的書法論著,法貼,或文學書籍,省吃儉用都要買下來,家中書籍不斷增多,《書概》、《古今書法論文選》、《漢簡》、《古典詩詞》《論語》《古文觀止》等等,翰墨書香成了他的良師益友。他甚愛孫過庭的《書譜》和姜夔的《續書譜》,反覆研讀、揣摩,書都一遍遍地翻爛了,仍是愛不釋手。他相信憑著自己前半生的人生經驗,加上書籍的薰染,定會“胸中有丘壑,腹內自乾坤。”

為了這個夕陽夢,趙先生臨過顏真卿、歐陽詢的楷書,臨過鄭文公牌、臨過乙英碑、石門頌,苦讀孫過庭的書譜,痴迷王鐸、懷素、黃庭堅、林散之等名家的草書,是傳統的習書者,師古而不泥古,是書法道路上虔誠的踐行者。他自費去北京中書協書法培訓中心學習,和書法界朋友切磋書藝,交友旅行兩不誤,就這樣,憑了好學善問的韌勁,書藝水平迅速提高。二十年來透過自學、拜師、訪名家、苦練,夢想成真。真草隸篆皆習之,尤擅草書和榜書。如今筆耕不輟,用筆展現著他曾經的歲月,展現著他的精神世界和夕陽情懷,傳播著中國的傳統文化,感染著一方人的精神世界。“翰墨聊知己,詩書悅雅懷。”夕陽無限好,何懼近黃昏!

我見過趙老先生幾面,他跟我說,為什麼學書法,說書法是老祖宗留下的最美的東西,中國的文字神奇有趣,裡面有大學問,研究起來沒止境,誘惑大,始終能激發出好奇心,是一種藝術享受,太美了,尤其是毛筆字。不過老先生最近有點苦惱,遇到止步不前的瓶頸,無法逾越自己。是啊,當你學習一樣手藝達到一定層次水平後,似乎就停止不前了,這個坎不好過,單憑苦練是達不到飛越的,一個人的知識沉澱、修為、本身的悟性就體現出來了,這就是考驗人的地方,跨過去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藝術的另一種境界了。趙老先生儘管在苦惱著,也在靜靜地苦思著解決的辦法,不氣餒的勁頭感染著我,人老了更應該有點張狂的精神氣啊!

書法裡蘊含著他的人生,他的夢,小鎮的變遷見證著老人的夕陽情,新農村的建設,生態園,觀光園裡的牌匾、雕塑都有先生筆跡和心血。他的書作在中國軍事博物館、廬山白麓洞書院,以及煙臺、西安等地均有收藏,還應邀去俄羅斯講過書法。他的精神帶動了龍鄉書法文化的發展,家中常年有拜師學藝的左鄰右舍,還有遠道而來的書法朋友切磋書藝。

常常聽到“字如其人”的說法,這句話是說,從一個人的寫字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情,字如其人,亦如人生,而我始終認為書法更是人生寫照。字是人寫出來的,一長一短,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人生也是人用行動寫出來的,一旦一夕,一張一弛,一善一惡。人生百態,我們當從中啟迪人生,感悟人生。趙先生的作品中,不論是筆的走勢,線墨條,還是書寫內容,總透出濃淡相宜,揮灑自如的狂放來。正如他自己的詩句“名韁利鎖非吾願“,“庭草經霜老更綠”,“人生當效東籬菊”等等,這些自詩書作,展示著一位老人的精神世界和夕陽情懷。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上善若水,執筆寫的都是自己的人生旅程,字味如人生。

最近先生寫了一副“不容易”,我很喜歡,作品中透著滄桑和從容,流暢大氣,靈動,欣賞之餘,覺得這三個字蘊藏著老人對世事的參悟,是珍惜,是善待。書法人生,是對美與善的追求和傳播,是對自己與他人的勸勉,也是書法藝術的境界吧!

“不容易”似乎是世間萬物的生存狀態,好的人生,都是從苦裡熬出來的。因為信仰,因為追求,我們要歷經磨難和滄桑,寂寞和孤獨,在不易中參悟出生的意義和價值,才會珍惜快樂時光,才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燦爛自己,照亮別人。我們的語言文字裡才沉澱了“蹉跎歲月”“歲月滄桑”……這些厚重的詞語。

經歷波瀾後的人生方顯厚重,正如趙先生下面的這幅字“波瀾不驚”,似是波瀾後的坦然和平靜。“波瀾不驚”語出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人生經歷了“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才會有“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文以載道,書法亦載道,范仲淹的境界,趙先生的境界,這也該是我們人生追求的境界吧!

趙先生的自題草堂壁組詩:

“草堂柴扉掩,牆角生黃蘆。寒蛩才入戶,梧葉落庭除。”

“樑上燕雀自來去,簷下蜘蛛作畫圖。天外閒雲任舒捲,庭前野草自榮枯。”

“烹茶朝臨貼,焚香夜讀書。筆端換煙霞,丹鳳吐流蘇。師前賢,求法度。破蕃籬,立風骨。”

“捉筆常恨知音少,夜長但覺故人疏。猶懷屈子求索意,路漫漫其修遠兮。“

從這些自作詩句裡,我看到了老先生的人生態度和對書法藝術的不懈追求,我忽然想起馮夢龍的話“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

字,心畫也,趙老先生的字,透著堅毅和自信,一枝毛筆,一方硯,傳承著民族的文化,影響著這一方的人,傳播著美和善,提升著這方水土的生命品質。願趙老先生的書藝人生更精彩!

作者:瑋蓮原名孫志華,高階講師,熱愛生活,業餘寫寫文字,抒發對美的感受,傳播美和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