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製圖六體”的原文白話文大意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1-07-08

裴秀“製圖六體”的原文白話文大意是?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09-13 回答

白話文大意:

裴秀詳細論述了製作地圖的原則和方法。分率,即比例尺,用以區別地域長寬和麵積的大小;準望,是確定各地物的方位;道里,即距離,用以確定道路的里程。高下、方邪、迂直,是校正由地面起伏、道路迂迴而引起的水平直線距離的誤差。

裴秀指出,在運用這些原則時應因地制宜,互相參照。這樣,雖有高山大海阻隔和難以達到的絕險之地,都可以得到正確的結果。“六體”中的高下、方邪、迂直三條,後人解釋不一。

一般認為,按原文並考慮到測制地圖的基本法則,應理解為:將兩地間的道路長度(包含道路起伏、彎曲而引起的誤差)改化為水平面上的直線長度的 3個因素和方法。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裴秀提出的這“製圖六體”,是當時世界上最科學,最完善的製圖理論。除經緯線和地球投影外,現代地圖學上應考慮的主要因素,他幾乎全提了出來。因此,人稱他是“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這一理論一直到明清時,都是遵循的。明末,義大利有經緯線的地圖傳入中國後,中國的繪圖方法才開始改變。

製圖六體”正是他在親自實踐的基礎上,批判繼承前人制圖經驗而創造性地總結出來的地圖繪製理論,他奠定了中國中古時期製圖的理論基礎,推動了地圖製圖學的發展,在世界製圖學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他明確地寫下成文的製圖規格,而且在他以後,直到利瑪竇的世界地圖傳入中國以前,中國的地圖在內容、形式上雖多變化,在製圖法的本質上沒有很多新的發展,它始終是中國繪製地圖的重要方法。

裴秀這一時期的地圖,是中國地圖史的中堅,迫尋他地圖製作的淵源和業跡,基本可以看出明代以前中國製圖的發展過程和地圖的主要源流。裴秀以前的地圖 地圖是人類表達地理景觀、描述地物空間位置的一種手段,它的實用價值有時是文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56666字效果無法比擬的。

因此,華夏初民在後來的與自然作鬥爭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及學會把自己地理活動的範圍用符號或圖形表示出來,這便成了古典地圖。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製理論,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系統製圖理論,直至今天地圖繪製考慮的主要問題除經緯線和投影外,裴秀幾乎都扼要地提到了。

裴秀提出的這些製圖原則,是繪製平面地圖的基本科學理論,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它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製圖學,在中國地圖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世界地圖學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製圖六體

裴秀“製圖六體”的原文白話文大意是? ┏存粹dé戀 1級 2016-12-02 回答

製圖六體,是晉代製圖學家裴秀提出的繪製地圖的六條原則。 他總結了前人制圖經驗,提出了地圖製圖的六條原則,即“製圖六體”: 一為“分率”,用以反映面積、長寬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 二為“準望”,用以確定地貌、地物彼此間的相互方位關係; 三為“道里”,用以確定兩地之間道路的距離; 四為“高下”,即相對高程; 五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 六為“迂直”,即實地高低起伏與圖上距離的換算。 裴秀認為,製圖六體是相互聯絡的,在地圖製作中極為重要。

裴秀“製圖六體”的原文白話文大意是?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09-14 回答

製圖六體,是晉代製圖學家裴秀提出的繪製地圖的六條原則。

裴秀(西元224~271年)字秀彥,河東聞喜(今屬山西省)人,晉武帝時官司空,後任宰相。他根據「六軍所經,地域遠近,山川險易,徵路迂直」,校驗了魏國留下的舊圖。

由於舊圖繪製粗略,加之地名改變,他在門客京相璠的幫助下,編制了我國最早的地圖集——《禹貢地域圖》、《地形方文圖》。他總結了前人制圖經驗,提出了地圖製圖的六條原則,即「製圖六體」:一為「分率」,用以反映面積、長寬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4653431二為「準望」,用以確定地貌、地物彼此間的相互方位關係;三為「道裡」,用以確定兩地之間道路的距離;四為「高下」,即相對高程;五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為「迂直」,即實地高低起伏與圖上距離的換算。

裴秀認為,製圖六體是相互聯絡的,在地圖製作中極為重要。地圖如果只有圖形而沒有分率,就無法進行實地和圖上距離的比較和量測;如果按比例尺繪圖,不考慮準望,那麼在這一處的地圖精度還可以,在其他地方就會有偏差;有了方位而無道裡,就不知圖上各居民地之間的遠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離,而不測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則徑路之數必與遠近之實相違,地圖同樣精度不高,不能應用。

這六條原則的綜合運用正確地解決了地圖比例尺、方位、距離及其改化問題。所以製圖六體成為我國明代以前地圖製圖學理論的基礎,在我國和世界地圖製圖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裴秀“製圖六體”的原文白話文大意是?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09-14 回答

製圖六體,是晉代製圖學家裴秀提出的繪製地圖的六條原則。 他總結了前人制圖經驗,提出了地圖製圖的六條原則,即“製圖六體”: 一為“分率”,用以反映面積、長寬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 二為“準望”,用以確定地貌、地物彼此間的相互方位關係; 三為“道里”,用以確定兩地之間道路的距離; 四為“高下”,即相對高程; 五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 六為“迂直”,即實地高低起伏與圖上距離的換算。 裴秀認為,製圖六體是相互聯絡的,在地圖製作中極為重要。地圖如果只有圖形而沒有分率,就無法進行實地和圖上距離的比較和量測;如果按比例尺繪圖,不考慮準望,那麼在這一處的地圖精度還可以,在其它地方就會有偏差;有了方位而無道里,就不知圖上各居民地之間的遠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離,而不測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則徑路之數必與遠近之實相違,地圖同樣精度不高,不能應用。這六條原則的綜合運用正確地解決了地圖比例尺、方位、距離及其改化問題。所以製圖六體成為我國明代以前地圖製圖學理論的基礎,在我國和世界地圖製圖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