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痴葉天士觀後感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動漫
  • 2022-11-24

醫痴葉天士觀後感慧圓教育 2022-07-14

導語:關於葉天士是一個高尚的人,因為他一生痴迷的是醫術,鑽研的是醫道,併發揚廣大,他開創立中醫關於瘟疫治療的一個流派,並由他的弟子整理出了傳至後世的文獻資料,果真善莫大焉。我為你整理了醫痴葉天士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醫痴葉天士觀後感 篇1

看完《醫痴葉天士》後,我在網上搜了搜葉桂的平生事蹟,“醫病治世,不貪榮華”是對他最準確的評價,他的醫痴精神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前些年,我還經常看到醫生拿藥品回扣的事,心裡不禁為這些行為搞到羞恥。在電影中,葉天士在路遇乞丐時,主動為乞丐、乞丐的母親和孩子診治,他既堅持原則收取診金,又施捨多出診金幾倍的銀子,讓乞丐為母抓藥。在現在,即便我們沒有能力去向病人伸出援手,但我們也不能因職務之便去賺取多餘的錢財。葉天師在知道乞丐無錢付醫藥費時說了一句話“我行醫天下從不多取一分,也不少取一文”,他說給乞丐打了兩折加上一個折上折只取走了乞丐能付的五文錢,又讓乞丐向他乞討,施捨乞丐銀錢時又說這錢與醫道無關,我就覺得葉桂是很可愛的一個醫痴,肚子餓著也要去給乞丐一家看病。在知府被葉桂用響豆之法治好了以後,知府卻以為葉桂耍他將他抓了起來,直到皇上病重太醫無法治請葉桂治病時,葉桂為了醫治在獄中的犯人拒不出獄,在妻子的勸說下出來。也可以看出葉桂不畏權貴,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不因別人身份高貴而對別人卑躬屈膝。

“學生行醫三十餘載,深知醫道通於天道,醫者有割股之心,而不可有絲毫一己之念,這醫術乃濟世之術,醫者關乎千萬人之性命,人命關天,若把醫術當成求名求利之術,則無異於盜匪,學生深知醫術不可和錢財扯在一起,只有無私無我,醫術方可圓潤如意,醫道方可為正道”這段話是葉桂治好皇上病後,皇上要賞賜他時說的。葉桂他救乞丐、救皇上、救盜匪,他救人不分貴賤、不分好壞,只講“醫道”。葉天士他“痴”,卻又不傻:在給乞丐治療病後,他回到家裡後,拿自己的身體來試驗探究如何可以“更好的為窮人省下買藥的錢財”;再給皇上治瘧疾時,他苦思一夜,反覆揣摩,終於得到正確的方法;在江陰治療霍亂的時候,前一週由於沒有找對方法治療,最後終於找對了,他就讓章楠幾號醫案,還說“讓後人知道我們是如何失敗的”,這也許只是一個小的`方面,但是他的治學真的讓我們不可不重視。

葉桂臨終前告誡他的兒子們:“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這是一個對自己的言行極端負責的仁者之言。他是一個節操高尚的人,一生痴迷在醫術上,鑽研醫學之道。他開創了中醫治療瘟疫的一個傳說。我們應該時刻以葉天士為榜樣,不論是做人做事,行醫救人都是我們所追求的。中醫之道,在於人心。

醫痴葉天士觀後感 篇2

葉天士,名桂,號香巖,又號上律老人。江蘇吳縣人,約生於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於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

葉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師”之古訓。

今值元旦,巧遇電影《醫痴葉天士》播放,其內容塑造了乾隆年間大江南北溫病流行之往事。

其言“醫痴”,實屬“醫魂”之意也。

葉桂精心研究溫病,勇於實踐,其創新精神、卓著療效,倍受世人矚目與稱道。

若論溫病學,縱觀其崛起,發展與成熟,頗為迅速,而其生命力亦極其強大。

溫病之論,上溯《內經》和《傷寒論》,下迄明清專著,如《瘟疫論》、《溫熱論》、《溫病條辨》、《溫熱經緯》等,目不暇接。

溫病之治,“流腦”、“鉤端螺旋體病”、“流腮”、“麻疹”、“白喉”、“腸傷寒”、“瘧疾”和“痢疾”等,中醫皆有豐富而成熟之經驗。

解放之初,著名老中醫蒲輔周辨治石家莊之“乙腦”,近年“非典”、“流感”之防治,亦足見其療效。

為此,中醫之史,也是與急性熱病鬥爭之史!

愚年少之時,曾見家父以滾水浸漬生大黃,療“流行性出血熱”於危急之時,確有截斷扭轉之效。

家父雖作古多載,而其力挽狂瀾、救死扶傷之身影,迄今尚記憶猶新!

醫痴葉天士觀後感 篇3

在影片《醫痴葉天士》中,記述了一代名醫的醫者仁心。其中有兩個故事,一個是葉天士給乞丐看病堅持收診費,卻打了二折又折上折。最後,讓他行乞,再給了他買藥錢。另一個是,葉天士給皇上看病,當皇上打算賞賜他是時候,他也堅持只收診費拒收獎賞。

在上述兩個故事中,我們都能看見葉天士作為醫者的原則:只收取也必定要收取自己應得的酬勞。我們常說醫者仁心,但醫者不是“聖母”,沒有人有義務去無條件的幫助一個陌生人。獻愛心是情分但不是本分,醫生同樣需要維持生計,也同樣有支撐家庭的責任。撫養兒女,贍養老人,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為人之道,生而為人的醫者同樣需要,這時候醫生就是一份謀生的職業。愚以為,只有能夠維持生計,照顧好自己與家人的醫者,才能有精力去堅持心中的醫道。回到現實,由費用引起的醫療糾紛屢見不鮮,在大醫院裡專家門診的掛號費就要上百。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無人生來便是醫者,而醫者也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栽培,他們還有自己要維繫的生活。

此外,葉天士更令人敬佩的地方在於:有人道的醫道之下還有仁心——有對病人的體諒。他讓乞丐向他行乞,再給藥錢,後來又以自身試針,為乞丐想省錢的好法子。葉天士有硬的一面也有軟的一面,堅持自己的原則是硬,願意為他人著想並付諸於行動是軟。他的仁心就像一顆夾心糖,吃進嘴裡甜滋滋,硬邦邦的,久抿後,中間的果醬爆開,別有一番滋味。那顆仁心啊,無愧於家人,無愧於天地,是有責任的仁心!

所以在我心中,那種愛心氾濫,不顧自身一味施捨他人的人沒有真正的醫者之道,他們只有一座漂亮的泡沫城堡,輕觸便會消失;那種心裡只有錢財,利益至上的人更不具備醫者之道,空有技術沒有仁心。葉天士之道才是真正的醫者之道:人道+仁心。

醫痴葉天士觀後感 篇4

好久沒有看中國古代的電影,也好久沒有看如此純粹的電影。

一直都對中醫有莫名奇妙的好感,一直都覺得學醫的人都懷著一顆懸壺濟世的心,在網上偶然間發現了這部影片,沒有任何執念的從頭到尾,最後唯一想給它的評價是純粹,乾淨。

面對乞丐都要收自己作為一個醫生的診金,回頭來卻又主動以另外一個身份給予比診金更多的錢給乞丐去抓藥治病;面對官員和強盜兩種不同的身份,可以用同樣平等眼觀去看待他們;治好天子的疾病,面對天子賞賜,也可以當面拒絕,只收自己的診金······

也許,在別人眼中,又該說他傻了吧,不求榮華富貴,放棄唾手可得的權勢,只在山野間過閒雲野鶴的生活治病救人,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

繁華塵世,紛紛擾擾,所有的人都在過著繁忙的生活,滿足自己各種慾望,不停地追求著更好的物質生活,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那般痴傻,只顧著自己對醫學的那份痴念,只顧自己心中對治病救人的期許,安於清貧?

也許,很多人都缺少屬於心中的那份痴念,忘記自我,只求做得更好。

所需的,不過是一點痴念而已,但願你可以早日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痴念,然後為了它,乾淨的,純粹的,去努力。

醫痴葉天士觀後感 篇5

回想兩年前古代哲學課上老師給大家放《醫痴葉天士》的電影,那時中醫基礎還十分薄弱懵懂,今日再次回顧此片,深深享受其中,行雲流水的暢快,一切都是那麼恰到好處的舒心。

自從本學期開始學習溫病學和醫案學,葉天士的大名真是如雷貫耳,溫病學的祖師爺,醫案老師亦是反覆提及《臨證指南醫案》對中醫臨床的重要作用。

之前尚且對葉先生沒有感覺,然而,觀影之後,葉天士這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形象實在令人難以釋懷,身為醫者,我們並不需要神化,也不需要轟轟烈烈,只需真真實實的紀實就好了,因為醫者仁心只需要透過平常的待人處事即可表現地淋漓盡致,葉天士走在路邊給乞丐治病,被劫到山上給土匪好漢治病,被關進牢裡給牢裡的獄友們治病,完全不顧身在何地,我已無我,給蘇州知府治病,傳到行宮給皇上治瘧疾發熱,我沒有看出他對不同患者有什麼不同,對天下的患者一視同仁,竭盡本分之事,坦蕩利落,又風趣幽默,看葉先生的舉動我總忍俊不禁,痴而不傻,狂而不妄,為什麼看葉先生感覺這麼舒心,因為這正是大醫精誠最好的體現,醫術固然可以治病救人,但若沒有醫德便不能成為醫者,而葉先生正好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極好的榜樣,被他的醫德所感染、所感同身受,我身邊要是有人這麼對我,我也一定崇敬佩服。

說他醫痴,但正是這種對醫學及蒼生的痴狂成就了他,他若不痴,便不會身外無物,便不會心不旁騖,便不會我已無我,拋功名利祿於九霄雲外。拒絕皇上恩賜時葉天士謝罪道:“學生行醫三十餘載,深知醫道通於天道,醫者有割股之心,而不可有絲毫一己之念,這醫術,乃濟世之術,醫者關乎千萬人之性命,人命關天,若把醫術當成求名求利之術,則無異於盜匪,學生深知醫術萬不可和錢財扯在一起,只有無私無我,醫術方可圓融如意,醫道方可為正道。”看到這我才領悟,原來葉天士行醫救命從不收贈禮只收診金,是小,不把醫術當成求名求利之術,不借行醫之名去行盜匪之實,才是大。葉先生若想頂戴花翎自是容易,之前先皇上傳其進入太醫院,葉天士要去民間服務於萬千蒼生,他便抗旨不遵,先皇也沒有怪罪,並有所旨意:葉天士是大清朝的一個寶,要細心關照,這讓我想起劉果老師講的例子,別的醫生都忙著做實驗發論文升職稱,但有一個醫生不管這些,只顧著潛心提高臨床療效,患者量和口碑自是遠遠高於那些高職稱的同齡人。

近日有所想法,今後要多看一些醫學題材的紀錄片和電影,真是有趣又有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