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50字!8篇!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動漫
  • 2021-09-08

《論語》讀後感!50字!8篇!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0-02-24 回答

前不久,我讀了《論語》這本書,我之所以讀它,是因為它與《百家姓》、《孫子兵法》……書一起來到了我的手邊。

《論語》這本書分有20篇,其中,學而篇、為政篇、里仁篇、公冶長篇等比較有名。有時候,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的孔子。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讀的。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甚至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由此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50人的班集體裡,就有籃球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年紀不大的小女孩當了愛因斯坦的老師;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我還知道一個關於不恥下問的笑話:有一個人,官位很高,但學問不高,平日喜歡不懂裝懂。又一次,他去喝喜酒,見到桌上放著很多水果,他不認識石榴,又不肯放下架子問人,就裝出內行的樣子連皮啃。只覺得又苦又澀,就對夥計說:“這饃饃還沒煮熟,你得再煮煮。”就是這種不懂裝懂的人,才會遭到別人的冷嘲熱諷。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我想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有所啟發。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指孔子說:“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為政方面,孔子講得最多。可我對這一方面不太感興趣,就草草地看了一點。自然,虎頭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雖然這本經書我沒有完全讀完,但已從中受益匪淺。如果我有時間和精力的話,我一定會仔細的重讀幾遍,細品其中的滋味。

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多讀一些文言文,這樣,就能用更多的知識為我們的祖國儘自己最大的一份力!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論語》讀後感!50字!8篇!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0-02-25 回答

讀不懂!!!!!!!!!!

《論語》讀後感!50字!8篇!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0-02-25 回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