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心實腹是什麼意思(簡單的解釋詞意)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9-04

虛心實腹是什麼意思(簡單的解釋詞意)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4-04-29 回答

解1:“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這是老子為他心目中的理想臣民設計的標準,“按現代漢語講,就是臣民應當腦子裡空空蕩蕩,肚子裡滿滿實實,沒有什麼志向,身子骨卻要結實。”這樣的臣民,“會把‘虛心實腹’的生活視為天理”,對現實永無不滿,社會也就太平了。 解2:“老子講的虛其心,是指率性虛淡,隨遇而安”,“內心虛曠無垠”,“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所謂“實”,“是一種精神得到滿足後的慰藉與愉悅”。只要“使空靈高遠、純淨如水的心境騰出足夠的空間,去接受和容納更多有益的東西,這也就是使‘腹’實起來了。” 綜上所訴:見仁見智。哪個更近原意些?查《老子》原文是這樣的:“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原來老子講的是“聖人”的治民之術,所謂“虛心、實腹、弱志、強骨”云云,都是為了“使民無知無慾”,讓人們以“無為”的態度去處世,無所欲也無所爭,天下就“無不治”了。可見,老子“虛心實腹”之論,似乎並無字面上理解的虛心好學之類的意思,而是一種“使民無知無慾”、腦子空虛的愚民之術。雖然他提倡的“無慾”並不含食慾,主張“實其腹”而讓人吃飽肚子也合於“唯物”論,但作為一種人生哲學,對於正為實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的當代中國人來說,顯然沒什麼積極意義。 眼下不少人因反感物慾橫流、官欲膨脹和道德滑坡的怪現狀,而從道德修養的角度嚮往清心寡慾的境界,這是不難理解的。但嚮往可以,真要做到“心淨如水”卻不易。魯迅在談到陶淵明時曾指出,陶歷來被稱為超脫塵世的“田園詩人 ”和“隱士”,其實他既有“悠然見南山”的一面,也有“金剛怒目”式的“猛志固常在”的一面。“他於世事也並沒有遺忘和冷淡”,“於朝政還是留心”,並不“渾身‘靜穆’”,“並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因為他作為鄉間財主,有奴子,也有些生財之道,要不然,他老人家不但沒有酒喝,而且沒有飯吃,早已在東籬旁邊餓死了,哪裡還能“悠然見南山”!看來,人生作為一個過程,儘管人各有志、各有活法,但都很難超然、悠然於塵世,也不大可能毫無追求、毫無進取。現在人們反對官欲膨脹、物慾橫流,反對寡廉鮮恥的爭權奪利,並不意味著要肯定或返回到無知無慾、無為無爭的狀態。“存天理,滅人慾”的古訓講了多少年,有誰滅了多少“欲”?問題在於“欲”什麼、“爭”什麼、為誰而“爭”。官迷們爭著升官,是一種爭;鉅商們爭著發財,是一種爭;道德家們熱衷於弘揚古文化傳統,是一種爭;平民們爭取過上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也是一種爭。這是不宜一概而論的。老子所設計的無知無慾、無為無爭的人生模式,顯然不是現代人的理想境界,更不是革命者道德修養的應有取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