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博:盈:具:各是什麼意思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2-24

載:博:盈:具:各是什麼意思leila318 2015-07-13

載 [zǎi]

1。 載 [zǎi]2。 載 [zài]

載 [zǎi]

年;歲:千~難逢。三年兩~。

記錄;刊登;描繪:記~。連~。轉~。

載 [zài]

裝,用交通工具裝:~客。~貨。~重。~體。裝~。滿~而歸。

充滿:怨聲~道。

乃,於是(古文裡常用來表示同時做兩個動作):~歌~舞。

姓。

博 [bó]

〈形〉

(形聲。從十,尃( fū)聲。“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齊備。“尃”有分佈之義。本義:大)

同本義。與“小”相對 [large;big]

博,大通也。——《說文》

戎車孔博。——《詩·魯頌·泮水》

豈必褒衣博帶。——《淮南子·泛論》

豐麗博敞。——王逸《魯靈光殿賦》

倚沼畦瀛兮遙望博。——《楚辭·招魂》

不學博依。——《禮記·學記》

又如:寬衣博帶;博碩(粗大;寬大);博碩肥腯(古時獻牲祭神的祝禱辭,是說六畜肥大)

寬廣;廣搏 [extensive]

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廣博(範圍大,方面多);博聞(見聞廣博);博引旁搜(考證完備廣博,引證資料豐富充實)

眾多;豐富 [abundant;plentiful;rich]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論語·子罕》

又如:地大物博;博禍(多種禍害);博富(豐富廣博);博雜(多而雜亂)

廣泛;普遍 [extensively;generally]

風雨博施。——《荀子·天論》

又如:博覽群書;博施(普遍施與);博物洽聞(博見廣聞);博考(廣泛地考查)

淵博,知道得多 [profound]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又如:淵博(學識深而且廣)

〈動〉

賭,博弈 [gamble]

與閔公博。——《公羊傳·莊公十二年》

則博塞以遊。——《莊子·駢拇》

或以遊博持掩為事。——《後漢書·王符傳》

不有博奕者乎。——《論語·陽貨》

或飲或博。——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博劇(博戲,賭博);博弈(古六博戲與古圍棋)

取得 [get;win]

博個封妻廕子。——《水滸傳》

又如:博笑(謙詞。換取別人一笑);博鬻(換取);博名(獲取好名聲)

換取 [exchange sth。 for;get in return]

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清· 黃宗羲《原君》

又如:博易(交易;貿易);博徵(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徵收)

通“搏”。爭鬥,博鬥 [struggle]

一日,博雞者遨於市。——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盈 [yíng]

充滿:~滿。~溢。充~。沸反~天。

多餘:~餘。~虧。~利。

具 [jù]

〈動〉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雙手。表示雙手捧著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義:準備飯食或酒席)

同本義。泛指準備,備辦 [prepare]

具,供置也。——《說文》

具,備也,辦也。——《廣韻》

以食具告。——《儀禮·士相見禮》。注:“猶辦也。”

官備則具備。——《禮記·祭統》

壽為具召武帝顯。——《漢書·何武傳》

禮舉儀具。——張衡《東京賦》

具器械。——《孫子·謀攻》

故人具雞黍。——唐· 孟浩然《過故人莊》

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別具本章。——清· 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具食(準備食物);具觴(備酒。觴:酒杯);具狀(備辦詞狀;寫狀子);具稟(備辦上報的檔案);具覆(備辦回覆的檔案)

寫,題 [write]

李具狀求在獄。—— 清· 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具草(擬稿,起草);具銜(題寫官銜);知名不具;具結檢驗(與案件有關的人員出具保證,以免對屍體、現場等進行檢驗)

具備,有 [have;possess]

具乎其前。——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各具情態。——明· 魏學洢《核舟記》

獄具矣。——清· 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具壽(和尚的通稱。師父呼弟子或長老呼少年和尚時常用。具有盡其壽命及法身慧命的意思);具眼(具有鑑別事物的見識和能力);具足(具備)

判決;定案 [verdict]

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倉,法應立決,獄具矣。——清· 方苞《獄中雜記》

〈名〉

用具;器械 [tool]

實戰之具。——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奉生送死之具。——《史記·貨殖列傳》

慮患之具。——宋· 蘇軾《教戰守》

又如:具器食(用食具盛放的便餐);具理(瓶罐之類的器皿);農具;文具;刑具;臥具;茶具;道具;餐具;量具

才能;才幹 [talent]

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文選·李陵·答蘇武書》

幹誠之具。——明· 劉基《賣柑者言》

酒席 [feast]

今有貴客,為具召之。——《史記》

飯食 [food]

食以草具。——《戰國策·齊策四》

則佐長者視具。——《禮記·內則》。注:“饌也。”

分曹攜具。——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副〉

完備;詳盡 [in detail]

項伯乃夜馳之 沛公軍,私見 張良,具告以事。欲呼 張良與俱去,曰:“無從俱死也。”——《史記·項羽本紀》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又如:具述(詳細敘述);具言(詳細說明);具考(詳細推問);具論(詳細討論);具告(詳細上告)

假借為“俱”。都;全 [entirely;completely]

火烈具舉。——《詩·鄭風·大叔于田》

火烈具揚。

神具醉止。——《詩·小雅·楚茨》

莫怨具慶。

具饌於西塾。——《儀禮·士冠禮》

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發之。——《墨子·備梯》

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荀子·修身》

具答之。——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岳陽樓記》

具以情告。——《世說新語·自新》

具對所得。——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又如:具悉(完全瞭解);具然(自足的樣子)

〈量〉

用於表示屍體和某些器物的數量。如:一具屍體

1。 各 [gè]2。 各 [gě]

各 [gè]

〈代〉

每個,各自 [each;every;different]

各守爾典。——《書·湯浩》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鄉民復鳴鑼會集各鄉約數千人。——《三元里人民抗英》

又如:各有所長;各個;各自;各眾(梵語。各位);各行其志(各人按照自己的志向行事)

〈副〉

皆 [all]

各非敢違卜,用宏茲賁。——《書·盤庚下》

諸在上者,皆為其下陽;諸在下者,各為其上陰。——《春秋繁露》

另見 gě

各 [gě]

〈形〉

特別,與眾不同 [particular]

各,異詞也。從口攵,會意。攵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說文》

各,詞也。——《廣雅》

亦各,不一之辭。——《詩·載馳》疏

又如:這人很各

另見 g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