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明清,為什麼周邊藩屬國都爭相稱臣納貢?是因為有大哥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9-18

漢唐明清,為什麼周邊藩屬國都爭相稱臣納貢?是因為有大哥嗎?邯犯律 2020-11-25

藩屬國,顧名思義,是指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從屬、並受他國影響的國家。

藩屬國是藩國和屬國的合稱。

從漢朝劉邦開始有了“藩國”這一稱呼,

漢高祖劉邦設定在中央周圍,京畿地區,即首都周圍這個地區,實行郡縣制,就是秦朝的制度;在邊遠一點的地方呢,則實行周朝的封建制,依然再封一些王國出去。這就是一個王朝兩種制度,也可以看作是“一朝兩制”。

那麼分封在京師周圍的這些國家呢,就稱做藩國。為什麼叫做“藩”呢?藩就是籬笆、藩籬,意思就是說你們像籬笆一樣在周圍保衛中央,所以這些王侯都被稱為“藩王”。他們回到自己的王國去,叫做“歸藩”,也叫‘之國“。這些分封出去的王國是各自為政的,是有自己主權的,也是有自己財源的。

漢唐明清,為什麼周邊藩屬國都爭相稱臣納貢?是因為有大哥嗎?

屬國一詞最早源於戰國時期。

如秦兵器銘文中已有

屬邦

一詞。

其時中華大地除了有秦、齊、楚、燕、趙、魏、韓七個比較大的國家外,還有一些更小點的國家,如商鞅的母國衛國,中山國,宋、魯、衛、滕、鄒等。

另外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分佈在四周,北與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儀渠,南有巴國、蜀國、閩越。

這些小國或者小的政權,主要是依附“戰國七雄”,如巴、蜀兩國基本都是依附於戰國時期的楚國。

漢避漢高祖劉邦諱而改稱屬國。

據《漢書》卷6《武帝本紀》記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眾合四萬餘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

漢唐明清,為什麼周邊藩屬國都爭相稱臣納貢?是因為有大哥嗎?

《漢書》卷6《武帝本紀》顏師古注曰:“凡言屬國者,存其國號而屬漢朝,故曰屬國。”《後漢書》卷118《職官志·百官五》又云:“屬國,分郡離遠縣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

可見“屬國”是中央王朝為安置歸附的邊疆民族而依緣邊諸郡設定的一種行政建制,“主蠻夷降者”,與郡同級。

意思是說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從法理上是中央王朝的屬國,在行政單位上等同於中央王朝的一個郡。小一點的屬國則作為一個縣存在。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依據當時丞相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改為郡縣制開始,郡這一行政區域就普及了。

比縣大,比現在的省略小。秦統一後為三十六郡,漢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國,凡郡國一百有三。一直延續到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朝時廢郡制,以縣直隸於州。

對於中國來說,中國從西漢開始就有藩屬國。

漢唐明清,為什麼周邊藩屬國都爭相稱臣納貢?是因為有大哥嗎?

從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到漢末為止,漢帝國的北面、西面、東面設定了十幾個郡:定安、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北地、犍為、廣漢、蜀郡、張掖、居延、遼東都有屬國的設定,大者領有五六城,小者一二城。

大郡割邊遠縣置屬國,如割廣漢北部都尉所治為廣漢屬國,割蜀郡西部都尉所治為蜀郡屬國,割犍為南部都尉所治為犍為屬國,割遼東西部都尉所治為遼東屬國。小郡則屬國置於本郡之內,不另標名稱,

如龜茲屬國只作為上郡的一個縣而存在。

雍正皇帝認為:“凡臣服之邦皆隸版籍。”清末編纂的中小學校歷史教科書中,周邊的冊封國家淪為歐美各國及日本的殖民地,或被納入其版圖的過程,並非作為世界史,而是作為“中國(本國)史”的一部分被描寫的。

孫文等人認為,較之帝國主義的挾武力脅迫屈服、建立殖民地,宗藩關係不訴諸武力即可使對方誠服更顯文明。

漢唐明清,為什麼周邊藩屬國都爭相稱臣納貢?是因為有大哥嗎?塵一書 2020-12-15

因為漢唐明清是大一統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疆域遼闊,國家強盛。是的,中央王朝的皇帝就好比大哥一樣,讓人崇拜,可以倚靠。

漢唐明清,為什麼周邊藩屬國都爭相稱臣納貢?是因為有大哥嗎?說教育dmr 2020-12-15

可能是漢唐明清的時候,君主都比較有影響力,所以周邊的國家都來稱臣納貢。

是因為有大哥,因為漢唐明清的帝王都非常的有能力。

漢唐明清,為什麼周邊藩屬國都爭相稱臣納貢?是因為有大哥嗎?對位動物 2020-12-15

周邊的小國對中原王朝納貢稱臣,可以得到中原王朝的保護,而且上供的禮物貢品還會被中原王朝以幾倍的規格返還回來,是穩賺不虧的事情,所以這些藩屬國都爭著稱臣。

漢唐明清,為什麼周邊藩屬國都爭相稱臣納貢?是因為有大哥嗎?啦啦隊地方v 2020-12-15

因為在這些時代,中原大陸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正是因為如此其他周邊的藩屬國都稱臣送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