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年二十,舉孝廉,為郎","舉孝廉"具體是什麼選拔制度?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10-12

"曹操年二十,舉孝廉,為郎","舉孝廉"具體是什麼選拔制度? 因信心安 8級 2009-07-30 回答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舉孝廉”是指漢朝作官的一種資格。推選一個地區至孝至廉(即孝順又廉潔)的人為舉孝廉。有了進一步升遷的機會。

漢代的察舉制的一種,意義與西方國家的國會和各級主官很近似,不同在於後者就一地選一地,就一職選一職,漢朝是統共獲取入仕,具體由朝廷分配,獲取者要憑德識在一定範圍內出名,而後地方官有職責把其地域的舉薦出來,是很好的選舉制,科舉是不得已的變通,其本意仍是循此的

"曹操年二十,舉孝廉,為郎","舉孝廉"具體是什麼選拔制度? Wolfgirl 13級 2009-07-30 回答

漢朝察舉制

"曹操年二十,舉孝廉,為郎","舉孝廉"具體是什麼選拔制度? 啊創. 7級 2009-07-30 回答

孝廉

xiào lián

1。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別為統治階級選拔人才的科目,始於漢代,在東漢尤為求仕者必由之途,後往往合為一科。亦指被推選計程車人。 2。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

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察舉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於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詔郡國每年察舉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這種察舉就通稱為舉孝廉﹐併成為漢代察舉制中最為重要的歲舉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漢代政府官員的重要來源。

孝廉舉至中央後﹐按制度並不立即授以實職﹐而是入郎署為郎官﹐承擔宮廷宿衛﹐目的是使之“觀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務。然後經選拔﹐根據品第結果被任命不同的職位,如地方的縣令﹑長﹑相﹐或中央的有關官職。一般情況下,舉孝廉者都能被授與大小不一的官職。漢順帝陽嘉元年(132年)﹐根據尚書令左雄的建議﹐規定應孝廉舉者必須年滿四十歲﹔同時又制定了“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這一重要制度﹐即中央對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試經術﹐文吏出身的則考試箋奏。從此以後﹐歲舉這一途徑就出現了正規的考試之法﹐孝廉科因而也由一種地方長官的推薦制度﹐開始向中央考試製度過渡。

師古曰:“孝謂曰善事父母者,廉謂清潔有廉隅者。”《漢書·武帝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