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怎麼啟事窮苦人的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4-09

道教是怎麼啟事窮苦人的折溫PP 2020-10-11

道教是怎麼啟事窮苦人的道教是根植於中華沃土的宗教,它宗本於太上老子,立教於東漢張道陵天師,若只從張道陵天師立教算起,至今也已有近兩千的歷史。道教,顧名思義就是以“道”立教。

在道教看來,“道”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它無處不有,無時不在。南華真人說:目擊道存。具體來說,“道”就在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中。道教經典《西升經·在道章》就指出:“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水乾魚終。”認為人不離道,道不遠人,道就在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中,是不可以須臾而離的。人不能失去道,就像魚不能失去水一樣。因此,道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著密切聯絡,是人在現實生活中生存發展的根基,是世人美好的精神家園。由道而演教,道教的許多教義學說,不僅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而且能對我們現實的生活以重要啟示,從而利益於人的生存與發展,利益於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當代著名學者卿希泰教授曾說:道教文化並不是一種遠離塵世、與世隔絕、和現代生活沒有關係的文化,恰恰相反,它的許多思想對當前的現實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的甚至還可以說是一種匡救時弊的救世良方,對於社會主義的兩個文明建設也很有參考價值。在此,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略抒己見,以拋磚引玉。

1從善以美好生活

道教自古以來就有“眾善奉行”的修行追求,要求對人對物都要有慈愛之心。所謂善,《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則強調: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恨,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太上感應篇》則概之曰: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道教認為,行善積德是修道成仙不可缺少的前提。《老子想爾注》中說:欲求長生者,“百行當修,萬善當著”。葛洪《抱朴子內篇·對俗》講到:“人慾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當立千二百善。”《悟真篇》指出:“德行修逾八百,陰功積滿三千,均齊物我等親冤,始合神仙本願。”《張三丰先生全集·大道論》說:“不拘貴賤賢愚,老衰少壯,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於人道,仙道自然不遠也。”每一個人,若能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可以全人道而致仙道,積道德而成神仙。

首先,要躬行孝道,盡忠報國。“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基本道德準則。忠則是孝的擴充。忠孝思想是中國傳統倫理的核心內容。道教認為,學道之人也必須力行忠孝,這是學道的基礎。《太平經》明確提出:“天下之事,孝忠誠信為大。”葛洪《抱朴子內篇·對俗》說:“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虛皇天尊初真十戒文》說:“仙經萬卷,忠孝為先。”《淨明忠孝全書》卷二說:“萬物之中,惟人最貴,不忠不孝,不如豺狼螻蟻乎?”可見,道教十分強調忠孝在引人向善中的重要性。教人要尊敬父母師長,敬老懷幼,並把二十四孝刻石於宮觀中,提醒世人要盡孝善待父母,傳揚中華傳統美德,使社會和人生更加美好。道教認為,要以孝於父母、忠於國家為基礎以至大忠大孝,也就是要大慈大愛,道經中說: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體皆愛。欺心不正則無從言忠,忠就是要忠於自己的良心,忠於自己的心君;孝就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並以此愛心去愛自己的親人,愛所有的人,最終達到慈愛一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