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怎樣理解作者的這種心情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10-09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怎樣理解作者的這種心情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0-11-30 回答

這句話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後一句有兩層意思:

1、對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鑽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

2、表現了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出處】

記承天寺夜遊

【作者】蘇軾 【朝代】宋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記承天寺夜遊》創作背景

此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

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憂鬱;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於是寫了這篇短文。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怎樣理解作者的這種心情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0-11-30 回答

“閒人”,即清閒的人,這裡並非是指閒極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著複雜的意味。首先,“閒人”指具有閒情雅緻的人。作者與張懷民欣賞月夜景緻時感慨到“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閒的人,閒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有了人的欣賞才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運的,因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賞它。其次,“閒人”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是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又何嘗願意做一個“閒人”呢?賞月“閒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閒人”的自慰罷了。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怎樣理解作者的這種心情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0-12-01 回答

自我派遣的達觀

感嘆世人都爭權奪勢,眼裡已沒有了這些美景,只有我和張懷民被貶“無所事事”才有時間來看這美麗的景色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怎樣理解作者的這種心情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0-12-01 回答

體會到作者賞月時的欣喜,被貶時的落寞,自我排解的達觀。

Top